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檗木

味苦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下漏下,赤白阴阳蚀疮。今名黄柏。

产我国四川,故亦称川柏,他处亦有之,日本输入者劣,树皮入药。

味苦,性寒,无毒。

黄柏为除热杀虫,坚肾益阴要药,主结热,黄疸,诸痿,瘫痪,治诸疮痛,泄痢,下血,泻膀胱相火,疗淋浊白带,肠胃结热。

疗惊气在皮间肌肤赤起,目热赤口疮。

男子阴痿及传茎上疮,治下血如鸡鸭肝片。

热疮疱起,虫疮,血痢,止消渴,杀蛀虫。

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坚肾壮骨髓,疗下焦虚,诸痿瘫痪,利下窍,除热。

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疣心痛,鼻衄,肠风下血,后急热肿痛。

泻伏火救肾水,治冲脉气逆,不渴而小便不通,诸疮痛不可忍。

得知母降阴火,得苍术除湿清热,为治痿要药,得细辛泻膀胱火,治口舌生疮。

清热燥湿。

普通五分至二钱。

恶干漆,伏硫磺,阴阳两虚,脾胃薄弱者均忌。

一○二、干漆

味辛温,无毒,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生漆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

产我国四川安徽等地,为漆树之脂,自然干者入药。

味辛,性温,无毒。

干漆主破瘀血,续筋骨,治风寒湿痹,积滞,疝瘕,心痛,闭经。

干漆疗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疣虫。

杀三虫,主女人经脉不通。

治传尸劳,除风。

削年深坚结之积滞,破日久凝结之瘀血。

养筋骨,祛风湿。

普通五分至二钱。

畏川椒紫苏鸡卵及蟹,忌油脂,然大伤营血卫气,若胃虚大疮及无瘀血者均忌用,中其毒者,杉木紫苏漆姑草并可解之,凡人畏漆者,嚼蜀椒涂口鼻可免。

一○三、五加皮

味辛温,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不能行,疽创阴蚀。

产我国陕西江浙湖南等地,五叶者良,根皮入药。

味辛,性温,无毒。

五加皮为祛风湿壮筋骨要药,主疼痹风弱,五缓虚羸,小儿行迟,疝气腹痛,治瘀留皮肌,阴痒囊湿。

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

破逐恶风,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兼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

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

酿酒饮治风痹,四肢挛急。

作末浸酒饮,治目僻眼瘫。

普通一钱至三钱。

下部无寒湿邪而有火,及肝肾虚而有火,均忌。

一○四、蔓荆实

味苦微寒,主筋骨间寒热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久服轻身耐老。

产我国河南甘肃江浙等地,子入药。

味苦辛,性微寒,无毒。

蔓荆子为搜风凉血要药,主利九窍,散风邪,明目坚齿,治风头痛脑鸣,湿痹拘挛。

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

治贼风,长髭发。

利关节,治痫疾,赤目。

太阳头痛头沉昏闷,除昏闷,散风邪,凉诸经血,止目精内痛。

搜肝风。

普通八分至二钱。

头目痛不因风邪而由血虚有火者忌,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疾。

蔓荆子气烈,味辛而气发散,而质轻,故主散头目之风。

一○五、辛夷

味辛温,主五脏身体,寒风头脑,面皯,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年耐老。

处处有之,庭园可以种植,树高大,苞入药。

味辛,性温,无毒。

辛夷为升阳治上要药,主头脑各病,鼻渊鼻塞,行胃气,宣肺气。

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

通关脉,治头痛,憎寒体噤,搔痒,入面脂生光泽。

疏肝散风。

普通一二钱。

凡气虚人忌,偶感风寒鼻塞亦忌,头脑痛属血虚火炽亦忌,齿痛属胃火者亦忌,恶赤石脂,畏菖蒲黄连蒲黄石膏。

此药性升,故主头面各疾,可引诸药上升至头面,经曰脑渗为涕,王冰曰胆液不澄,则为浊涕,如泉不已,故名鼻渊。

辛夷花在树梢,其性极升,而味辛散,故能散脑鼻之间风寒。

拣去杂质及柄,去灰即得。

一○六、桑上寄生

味苦平,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其实明目轻身通神。

产我国广西.或云处处有之,但寄生杂树者多,寄生桑树者少。

味苦,性平,无毒。

桑上寄生为补肝肾坚筋骨要药,主腰痛背强,益血脉,安胎孕,治女子内伤不足,怀孕胎漏,产后余疾。

去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主金疮,去痹。

此药味酸枝繁,具木之性,生于桑树之上,桑者,木中之金也,寄生附之,故独得金木之间气,且根不粘土,纯感风气而生,故为清散风木之要药。此药附木而生,象胆附肝,味酸苦,得木火之味,能清肝胆之火,治风热,筋脉结等症,胆通三焦之网膜,外连于筋,寄生如藤附木,象人之筋,故治之。

主怀孕漏血不止,令胎牢固。

驱风养血安胎。

普通一钱至三钱。

忌见火。

一○七、杜仲

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产我国陕西四川等地,树皮中有银丝如棉,故亦名锦杜仲,入药。

味辛甘,性温,无毒。

杜仲为健筋骨补腰肾要药,主腰膝酸痛,体虚强直,治胎漏胎堕,精气亏弱。

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肾冷膂腰痛,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重。

