我们只为1%的你,做得更好

愉悦心灵yyxllif

第六日

1、《心解道德经》

齐善鸿著

分享人:静静

生命容器:

分享一下齐教授喜马拉雅上的开卷用语:以道看世界,生命如同一个容器。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往里面装了什么。命运的秘密,就是你装进去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嗯,确实,生命就是一个选择接着一个选择,然后我们就成了自己的选择堆积的综合体。

关于何谓道德的思考

万物的源头和规律叫道,按照道去做就是有德。所以道在先而德在后,道在外而德入心。齐教授在道德经的开篇,反复慎重的告诉我们,知道、信道还不够,须得修道才能悟道,行道才能得道。

于此我的理解是,我们不能脱离人生这个实践的课堂,既然有幸了解了道乃天地之根本后,就要回归本心问问自己此生我的道心在何处,然后去做,无论做什么,认认真真的按照本心去做就好了。不去实践的道就只能停留在知道的层面。

然后我的困惑是:看《流浪地球》的时候,吴京选择了用太空舱(虽然是脱离了主体的部分舱体)去撞木星,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木星上是否存在我们还没有认知的生命,如果有,那些生命该不该为了挽救地球人的生命而被摧毁家园?如果有无相生,地球该不该经历成住坏空的自然过程?那么人类呢?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保住人类(我不是反人类哈,我只是讲道理)?凭着我们自己想当然的优越感吗?这种优越感如果在遇到三体这种更高等的智慧生物后,会经历怎样的颠覆(呵呵,有同学在分享《三体》,在三体人的眼里,我们人类就是虫子而已)?当我们以为自己在个人的道义上可以做正确取舍时(其实很多时候也只是以为而已,因为那个正确只是“那个当下”的“以为正确”,并且我们永远是处于信息不完整的状态),面临着更多生命共同体的宏大选择时,如何让自己的行为是符合大道的?其实刘慈欣的《三体》讨论的也是这样的终极哲学问题,隐约有道德经的影子。

虽然可能我的一生未必真能碰到这样的命题(我也不希望遇到,阿门!),但我真的希望通过学习道德经能以窥一斑,同时也希望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嗯,后来我至少想通了一点,明天揭晓,哈哈)。

2、《黄帝内经》

分享人:杨兵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部分节选如下: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译文如下:

皇帝说,人年纪老的时候,不能生育子女,是由于精力衰竭了呢?还是受自然规律的限定呢?

岐伯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旺盛起来,乳牙更换,头发开始茂盛。14岁时,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充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21岁时,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28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了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35岁时,阳明经脉气血逐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42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49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

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开始茂盛,乳牙也更换了。16岁时,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性交合,就能生育子女。24岁时,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争牙生长,牙齿长全。32岁时,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40岁时,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48岁时,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花白。56岁时,肝气衰落,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脱落。64岁时,形体衰疲。肾主水,接受其他各脏腑的精气而加以储藏,所以五脏功能旺盛,肾脏才能外泻精气。现在年老,五脏功能都已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已竭。所以发鬓都变白,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也不能生育子女了。

3、《情绪的毒身体知道》

自凝心平著

分享人:蚊子

前几天说第一章,都是“心烦气躁”,结果我就心烦气躁的不想看第二章了。最后还是看了。所以有朋友问我这种打卡有什么意义?我的答案在于你的目标是什么。

我很久没有坚持看完一本书。而且是这么细致的过脑子的看一本书。现在有个打卡的机会让我在坚持中去体验自己的(不能)坚持,在我看来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第二章的内容说的是“多思易伤脾胃”。

“思”代表的情绪:担心,在意,烦恼,犹豫

思,是因为已经发生的事陷入思考漩涡,迟迟无法跳脱的状态。

请注意这里两个重点我想要澄清和提醒大家看到:

一个是说“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不是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这是两个完全不同方向的议题。

另一个是,这是一个“无法跳脱”的状态。当你能意识到这是“无法跳脱”的状态,也许你就能知道破解的方向是“跳脱”。

作者很灵活的使用了比喻来说明脑回路(我理解为思考模式),人会陷入这样的状态是因为脑回路就像水珠流过以后有了痕迹,后面的水珠会延续曾经流过的痕迹,很难脱离。陷入这样的状态,就会让自己情绪郁卒,提不起劲,情况恶化,就会伤到脾脏,胃,胰脏,消化系统器官。

