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销每日一药道地药材之黄芪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水果,同样适用于中药材。事实上,多数的中药材特定品种均有其特定种植区域。 为此,中医开方时,为保证药效,通常会明确特定产区药材。而这类历经千百年中医实践总结出来的功效卓著药材就是“道地药材”。 黄芪 一专业科普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二中药疗效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8、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三道地产源东北三省、内蒙、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都有分布。 在南北各地有产、质量差异较大的黄芪中,唯内蒙人工栽培的红芪品质最为优良,其次是甘肃岷县、武都、临泽以及长城内外所产之北口芪等产品,历来被认为是道地黄芪。 四药膳选方1.黄芪桂枝五物汤 用量:黄芪9g,桂枝9g,芍药9g,生姜18g,大枣4枚。 做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效: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2.补中益气汤 用量: 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 做法: 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史料典故 相传,清朝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糁。他善于针灸治疗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来,由于救坠崖儿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pz/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师恩难忘
- 下一篇文章: 多少人错把好转反应当成了病情加重处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