治肾劳腰脊挛。

能使筋骨相着。

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治胎漏胎堕。

杜仲柔韧,象人之筋膜,能伸能缩,极其坚韧,包紫黑,味纯厚,故入肝肾,以强人筋骨。

普通二钱至三四钱,大剂二三两。

恶元参蛇蜕,肾虚火炽者忌,当知母黄柏同用。

常用于胎前能安,胎后能补。

一○八、女贞实

味苦平,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又名女贞子。

处处有之,生川谷中,叶隆冬不凋,实入药。

味苦,性平,无毒。

女贞子为除热益精要药,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健腰膝,治白发。

普通一至三钱。

气味俱阴,老人当入保脾胃药及椒红温暖之剂,不然恐腹痛作泻。

一○九、木兰

味苦寒,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疱酒皻,恶风瘨疾,阴下痒湿,明耳目。

处处有之,庭院可种植。

木兰皮味苦,性寒。

木兰皮为解热,行血,祛湿药。治面疱,酒糟鼻,水肿,酒疸,重舌,及阴下湿痒。

疗中风伤寒,及痈疽,水肿,去臭气。

普通一钱至三钱。

体寒之人禁。

面上疱——木兰皮一斤,细切酒渍百日晒干,栀子一斤,共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肘后)。

酒疸发斑——赤黑黄色,心下懊痛,足胫肿满,小便黄,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木兰皮一两,黄花二两,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肘后)。

一一○、蕤核

味甘温,主心腹邪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久服轻身,益气不饥。

产我国陝西河南等地,核仁入药。

味甘,性温,无毒。

蕤核主心腹邪热结气,治目赤痛伤泪出,翳膜,眦烂,生用疗多睡,熟用治不眠。

破心下结痰痞气,齆鼻。

治鼻衄。

强志,明耳目。

生治足睡,熟治不眠。

普通一钱至三钱。

能补肝虚,今人多用治眼疾,然非火风暴眼所宜用也。

一一一、橘柚

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又名橘皮。今之陈皮。

产我国广东,即广橘皮,以晒干陈久为良,故名陈皮。

味苦辛,性温,无毒。

陈皮为宣通疏利要药,主行气健胃,去湿化痰,能发散清热,消积水气。

下气止呕咳,治气冲胸中,吐逆霍乱,疗脾不能消谷,止泄,除膀胱留热停水,起淋,利小便,去寸白虫。

清痰涎,治上气咳嗽.开胃主气痢,破症瘕痃癖。

主治呃逆也,旁治胸痹停痰。

普通一钱至三钱。

凡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与耗气药同用,胃虚有火呕吐,忌与温热香燥药同用,阴虚咳嗽生痰,忌与半夏南星等同用,疟非寒甚者忌。

成无己曰陈皮和百药,脾为气母,肺为气籥,凡补药涩药必用陈皮以利气,凡用陈皮取其发散皮肤也,故陈皮之用在于行气,气行则领导百药,有痰者因气行而化,有湿者亦因气行而消,其它因食积及饮食之毒亦无不因气行而消解,气虚不能归元,则仅存之气不可再行而耗之,故忌。

陈皮亦木实也,能治胃,兼治脾,但兼辛香,又能上达于肺。枳壳不辛香,故不走肺,厚朴辛,而气太沉,故不走肺。因肺通于大肠,故厚朴可泄肺气。其气不轻不重,故可降上焦与中焦之气。

一一二、发髲

味苦温,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痓,仍自还神化。

乃人身头上之发也,处处有之。

味苦,性温,无毒。

发髲主益阴泄热,治小便不利,五癃关格,小儿惊痫,血闷血晕,去瘀血,止好血。

合鸡子黄煎之消积水,疗小儿惊热百病。

止血闷血运金疮伤风血痢,入药烧存性用,煎膏长肉,消瘀血。

乱发烧灰,疗转胞小便不通,赤白痢,痈肿疔肿骨疽。

乱发消瘀血,止舌血,补阴甚捷。

普通三五分。

发灰气味不佳,胃弱者勿服。

一一三、龙骨

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

多产于我国山西四川等处山岩中,为一种化石。

味甘,性平,无毒。

龙骨为固敛正气,镇纳浮阳要药,主安心神辟惊烦,治泄痢脓血,崩带遗精,镇喘逆,敛虚汗,收疮口,疗脱肛。

心腹烦满,恚怒,气伏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四肢痿枯,夜卧自惊汗出,止汗,缩小便,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白龙骨主多寐泄精,小便泄精。

逐邪气,安心神,止夜梦鬼交,虚而多梦纷纭,止冷痢,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

怀孕漏胎,止肠风下血,鼻洪吐血,止泻痢渴疾,健脾,涩肠胃。

主治脐下动也,旁治烦惊失精。

敛气涩血,定志安神。

普通二钱至三四钱。

收摄太过,若非久痢虚脱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误用,多致溺赤涩痛,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川椒,忌鱼及铁器。

龙骨今所用者皆石质也,过去有人误解为龙之骨化石,实则为化石之一种,质细而性纯,如同禹余粮亦为石之一种,故二者功能相近,常与牡蛎合用。系土中石类,潜藏于土中,是天水之阳,以归地下,故能潜纳肾气.收敛心神.因其潜纳之性也。

拣去杂质,刷去泥沙即得,煅龙骨即置铁锅中,煅透,即得。

一一四、麝香

味辛温,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虫毒,痫痓,去三虫,久服除邪,不梦寤魇寐。

产我国青海西藏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似鹿而小,牡麝之脐部有囊,分泌奇香之质,曰麝脐香,结成颗粒者曰当门子。