爱操心的人口头禅是“怎么办”“可是……”“只是……”,并且成为习惯。

如果你有这种说话方式,可能你需要看看你是不是在需要做出决断的时候,会思考良久,无法选择,无法做出结论,甚至因此错失良机。

如果你希望得到改变,至少可以从语言开始进行改变,“选择一直是无限的”,如果忍不住担心,就慢慢将脖子往左右转动度,同时告诉自己“我的视野是如此广阔”。

此时此刻我正在转动的脖子,哈。

4、《金刚经说什么》

南怀瑾著述

分享人:涛涛

第六读书日:如理实见分

学佛的人要不住相,不住相布施,不住相的福德,这个智慧成就的功德,智慧是无比的大,无量无边。

成佛有三身,清净是法身,圆满是报身,千百亿形像不同是化身。在佛法里讲,修持成功的人,禅宗所谓大彻大悟,也就是金刚经上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悟是悟的什么呢?是宇宙万有生命的本体,就是法身,一念不生全体现,也是指的法身,法身是无相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上菩提是非常平实的;古德告诉我们,道在平常日用间。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绝对是平常的,最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这样,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说过:“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实的。

所谓理,就是法身,形而上道就是理,报身是事,报身与化身都是事。理是哲学性的,事是功夫的,修证的,是科学性的,所以“如理实见”是见法身。

比较有感触的是,南师说的既不著相那为什么画的佛,塑的菩萨都可以拜呢?答案是四个字“因我礼汝”。因为佛像让我们起恭敬心拜下来,那个像是一个代表而已。这一拜不是拜佛,是拜了我们自己,自己得救了。这一念真诚的恭敬下来,不要说画的真佛,就是拜一个木头,拜一块泥巴也罢,诚敬的一念专心,本身就成功了,就得救了。佛说的,是拜自己的心,自己的诚敬。

5、《庄子》

分享人:郑超

《庄子·逍遥游》部分段落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牦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译文:

惠子有一次告诉庄子说:魏王送我一个大瓠瓜的种子,我就种起来,结果长了一个大瓠瓜。有多大呢?“五石”,大概比我们这个讲台的桌子还大三四倍,如果我们现在拿来做菜,这里满堂也都够吃了。古人在农村里常常把瓜切开,晒干了当水瓢用。惠子说:如果我拿它来作盛水用,又拿不动;如果我把它剖开了晒干作舀水用的水瓢,水缸又没有那么大。这个东西大是大,但是大得没有用。

庄子对惠子说:你这个逻辑专家,当然比博士还要博,比教授还要会教,可是你光讲空洞的理论,不会实际去用。庄子接着给惠子讲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个不裂手的秘方。在大陆北方天冷的时候,手很容易冻裂的,乡下的人就晓得用些羊油、猪油擦在手上,就不再裂开了。天冷一下子走到房间里烤火,千万不要摸鼻子,一摸鼻子就会全掉下来,也不觉得痛的,等身上暖和起来了,血液流出来才会觉得痛,像鼻子掉了,耳朵掉了,那都是真实的事。宋人有了这个家传的秘方,能在冬天里涂在身上,不生冻疮,手上皮肤不会裂开来,所以这家人,凭了这个秘方,世世代代漂白,都不会伤手。现在年青人没有看过,我们小时候,自己家里的布织了以后要漂白,染布也要漂,漂布要站在流水中漂,人光着脚在水里站上半天一天的,要是冬天冻都要冻死。所以漂布有这个“不龟手之药”太好了。在南方还有一种药,冬天了吃过这种药后,可以脱光衣服跳到深海里,几个钟头都不觉得冷,然后上来穿衣服正好,如果吃了药不到冰冷的水里泡着,人是要烧死的。这个故事讲另外一个人经过这里,听说这家里有这个秘方,要求以“百金”——也许相当于现在一百万美金的价值,购买这个秘方。于是这家人开了一个家庭大会议,认为保存了祖传的秘方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最多给人家漂布,靠做苦工吃饭,而且每个月做下来也不过几千块钱,只够生活而已。现在一下子就卖了一百万美金,全家人从此都发财了。于是就把秘方卖了。

