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炙,一两(3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白术四两(12g)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夹湿痹证。身体烦疼,无汗等。

讲解:方剂学里的附方,也很重要。依然核心是麻黄,以前讲过麻黄的很多应用。其中止痛,开痹的作用体现在下面两首附方里。

依旧是麻黄汤底方,加上白术,在本草经中说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别录》说:"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特别注意一下,本草经的时候苍术和白术是不分的,现在也有中医用麻黄加苍术的。

仔细读这些功效,这问题就清楚了,这样的药性描述比健脾益气之类的药性强多了,这样的功效记述是很具体的直观的。

先说一下金匮要略里面写的这个证,身体痛烦这个证,很形象,描述的也很到位,不是心烦是烦痛,形容疼的滋味,有点揉捻人疼的那个滋味,身上没有汗,很简洁明确。

再说一下这个药,白术第一句就是治疗风寒湿痹症的。死肌,是不是指肌肉的枯死状态,是不是有促进肌肉组织的再生功效。痉,是拘挛的状态,有解除挛急作用。疸证,关于疸证不是我们脑海里想到的黄疸这一个证,以后遇到我会具体讲到的这个疸在古代指什么?另外白术还有作用就是消食通便,和治疗腰痛,治疗腰痛是很好的一味药。仔细品读这些经文,是不是都能反映风湿痹病的症候特点,也有一定防止传变在作用。经方这点非常了不起,没有废药,环环相扣。等学到后世的一些方时,有的没有这样精到了。

这个方子针对就是风湿痹症,身体烦痛,经脉拘挛,不欲饮食,大小便不利,身无汗,怕风,怕冷,腰痛等症状,临床还是很常见的。

2.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麻黄去节,汤泡,半两(6g)杏仁去皮尖,炒,十个(6g)薏苡仁半两(12g)甘草炙,一两(3g)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12g)。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功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讲解:薏苡仁有很好在去骨节中湿的作用,也有解除拘挛的作用,还有排脓的作用,去掉桂枝因为风湿有热化和脓化的传变表现,就薏苡仁是最好的,加别的清热药就不合适了。散寒去湿,清热舒筋,是方子的主要功效。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感染性疾病,化脓毒的一些病,日晡下午三点至五点都有加重的反应,为什么会如此?当然理论上也是有说法的,以后说到,得具体的讲到伤寒论,不是一句两句说清的。

方剂也不是随便堆砌的,都有各个角度的针对性,我比较喜欢经方,简洁明确。

另外,题外话,中医是辩证论治,但是也不是什么病都是心肝脾肺肾虚就完事了,还是需要知道具体病证,具体身体发生什么情况,筋啊,骨啊,脓,痰等等有什么变化,选择合适的方合适的药,并不是抽象的,而是直观具体的,乱开不行,想到什么加什么,这怎么能对?

经典的方剂就反应了疾病的变化,把方学好,病是怎么回事也就清楚了,把注意力集中在方上。看方如看律,用药如用兵。律就是规矩,疾病反应出来的症候和病机,得悟。

例如在风湿痹症的治疗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脓的情况,痹症化痈的情况,脓毒不开不可能治好,目前教材上还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解,不这样解有些事情是不落地的。思路要打开,不要总是一根筋的想问题,这才能提高疗效,再者学习要细,岳美中讲过,医律要细,读书要涩,别贪快结果没学会,跟没学一样。

后面还有利用麻黄治疗咳喘的附方,也是同样的方法,仔细的分析药性特点。

就不细讲了,以后讲到止咳平喘方剂的时候,再深入探讨。

任一峰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权威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pz/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