味辛,性温,无毒。

麝脐香为开关通窍要药,主内透骨髓,外彻皮毛,走窜开通。治中恶,痞满,风毒,风痰,暴痛卒闭,疗痰厥惊痫,鼻塞耳聋目翳。

疗诸凶邪鬼气,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去面黡,目中肤翳,妇人难产,堕胎。

治蛇蚕咬,沙蛊溪瘴毒,辟蛊气,杀脏腑虫,治疟疾,吐风痰,疗一切虚损恶病,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下。

佩服及置枕间辟恶梦,及ㄕ疰鬼气,又疗蛇毒。

热水研服一粒,治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止小便利,又能蚀一切痈疮脓水。

疗鼻窒不闻香臭。

除百病,治一切恶气,及惊怖恍惚。

除邪辟秽,开窍杀虫。

普通数厘至分许。

凡病之属于虚者,当补益,概勿施用。劳怯及孕妇均不宜佩带,忌蒜及近鼻嗅之。

中医之用麝香乃因其有开窍之功,一般毛孔闭塞者麻黄以通之,腠理闭塞者葛根以通之,荣卫闭塞者桂枝以通之,风塞者独活羌活以通之,血塞者延胡郁金以通之,肺气塞者桔梗前胡以通之,心气塞者菖蒲远志以通之,胃气塞者藿香川朴以通之,肝气塞者香附川芎以通之。但是此类用法可以一脏一腑一经为治,并非闭塞之重者。当诸邪深入,或内病暴作,内则经络全被遏阻之势,外则诸窍亦有闭塞之象,是故心神失其主,神志为蒙,此时势非麝香通之不可,著名方剂有麝香天麻丸(麝香天麻防风川芎天南星菊花,治风痰气厥,头痛目眩、四肢倦怠,睡卧不宁),麝昏蟾酥丸(麝香蟾酥轻粉乳香砒石雄黄巴豆寒水石治痈疽发背.疔疮内毒),及至宝丹紫雪丹苏合丸牛黄清心丸等。

一一五、牛黄

味苦平,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除邪逐鬼。

牛黄生于病牛胆中,状如鸡子黄,多出陕西甘肃等地。

味苦,性平,有小毒。

牛黄为泻热定惊,利痰清心要药,主惊痫,寒热中恶,口噤,小儿惊邪,痘疮发狂,治痰迷,痉急,斑痧疮毒,益肝胆,定魂魄。

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久服令人不忘。

安魂定魄,辟鬼邪,卒中恶,小儿夜啼。

主中风失音,口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除百病。

化痰定痫,泄热除邪。

普通五分至一钱。

恶龙骨龙胆(钱乙方中不忌)地黄常山蜚蠊,畏牛膝干漆,风热未深者忌用。

一一六、熊脂

味甘微寒,主风痹不仁,筋急,五藏腹中积聚,寒热羸瘦,头疡白秃,面皯,久服强志,不饥轻身。

熊身上之脂肪。今已经不用。

一一七、白胶

味甘平,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轻身延年,一名鹿角胶。

鹿之角茸。产我国东北西北地区。

味甘,性平,无毒。

主补中益气,长肌增髓,止痛安胎.黑须发。强筋骨,壮腰膝,生精血,治伤中,虚损,劳嗽,吐血,尿血,下血,多汗淋露,腰痛羸瘦,四肢作痛,崩中带下,疗疮疡,肿毒。

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数利,泄精溺血,破瘀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久服耐老,不可近丈夫阴令痿。

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赤白带下,炙末空心服方寸匕,壮筋骨。

补督脉,强肾气。

普通七分至钱半。

壮年慎用,阴虚火旺者忌。麻勃为使畏大黄,不可嗅,有虫恐入鼻内,药不能治,男子阴茎近入,易于痿弱。

鹿茸——味甘咸性温无毒.鹿茸为大补真阳要药,主养血益阳,强筋健骨,生精充髓,治男子虚劳,老人精衰,腰膝无力,滑精眩晕,妇人崩漏带下。

鹿角——味咸性温无毒,主益气补阳,强骨髓,续绝伤,治腰脊痛,心腹痛少腹血急痛,脱精尿血,夜梦鬼交、疗女子胞中余血不尽欲死,恶疮痈疽,煮成粉名鹿角霜,治脾胃虚寒,呕逆食少便溏。

曰鹿茸为纯阳之物,性温而燥,专补元阳,凡男子虚怯老人阳亏允为合宜,若吐血尿血等症,由于阴虚火旺下焦有热者居多,误用鹿茸必致反剧,故鹿茸治血症乃治阳衰气虚而不摄血者。治痈疽亦为阴症而火衰者,研习者须知。

一一八、阿胶

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原产山东东阿县,用阿井之水将牛皮或驴皮煎熬而成,今者阿井之水久湮,处处皆有出产,多以驴皮熬胶入药。

味甘,性平,无毒。

阿胶为养阴清热要药,主清补肺脏,滋益肝肾和血液,坚筋骨,治风痛.虚劳喘嗽吐血,妇人血枯经闭,崩中带下。

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坚筋骨,益气,止痢。

主治诸血症,故兼治心烦不得眠者。

阿胶以水济火,是以坎填离,此阴汁得心火化为赤,即为血,益阴气,使阳不动、保持厥阴之本体,阿胶得阿井伏流之水性,故能伏水中之阳。

养肝滋血,补脾安胎。

普通一钱至三钱。

气味虽平和然其性黏腻,胃弱作呕吐,脾虚食不消者均忌。

一一九、丹雄鸡

味甘微温,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通神,杀毒辟不祥头,主杀鬼,东门上者尤良。肪主耳聋,肠主遗溺,肶胵裹黄皮,主泄利,尿白主消渴,伤寒寒热,黑雌鸡主风寒湿痹,五缓六急,安胎,翮羽主下血闭,鸡子主除热火疮痫痉,可作虎魄神物。鸡白蠹肥脂。即鸡一种。