这个人买了秘方以后干什么呢?到南方去游说吴王。吴越地在海边,打仗要练海军作水战,他游说吴王成功,做了吴国的海军司令,替吴国练兵。到了冬天,和越国作战,吴国的海军涂了他的药,不怕冷,不生冻疮,大败越国,因之立了大功

观后感: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大小和好坏之分,不要让自己的主观意识过于影响自己的看法和决定,毕竟四两也可以拨千斤,应该多学习,提升自己的眼界和心量,多学习无为思想,不妄做。

6、《希罗多德的王霸之辨》

吴小锋编译

分享人:素悦

编者前言:从灵魂的战争到城邦的战争

四古今王霸之辨

很高兴今天把编者前言看完了,看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现在需要来讨论王霸之辨?

我之前有一个问题,西方古典的哲人们是不是有一个设想:如果统治者灵魂始终保持正义,遵守礼法,并代代如此,就会有一个不灭的帝国?

之所以我有这个问题,因为无论希罗多德,还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都在强调统治者灵魂的问题。他们几乎一致的认为,统治者灵魂的紊乱导致礼法败坏,礼法败坏最终导致城邦的衰亡,所以灵魂之法比城邦之法更紧要。希罗多德在《历史》用一个个故事来证明,就是这样的。

这些故事从方方面面让人们了解,统治者灵魂出现问题会是怎样的:从一开始坎道列斯为了爱欲和巨吉斯为了“自保”直接破坏礼法,到后面大流士,薛西斯把礼法、理性当做实现欲望的伪装,非常隐晦的破坏礼法,最后导致城邦衰败。当然这些故事里也讲了执行礼法的人。

看了吴小峰老师的观点,我发现西方古典哲人们不要什么千古不灭的帝国,他们留给人们这些是为了让后人们可以辨识僭政,僭主们的手段越来越隐晦而不容易被发现。

马基雅维利,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哲学家,已经将能力置换了德行。当德行变成能力之后,德行就沦为了一种手段。到了孟德斯鸠这里,德行已经变成了偶然的事情。孟德斯鸠啊,他提出的“三权分立”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

“当僭政在现代社会出现时,我们的政治科学竟然不认识它。”

7、《零起点学中医》

天下无疾著

分享人:石玉军

第四读书日初识中医--关于病理和治疗

古人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了人体生理,但是我们的古人是崇尚实用的;对于医学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疾病呢?

古人把引起疾病的因素划分了三类:

内因:饮食、情志和劳逸方面的异常

外因:风、寒、湿、燥、暑、火这六类自然气候的太过与不及

不内外因:虫蛇咬伤、刀剑损伤等

医院分的内、外科,由内因引起的疾病多称为“内伤病”,可以把其看成是人民内部矛盾,由外因引起的疾病称为“外感病”,定性为敌我矛盾;在治疗上也是不一样,“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此句言治疗内伤外感之别。指治疗外感之病,由于疾病发病急、变化迅速、传变迅捷,有如将军临阵,所应敌情之变化,而自古兵贵神速、惟快不败,正应当机立断,痛下杀手,截其进路,或逐而去之,或击而破之,不使内犯,故以良将用兵之法譬之。

而内伤之病,或由外感入里,或由七情所伤,或由饮食劳倦而成,然既已入里,则纠缠脏腑经络之间,虚实夹杂,顽邪胶结,恰如国内法久生弊,社会疲敝而正邪交错,虽欲严刑厉法,驱而逐之,则正邪俱伤,如欲教而化之,则奸佞之徒,趁势作乱,如不能默为运筹,急于一举而毕其役,良可难也!惟有良相处之,条分缕析,抽丝剥茧,缓消渐攻,兼以鼓舞正气,方可渐而有功,如孟浪为之,鲜不偾事。

所以有此外感、内伤所宜良将、良相之别。

但实际生活中外感之病则多有内伤之基础,而内伤之人则多有其所易外感之趋向。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百病之生也,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其“之化之变”,已寓人以外感之邪伤人之时,个人体质条件(即内伤基础)不同则应变之策有异,故病机不同而表现及趋势不同的特点。

不同之人,以相同之“风寒暑湿燥火”而感触之易患程度迥异,正所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正此之谓也。因此二者尚不可截然分开。而“风寒多袭下虚人”更是对正虚者易于外感直中的通俗概括。

那么在对病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这些疾病了呢?中医又有哪些治疗体系呢?