处处有之。

疏肝养窜,鸡金消积。

味酸甘性微温无毒。主调中除邪,下气疗狂,安五脏利小便。

味甘性微温无毒,主补中止痛,除心腹恶气,治风湿麻痹,诸虚羸,安胎,疗折伤。

味甘酸性温平,无毒,主风寒湿痹五缓六急,破恶血,补新血,安胎,治产后虚羸,除邪辟恶痈疽排脓,酒浸饮,令人肥白。

味甘酸咸.性平无毒,主伤中消渴,小便数而不禁,肠澼泄痢,补盖五脏绝伤,添髓生精,助阳气,疗五劳,益气力,去冷气,消水癖,治产后虚羸,煮汁煎药服佳。

味甘性平无毒,主补虚劳羸弱.治消渴,益产妇,治女人崩带,一切虚损诸病,大人小儿噤口痢,并煮食饮汁,验鸡舌黑者良。

普通为服食之品,入药无定量。

鸡肉不可合葫蒜葱芥子食,不可合犬肉食,不可合獭肉兔肉鱼汁食,多食动风发疾,小儿五岁以下不宜食,忌与糯米同食。

味甘性平无毒,主化积,治反胃,疗泄痢尿血下血,崩中带下,小儿食疟疳积,大人淋沥,消导酒积,外敷治一切口疮,牙疳腿疮,谷道生疮。

味苦性微寒无毒,主行水消积,治鼓胀,疗转筋入腹,破石淋二便,下气破血,治伤寒,寒热中风,贼风风痹,白虎风,贴风痛头痛,止遗溺,灭瘢痕,小儿客忤惊啼,解金银毒,酒服疗乳妒乳痈乳头破裂,外敷秃疮耳疮瘰疬。

救急方——古人急救吊死或勒死之人时,将活雄鸡一只,腹部切开,趁热直接放置到死人的脖子位置,病患保持平躺姿势,可以救助于危急之时。

一二○、雁肪

味甘平,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久服益气不饥,轻身耐老。即野鸭。

野鸭之脂。

味甘平无毒。

四肢拘急,半身不遂等偏风。

无一定剂量,可做食用。

勿与犬肉猪肉牛肉等并煮,主腹泻。

一二一、石蜜

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产四川浙江等地,即白沙糖之凝结成块者。

味甘,性寒,无毒。

石蜜主和中益脾,润心肺解酒毒,治目中热膜,燥热咳嗽,心腹胀热,口干渴。

主心腹热胀,口干渴。

治目中热膜明目,和枣肉巨藤末为丸含之,润肺气,五脏生津。

养胃和中。

普通做食品,入药无定量。

无。

曰糖之赤者为赤沙糖,白者为白沙糖,凝结成块者为冰糖,入药用冰糖最良,膏泛丸多用之。时珍曰蔗糖甘寒,能泻大热,素问甘温除大热意也,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所谓积温成热也,又白糖霜主润心肺,和中消痰,解酒生津,大约功专润泽,赤沙糖主心腹热胀,润心肺大小肠热,解酒毒,又为和血去积之药。

一二二、蜂子,蜂蜜,蜂蜡

味甘平,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大黄蜂子主心腹胀满痛,轻身益气,土蜂子主痈肿。

产我国南方诸省岩岭间,今江浙之间多自养蜂,出蜜佳,国外产者亦佳。

味甘,性平,无毒。

蜂蜜为润脏腑要药,主益气补中,滋养脾胃,调和营卫,治五脏不足,肠胃燥结,肌肉疼痛,除心烦,疗肠澼,作榳入谷道,导便秘。蜂蜡为止血,安胎,补益药,治孕妇胎动下血有殊效,又为硬膏基础剂。蜜蜂子为补虚,解毒药,治麻风病及肠寄生虫结聚腹痛,滇越等地常以油炸佐膳。

蜂蜜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

蜂蜜治牙齿疳虫,唇口疮,目肤赤障,杀虫。

蜂蜜治心腹血气刺痛,及白痢,同生地黄汁各一匙服,即下。

蜂蜡主下利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

蜂蜡主孕妇胎动,下血不绝欲死,以鸡子大煎三五沸。投美酒半升立愈,又主白发镊去,消蜡点孔中即生黑发。

蜜蜂子治头风,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

蜜蜂子治心腹痛,面目黄,大人小儿腹中五虫从口吐出者。

蜜蜂子主丹毒风疹,腹中留热,利大小便涩,去浮血,下乳汁,妇人带下病。

可做食品,无定量。

无。

阴头生疮——以蜜煎甘草涂之。

肛门生疮——白蜜一斤、猪胆汁一枚相和,微火煎令可丸,作挺长约三寸,大如手指,涂油纳肛门内,卧令后重,须臾通泻。

热油灼痛——以白蜜涂之。

肝虚雀目——黄蜡溶汁,入蛤粉相合所得,冷却,每以二钱夹入猪肝内煮之,乘热食肝饮汁,日二,以平安为度。

大风疠疾——须眉已无,皮肉已烂成疮者:蜜蜂子,胡蜂子,黄蜂子并炒各一分,白花蛇,乌梢蛇并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蝎,僵蚕并炒,各一两,地龙炒半两,蝎虎(守宫),赤足蜈蚣各15条,丹砂一两,雄黄一分(醋炒),龙脑半钱,共为细末,每服一钱匕,蜜汤调下,月三五服。(圣济)。