第五读书日初识中医--关于中医治疗之中药疗法

中医学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治疗体系;比如针灸、按摩、拔罐、口服中药、外用膏药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药疗法和针灸疗法。

神农尝百草,伊尹制汤液,中药逐渐成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从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中药疗法更是确立了中医疗法的核心地位。

大自然在孕育万物的过程中,常常是不公平的,各有偏颇;人的体质各异,在药物上,就体现出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的,但这也正是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基础。

但凡某一事物的性质存在偏颇,那么应用起来就必然存在有利有弊的现象;所以我们古人就有了一个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配伍治疗思想,即通过多味药物的配合使用,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对中药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汤药,但是中药有丸、散、膏、丹很多种剂型。

丸、散、膏、丹这些剂型是根据什麽来用呢?就是根据实际的目的,就是说你到底用它来干什么?而不是说怎么方便怎么用,不是说我觉得丸药吃着方便,我就不吃汤药,不是这样的。大夫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建议的,他认为这个病应该喝汤药,而那个病吃丸药就行了。

汤剂,就是把中药煎成一种澄清液,把药渣滓去掉,把汤澄出来。汤者,荡也,荡涤病邪。大家知道中国人做饭就非常讲究,对做饭的火候很讲究,哪个菜先下,哪个菜后入,先炒哪个菜,后炒哪个菜,这里头学问大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手艺,炒出来的菜味不一样。

中药也是这样,比如煎药,煎得不好的话,也容易出问题。中医讲“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比如煎银翘散、桑菊饮,这是治疗上焦病,治疗风温上焦有热的病,大夫开方子的时候药量就很轻,比如银花、薄荷都是清轻之品,煎的时候时间要短,香气大出即可,如果熬的时间太长了,这个药就不往上走,就会往下去了。反之,很多补药,煎的时间就要很长,比如炙甘草汤,补阴血的,要加很多水,熬的时间很长,要熬的特别浓厚粘稠才能养血,所以煎法很重要,汤药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膏方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南方也很讲究,叫膏滋,就是把药熬成比较稠的膏。膏方就是把药反复煎出成分来以后,然后再给它浓缩,浓缩一般用蜂蜜把它变成炼蜜收膏,膏方多用于滋补药,因为膏剂多善于滋补。

熬膏得用紫铜锅,不能用钢锅,因为很多药跟钢铁会发生反应的,会影响药性,所以得用紫铜锅,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

散剂就是把中药研成细末,最好是现用现磨,因为细末容易挥发,时间长了,药性就挥发掉了,气味也容易走泻,也就没有效果了。

散者,散也,容易迅速走窜到全身,甚至布循经络,能够祛胃中积滞,祛脏腑积滞,通畅四肢,效果非常好。

散剂有两种:一种是吞服,直接用白开水送服,一般是气味比较厚的散剂。气味薄的散剂一般是拿水煎一下。

银翘散爲什麽是散剂?银花、连翘、荆芥、薄荷是辛凉解表的,金银花本来是清热解毒的,它是花,是芳香之品,真正的金银花里面含有一股香气,所以它是清轻往上走,一般花都往上走,真正往下走的只有旋复花,除了旋复花都是往上走,所以有“诸花皆升,旋复独降”这句话,所以金银花开的量很小,它就往上走,所以正好治疗热性感冒。一般我们说的风热感冒,用金银花加连翘,连翘清心火,荆芥,薄荷都是辛味的,辛味都是解表的。

银翘散本身就是一个散剂,所以叫银翘散。但是它是粗的散剂,为什么要做粗的散剂呢?就是为了还要煮一下。一煮,香气大出,时间很短,大概也就十分钟之内就行了。银翘散真正的吃法就应该这么吃的。散剂是最适合银翘散的,治疗风热外感效果非常好。

但是大家现在吃的银翘散是什么剂型啊?比如同仁堂的银翘解毒丸,是蜜丸。蜜是甘缓的,我们不希望它甘缓,希望它尽快解表。银翘散本来是一个很常用的中药,而且现在风热外感特别多见,所以就要用到这个药,但是把它做成蜜丸,效果就会打折扣。那么怎么办呢?一种是用开水化开了,当成汤药喝,效果会好一点。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直接嚼着吃,因为嚼着吃作用于上焦的时间会长一些。

大家对丸药非常熟悉,就是粒状的。实际上中医做丸药本来没有做那么大丸的,因为这样不人性化,谁嗓子能把这么大的蜜丸吞下去呀?所以古人一般不做这么大的丸。大的丸比如理中丸,他做这么大是因为要煮的,不是直接吃的。

古人一般做成梧桐子大小,也就是现在六味地黄丸那么大。大家看看梧桐子有多大?一般是这么大。丸药一般是治疗下焦的病。如果是中焦脾胃的病,就要把药丸做成绿豆大小。如果治疗上焦的病,就要做成米粒大小。

丸者,缓也,都是慢性的,慢慢缓和病情。越往上焦的病,粒越小。爲什麽现在人不这么制药丸呢?因为麻烦,做成大蜜丸省事,做成梧桐子大小、绿豆大小、米粒大小太费劲,现在人就是嫌麻烦。

古人还有很多种方法,比如用蒸饼做成稀糊做成丸药,用面糊做成丸药,用饭糊做成丸药,用酒,用醋做成丸药的。大家如果想这么做的话,药店肯定不给你做。药店现在就两种,一种水丸,一种蜜丸。什么米糊为丸,饭糊为丸,什么醋丸,这些一概不给做。所以中医好多好东西都丢了。包括姜汁为丸,姜汁为丸实际上就是化痰的时候用。神曲糊丸就是消食的。山药糊丸就是止涩的。所以除了炼蜜为丸之外还有很多方法。

药酒现在大家还能见到,泡酒是最简单,比如大家现在做的枸杞酒,直接把枸杞往酒里一泡就成了。但是古人有些药酒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虎骨酒,史国公药酒,那都是很复杂的,尤其是治疗一些风湿病之类的药酒比较多,因为药酒能通行经络,畅通气血,所以这种病用药酒会比较好一些。

补药做药酒就是早晚少量的服用,长时间的作用

中药的剂型大概分为宣通,补泄,滑濇,燥湿,重轻,分为十种类型。

宣可去雍,像生姜、橘皮就是这一类的药。

通可去滞,通草、防己这些利水的药,还有活血的药,这些都属于通。

补虚去弱,人参、羊肉、当归,这些都是可以补的。

泄可去闭,像大黄、葶苈子。

滑可去浊,冬葵子、榆白皮、包括火麻仁、郁李仁、滑石都属于滑性的药物。

濇可去脱,夜尿大便失禁,自汗亡血脱精,这些都属于脱。可以吃桑螵峭、益智仁。

燥可祛湿,像赤小豆、绿豆、苍朮、茯苓、半夏。

湿可去枯,一般的是辛润的药物。

重可去怯,磁石、生铁落、硃砂、金箔、银箔都是属于重可去怯的。一些金石类药物都是比较重的,才能够重镇。

轻则去实,像麻黄、葛根这些东西,尤其是感冒的时候,这些药开的比较多,因为它是去掉外在这些实邪。

我们讲了做药煎药的方法。现在我们讲讲吃药的方法。难道吃药还有学问?对!每一步都很重要,从药物的种植、采摘,把它晾干,整货、切片、炮制,再把它整成不同的剂型,到最后病人吃的时候,整个流程每一步都很重要,一步错了都不管用了,所以这不光是大夫的责任。