一二三、蜜蜡

味甘微温,主下利脓血,补中益气续绝伤,治金创,益气不饥耐老,今用之甚稀。

味淡甘,性温。

止血,安胎,补益要药,治孕妇胎动下血有殊效,又为硬膏基础剂。

蜜蜡主孕妇胎动,下血不绝欲死,以鸡子大煎三五沸,投美酒半升服立瘥。又主白发镊去,消腊点孔中,即生黑者。

一二四、牡蛎

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产浅海泥沙中,右壳小而薄,左壳大而凸,常连缀重叠,附于岩石。

味咸,性平,微寒,无毒。

牡蛎为软坚利水,敛汗固肠要药,主益肝肾,除老血,治伤寒,留热在骨间,化痰破积,去胁下坚满。涩大小肠。清热安神。

除留热在关节,营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心痛气结,止汗止渴,除老血,疗泄精,涩大小肠,止大小便,治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粉身止大人小儿盗汗,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

治女子崩中,止痛,除风热风疟,鬼交精出。

男子虚劳,补肾安神,去烦热,小儿惊痫。

去胁下坚满,瘰疬,一切疮。

主治胸腹之动也,旁治惊狂烦躁。牡蛎黄连龙骨同治烦躁,而各有所主也,心口黄连所主,脐下龙骨所主也,而部位不定,胸腹烦躁者,牡蛎所主也。

普通三四钱。

恶麻黄细辛吴萸伏磠砂,凡病虚而有寒者忌,肾虚无火,寒精自出者亦忌。

一二五、龟甲

味咸平,主漏下赤白,破症瘕疟痎,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久服轻身不饥。

处处有之,生池泽及海水中,其甲即龟甲,肉亦入药。

味甘咸,性平,无毒。

龟板为益阴滋血要药,主补心肾,益大肠,去瘀血,续筋骨,治久疟,劳复,血痹,湿痹,症瘕,产难,久痢久泻。

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久服益气资智,烧灰治小儿头疮难燥,女子阴疮。

烧灰治脱肛。

壳主久嗽,断疟。

壳炙末酒服,主风脚弱。

治血麻痹。

下甲补阴,主阴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续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

龟之性伏,其精在板,能通任脉,任为离中之阴,以下交于督,合为既济之象,故龟板益阴滋心肾。与鹿茸是对子。以水配火,不使壮火食气,如此气纳矣。

普通二至四钱。

妊娠及病人虚而无热者,均忌,凡使用时须研极细,否则留滞肠胃,能变症瘕,鳖甲亦然,合猪肉菰米瓜笕食损人。

常见方剂有大补阴丸,黄柏知母熟地败龟板治阴亏火旺,肺痿咳血,呃逆烦热易饥,骨蒸盗汗,足膝疼热虚劳等症,能降阴火,益肾水,龟鹿二仙膏,败龟板鹿角枸杞人参,主大补精髓,益气养神,治视物不清,加味芎归汤,治横生倒产,交骨不开。用以催生良。

味甘酸,性温,无毒。主筋骨疼痛,年久寒嗽,泻血血痢,酿酒治大风缓急,四肢拘挛,瘫缓不收,煮食治疗身肿痿折。

一二六、桑蜱蛸

味咸平,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今名桑螵蛸。

处处有之,乃螳螂所作房,着生于桑枝上者,入药。

味咸甘,性平,无毒。

桑蜱蛸为固肾益精要药,主遗尿,滑精,治白浊疝瘕,肾衰阴痿,通五淋,疗便浊。

疗男子虚损,四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久服益气养神。

炮熟空心食之,止小便利。

桑螵蛸为小儿梦中遗尿要药,得覆盆子菟丝子益智仁补骨脂等甚效,合龙骨疗滑精,著名方剂有桑螵蛸散(盐灸桑螵蛸远志肉龙骨盐炙菖蒲人参茯神醋炙龟板当归)治男子因女劳,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泔色,心神恍惚,有实效。

养血逐瘀,补肾利水。

普通一钱至三钱。

凡膀胱有热,小便短数者忌之。

一二七、海蛤

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

产海滨,为蛤类之壳,经海水漂集海边泥沙中者,细小如棋子,光润莹净。

味苦咸.性平,无毒。

海蛤粉为软坚润下要药,主老痰,热痰,痰气喘咳,消瘿核,散肿毒,止呕逆,利小便,治妇人血病。

主热痰湿痰老痰顽痰,疝气,白浊带下,香附末姜汁调服,主心痛。

普通一至二钱。

畏甘遂芫花,虽善消痰积血块,然脾胃虚寒者宜少用。

一二八、文蛤

主恶疮,蚀五痔。

产东海之滨,壳表有文彩者佳。

味咸,性平,无毒。

主咳逆胸痹,腰痛胁急,女人崩中漏下,止烦渴,利小便,化痰软坚,敷治口鼻中蚀疳,恶疮五痔。

普通一至二钱,外用无定量。

畏甘遂芫花,虽善消痰积血块,然脾胃虚寒者宜少用。

一二九、蠡鱼

味甘寒,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

因过去诸多论述,各自意见不同,故今已无人能识,编者认为应是指鲤鱼,因为排列在下一位的药就是鲤鱼胆。

本草衍义亦认为是鲤鱼。

江南一带最多,以黑鲤鱼入药为最佳。

鲤肉甘味,性平。

黑鲤鱼有排水,利尿,消肿之效,治咳逆,黄疸,水肿,脚气肿痛,妊妇水肿。

鲤鱼煮食治咳逆上气,黄疸,止渴,治水肿脚满,下气。

鲤鱼治妊娠身肿,及胎气不安。

鲤鱼作脍温补,去冷气痃癖气块,横关伏梁,结在心腹。

为食物,无定量。

无。

水肿——大鲤鱼一尾,赤小豆一升,同煮食肉饮汁,一顿尽服,当下利,尽即愈。

妊妇水肿——如上方。

水肿满胀——鲤鱼一尾,破开不见水及盐,以生白矾末五钱入腹内,火纸包裹,外以黄土泥涂之,煨熟,一日食尽,屡验。

一三〇、鲤鱼胆

味苦寒,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强悍,益志气.功同青鱼胆。

即鲤鱼体内之胆。

味苦寒,无毒。

主各类目疾,能明目。

鲤鱼胆点眼治赤肿翳痛。

鲤鱼胆点雀目燥痛即明。

以类入肝胆,味苦又生水中,正得水性.为治肝胆火之正药,故治喉目。

赤眼肿痛——鲤鱼胆五枚,黄连末半两,和匀,入蜂蜜少许,瓶盛,安饭上蒸熟,每日点目眦,日五七次。

阴痿——鲤鱼胆,雄鸡肝各一枚,为末,雀卵和丸小豆大,每吞一丸。

一三一、藕实茎

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即莲子也。

处处有之,产湖泽池塘,家园多种植,花名荷花,亦名莲花,根茎曰藕,叶梗曰荷叶荷梗,均入药。

味甘涩,性平,无毒。

莲子为健脾,养胃,清心,固精,资益气血,主补中倍力,除烦养神,治白浊梦遗,女子崩带,疗久痢,脾虚泄泻。

主五脏不足,伤中,益十二经脉血气。

止渴去热,安心止痢。治腰痛及泄精,多食令人欢喜。

捣碎和米作粥饭食轻身益气,令人强健。

安靖上下君相火邪。

滋血脉,养脾胃。

普通三至四钱。

莲子甘平无毒,于诸疾并无所忤,第生者食之过多,微动冷气胀人,熟者食之过多,涩大便,莲藕忌犯铁。

一三二、大枣

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产我国山东山西河北等省,他处亦有,生枣晒干,即名大枣。

味甘,性平,无毒。

大枣为补中益气,和解百药要药,主养脾平胃,调荣卫,生津液,润心肺,治虚损。

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癖。(痢疾的古名)

小儿患秋痢,与蛀枣食之良。

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洽虚损,除肠胃癖气。

杀乌头附子天雄毒。

主治挛急引强急也,旁治咳嗽奔豚烦躁,身疼胁痛,腹中痛。

补脾和中。

普通二至三钱。

生枣多食,令人热渴膨胀、动脏腑,损脾元,助湿热,忌与葱鱼同食,大枣多食,壅气助湿,凡中满者,小儿疳病者,齿痛及患痰热者,均忌。

古方中多用大枣,因欲调和营卫,使气血流通津液输布,百药都须其协助,因此方中多用姜枣甘草等,经云: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大枣甘温,专补脾胃,令津液自生,使十二经脉皆通畅,今医以温脾健胃时多选用红枣,滋阴养胃则用黑枣,而红枣即大枣,黑枣生于南方,黏液多而温性少,又名南枣,著名方剂有大枣汤(大枣十五枚,附子一枚,甘草一尺,黄耆四两,生姜二两,麻黄五两)治历节疼痛甚良。

大枣禀火之赤色,亦入心以养血,肉黄,得火生土之性,故纯于补脾胃。

一三三、蒲萄

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

处处有之,多种植园区山地之间,美法诸国盛产之。

味甘涩,性平,无毒。

蒲萄主补身益气养血,治筋骨湿痹,作酒用良。

逐水,利小便。

除肠间水,调中治淋。

时气痘疮不出,食之或研酒饮之效。

补益筋骨,滋养肌肉。

普通做食品,入药无定量。

多食令人卒烦闷眼暗,东南商人食之多病热,西北人食之无恙。

一三四、蓬蘽

味酸平,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久服轻身不老.今名覆盆子。

处处有之,多生于山野向阳之林木中。

味甘酸,性微温,无毒。

覆盆子为补涩要药,主益肾脏,缩小便,起阳事,固精液,治遗尿遗精。

食之令人好颜色,榨汁涂发不白。

主男子肾精虚竭阴痿,能令坚长,女子食之有子。

益肾脏,缩小便,取汁同少蜜煎为稀膏,点服治肺气虚寒。

补虚续绝,强阴健阳,悦泽肌肤,安和五脏,温中益力,疗劳损风。

普通一钱至二至三钱。

小便短涩者不宜。(今之前列腺肿大或是癌症均不宜。)

一三五、鸡头实

味甘平,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今之芡实。

处处有之,产水泽中,俗名鸡头米。

味甘淡,性平,无毒。

芡实为固本益精要药,主泄泻遗精,带下白浊,治湿痹腰脊膝痛。

开胃助气。

微甘而涩,能收湿气,故健脾。

补脾益胃。

普通二至三钱。

生食动冷气,小儿不宜多食,以难化也,故食芡必细嚼,使华液流通,转相灌输,其功胜于乳汁。

一三六、胡麻

味甘平,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

处处有之,昔从胡来故曰胡麻,今名脂麻,有黑白黄三种,其大者曰巨胜子。

味甘,性平,无毒。

胡麻主长肌肉,补虚羸,滋润五脏,利大小便,其油亦作解毒用。

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疗金疮止痛,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困。