比如举个例子,是在饭前吃药,还是饭后吃药,这个就很重要的。这个要是弄错了,药不但不起作用,反而起副作用。比如胸膈以上的病,比如心肺的病,应该是饭后吃。比如一般的感冒,都应该是饭后吃药,因为感冒是肺经的问题。如果是下面的病,比如肝肾的病,应该在饭前吃药,就是空腹吃。如果四肢有病,比如关节炎或者血脉不通,应该早晨起来空腹吃药。如果是骨髓的病,比如附骨疽、骨髓炎一类的病,应该在吃完饭之后在夜里吃药,这是《神农本草经》特别强调的。

上边的病,可以反复频繁地喝药,每次要少喝。而下边的病,次数要减少,但每次药量要大。原则就是这样的。

突然发现,一下子发的内容有点多了,但真的是想那关于中医的知识尽可能的介绍给大家,好了,下一次与大家分享关于针灸疗法方面的内容。

8、《三体II-黑暗森林》

刘慈欣著

分享人:桃子

话说三体人想要占领地球,但是他们离地球有四光年多,开着最快的宇宙飞船过来也要几百年才能到。虽然现在地球人的技术比不上他们,但他们担心在未来的几百年里,地球人的科技突飞猛进,等他们到地球的时候我们已经很牛逼并且可以把三体人给灭了,那他们就傻逼了。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来锁定地球人的科技发展。他们向地球发射了两个智子,这是一个光速运动的粒子,到达地球之后既可以监听地球人的对话,和地球人实现实时通话,也可以干扰粒子撞击实验。由于科技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粒子的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如果可以干扰粒子撞击的实验结果,那么人类就无法进一步对粒子有认识,科技也就无法进一步发展了。

由于智子的存在,地球人的一言一行都处在被监控的状态下,那么不管地球人有什么样的应对策略,三体人都会知道。地球人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于是为了应对几百年之后的战争,地球人干了两件事儿,第一是组建太空军,第二是启动了一个叫做面壁人的项目。

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甄选了四名面壁人,他们将直接领导四百年后的战争,由于智子是无法探测到人的内心活动的,所以面壁人想什么三体人并不会知道。面壁人不仅需要制定作战计划,还要干一些事情来迷惑三体人,让他们不知道面壁人的真正意图是啥。

于是本片的男主罗辑自然就当选成了面壁人。当另外三个面壁人开始组建自己的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罗辑让组织给他找了个梦幻般的地方过起了隐居生活,并且还让组织帮他找他心中幻想出来的女孩儿。

我也挺好奇这过上好日子,泡上妞的男主,最后是怎么拯救的地球,欲知后事如何,等我继续往下看。

9、《冥想五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

姜勇译

分享人:巍

第五,六读书日:构建新的神经结构

自然进化,让人类的大脑对更加敏感,这个有助于人类生存的优势,却也造成了诸多的烦恼和过度情绪反应。

本书这里提出来要在紧张的外界环境下,在心里为自己留一个独立空间。

关于这点,我很有同感。所谓的内心世界是也。构筑了自我的内心世界,心灵才有栖局的家园,无惧外界的风雨沧桑。

实践活动方面,这里有个数呼吸的训练,通过数,沉浸到呼吸中,打开心门。

操作上,可以尝试做五个深呼吸,呼气吸气都比平时深一些,用缓慢的节奏反复进行。做完后体验一下自己当前的感觉,是不是身心得到了激励。原理是刺激了交感神经,然后副交感神经也得到了刺激,就像人类情绪的油门和刹车都密切合作,使人得到积极乐观的感觉。

把呼吸看做一个锚,让意识中飘忽的思想感觉定位。

这些训练属于修证层面,得有实修实证的真功夫才行,不仅仅是看书能解决的。得有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逐步增加积极乐观,减少消极。清理旧的神经结构,构建新的神经结构。

本书的貌似很脑科学神经学,但是和意识,情绪结合起来讨论,科学上未必严谨。最新的科技理论总是会被各方面积极套用。作为冥想的新学者和实践者,我们体会作者想表达的逻辑框架即可,不用过于较真。实修层面,内心状态的把握,则是个水磨功夫,不徐不疾的坚持练习,自然会有自己的体悟。

愉悦读书月往日荐读(可持续加入,欢迎留言)

Day1我们的开始的各不同

Day2我们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Day3我们分享是为了坚持

Day4书中自有黄金屋

Day5了解不同的文化

……招募中……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出名医院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pz/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