补中养气,润养五脏,补肺气,止心惊,利大小肠,耐寒暑,逐风湿气,游风头风,治劳气,产后羸困,催生落胞,细研涂发令长,白蜜蒸饵止百病。

炒食不生风病,风人久食则步履端正,语言不蹇。

生嚼涂小儿头疮,煎汤浴恶疮;妇人阴疮大效。

普通一钱至三钱。

多用为服食,少以入药,便溏者禁之。

麻油因其油质,故主滑利,但性不热,故行缓,无辛,故气不走窜,故下大便也缓。

一三七、麻蕡

味辛平,主五劳七伤,利五脏,下血寒气,多食令人见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轻身。今名麻勃(花粉),火麻仁(果仁)。

大麻处处有之,种者尤多,生圆形坚果,中含扁平之仁,即为麻子仁,入药,其花粉即麻勃。

麻仁味甘,性平。麻勃味辛,性温。

麻仁为滑润,行血,除风,强壮药,治大便燥,乳汁少,热淋经闭。麻勃为除风,通经,健脑药。

麻仁治中风汗出,逐水气,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沐发长润。

主补虚劳,润五脏,疏风气,治大肠风热结涩,利大小便。

取汁煮粥去五脏风,润肺,治关节不通,发落,产后余疾。

主润五脏,利大肠风热燥结及热淋。

补虚劳,逐一切风气;长肌肉,益毛发,通乳汁,止消渴,催生难产。

普通钱半至三钱。

大便溏者禁忌麻仁,患疔肿者忌麻勃,见之致死,用胡麻针砂烛尽为末,醋合敷之,可解。

麻勃药性——主一百二十种恶风,黑色遍身苦痒,逐诸风恶血,治女人经侯不通。

产后秘塞——老人虚秘,麻仁,紫苏子等分,淘净研细,再以水研滤取汁,煮粥饮之。(本事)

月经不通——二三月或半年者,麻仁,桃仁等分,研匀,老酒浸一宿后,日饮一升.(普济)

发落不生——麻仁研汁煮粥频食之。(圣济总录)

大风癞疾——大麻浸酒,研取白汁,滤去渣,纳瓶中,煮数沸,每饮一杯。(圣惠)

健忘——麻勃一升,人参二两,为末,蒸令气遍,每卧服一刀圭。(范汪)

麻仁油滑,而无辛烈之性,故但能润降,不能速下。

一三八、冬葵子

味甘寒,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

处处有之,苗叶做菜茹,味甘美为百菜主。

味甘,性寒,无毒。

冬葵子为润燥滑肠利窍要药,主通行荣卫,行津液,利二便,下乳滑胎,治癃闭,水肿。

疗妇人乳内闭肿痛。

出痈疽头。

下丹石毒。

普通一钱至三钱。

葵菜心有毒伤人不宜食,葵性滑利不益人,病后食之令人失明。

葵菜——功同葵子,孕妇食之,胎滑易生,散脓血,治带下,疗手足长倒生肉刺痛不可忍者奇效。

菜根——功同葵子,小儿吞钱不出,煮汁饮之妙,治疮疽恶毒。

一三九、苋实

味甘寒,主青盲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久服益气力,不饥,轻身。

一四○、瓜蒂

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虫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即甜瓜之蒂也。

处处有之,取甜瓜之苦蒂入药。

味苦,性寒,无毒。

上焦之实症,以吐取之,浊痰壅塞,全身水肿等实症。

主治因上焦不通造成之全身性水肿,专治膈上之疾,中风浊痰不出,无法吞咽。仲景方之瓜蒂散。

主治胸中有毒,欲吐而不吐也。

普通一钱至二钱。

凡虚弱之人禁忌之。吐后不止,可服半夏解之。

一四一、白瓜子

味甘平,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热带地区处处有之。今名冬瓜。其子为白瓜子。

甘寒。

泻寒热,甘益脾,利二便,消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子能补肝明目。现药物中所用之瓜子,皆冬瓜子也。

一四二、苦菜

味苦寒,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

处处有之,凌冬不死,诗云谁谓荼苦,即此物也。

味苦,性寒,无毒。

苦菜主明目,除热,治痈疮,黄疸,调经脉,去邪气。

肠澼,渴热中疾,恶疮,久服耐饥寒。

调十二经脉,霍乱后胃气烦逆,久服强力,虽冷甚益人。

捣汁饮除面目皮及舌下黄,其白汁涂疔肿拔根,滴痈上利溃。

主明目诸痢血淋痔瘘。

普通二至三钱。

脾胃虚寒人不可食,不可共蜜食。

贰、中经

本草经卷二,吴普等述,孙星衍,冯翼同辑。

中经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去病补羸者本中经。

一四三、雄黄

味苦平寒、主寒热鼠瘘,恶创疽痔死肌,杀精恶物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身神仙。

产我国西部,南省亦有。

味辛苦,性温,有毒。

雄黄为蚀疮杀虫要药,主辟邪气,疗诸疮,解毒,为外科要剂,亦可内服。

疗疥虫疮,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诸蛇毒,解藜芦毒。

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虫兽伤。

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

普通内服数分,外用无定量。

雄黄性热有毒,外用易见长,内服难免害,凡服之中病即止,无过剂也,能柔五金干汞,转硫磺,伏粉霜(以轻粉升成之霜。)与雌黄同,或云雄黄变铁,雌黄变锡。

按雄黄于疮痬螫外科,最为急用,以其性能杀虫解毒也,吴俗于五月五日饮雄黄酒,并洒之室角以驱五毒,但须要知道雄黄虽有腐蚀之力,能蚀恶肉以杀虫治疮,但过用终不免侵蚀好肉,故不可多服,外科亦须审慎使用,著名方剂有安虫丸(干漆雄黄巴豆霜),治吐沫水后腹中必虫痛。雄黄解毒丸(巴豆雄黄玉金)治急喉痹咽喉不通,胸膈气促,金锁匙(朴消雄黄大黄)治一切风热,咽喉闭塞为末,吹入喉中。

一四四、石硫黄

味酸温,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

产火山地带。

味酸,性温,有毒。

硫磺为补阳要药,主治脾胃虚寒,寒痹冷癖,命门火衰,能发汗以祛寒痰,及疏利大肠,通常性便秘,杀虫,治疮疥。

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痛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虫疮,止血杀疥虫。

下气,治腰肾久冷,除冷风顽痹,寒热,生用治疥癣,炼服主虚损泄精。

壮阳道,补精骨劳损,风劳气,止嗽,杀脏虫邪鬼。

治妇人血结。

长肌肤,益气力,老人风秘,并宜炼服。

能燃,是水中之火也,其味酸,是得木味,水中之阳,发则为木,故味酸而能燃,又是水中之木也,为温下焦肝肾之猛药。

驱寒燥湿。杀虫化金。

普通五分至二钱。

硫磺为救急妙药,但中病便当已,不可尽剂,畏细辛朴消,中硫磺毒,黑铅煎汤解之,或是食鸭肉可解之。

一四五、雌黄

味辛平,主恶创头秃痂疥,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炼之,久服轻身,增年不老。

产地同雄黄。

味辛性平有毒主恶疮杀虫虱,身痒,邪气诸毒,治身面白驳,散皮死肌,血气虫积心腹痛,为外科要药,与雄黄功相仿。

一四六、水银

味辛寒,主疥瘘痂伤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镕化还复为丹,久服神仙不死。

产山西陕西山中。

味辛,性寒,有毒。

水银为杀虫要药,主治杨梅疮毒,及皮肤诸病,润肠下死胎。

以傅男子阴,阴消无气。

利水道,去热毒。

主天行热疾,除风,安神,镇心,治恶疮疥,杀虫,催生下死胎。

治小儿惊痫热潮。

除湿热,解疮毒。

普通多配合丸散方用,内服约数分,外用无定量。

水银性沉,与金银诸物同,吞服金银水银者,皆足以致命,饵服者须慎之。

一四七、石膏

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坠痛,除邪鬼,产乳金创,又名寒水石。

产浙江江苏山东,他省亦有出产。

味甘辛,性微寒,无毒。

石膏为清凉解热要药,主治肺胃三焦气分之热,大渴热狂,能解肌发汗,又能清热止汗。

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和葱煎茶去头痛。

治天行热狂头风旋,下乳,揭齿益齿。

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痛。

得石之性多,味虽咸而不甚,且此山之石即能生水,流而为泉,是故此石纯具水性,禀天水之寒,故能清热。

主治烦渴,旁治谵语烦躁身热。

普通三钱至五钱,大剂二三两。

伤寒中风太阳症,少阳症之往来寒热等均忌,真寒假热之症或因里虚引起之虚热症亦忌,有金疮下乳亦忌,胃家寒症者亦忌,恶巴豆畏铁。

一四八、慈石

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今名磁石。

产山中能吸铁。

味辛,性寒,无毒。

磁石为补肾强阴要药,取其能引肺气入肾,使阴阳安宅,镇惊,明目,通耳,益精。

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炼水饮之。

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明之。

治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眼昏,除烦躁,小儿误呑针铁等,即研细末以筋肉莫令断与末同呑下。

补肾降火,强筋壮骨。

入煎剂二钱至四钱,水飞用三分至八分。

凡石药皆有毒,独磁石冲和无悍猛之气,然体重,难于消化,渍酒优于丸散,凡使火炙醋淬,研末水飞,或醋煮三日夜用,恶丹皮杀铁消金。

久则化铁,为铁之母,药性为,石属金,铁为水,故磁石本兼金水两性,而归于肾,故其主治肾,能自肾中吸引肺金之气,以归于根。

捡去杂质,捣碎,置铁锅中,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晾干,研粉即得。

一四九、凝水石

味辛寒,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久服不饥,又名寒水石。

生于卤地积盐之下,精液渗入土中,年久至泉,结而成石,清莹如水晶,亦有带黑色者。

味辛亦做咸,性寒,无毒。

凝水石主明目固齿凉血降火,时气热盛,腹中积聚,疗汤火伤(烧研敷)。

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止渴,水肿,小腹痹。

压丹石毒风,解伤寒劳复。

普通煎剂一钱至三钱。

性寒,虚寒之体不宜,入肾走血,除热之功与诸盐同,畏地榆,解丹石巴豆毒,制丹砂,伏玄精石。

一五〇、阳起石

味咸微温,主崩中漏下,破子臧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不足。

产深山山谷,或曰,惟齐山有之。

味咸,性微温,无毒。

阳起石为补命门壮阳道要药,功能疗阴痿,男女下部虚冷,补不足。

倪海霞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好医院
伍德灯检查准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pz/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