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必备品黄芪
“夏至天天热,秋分夜夜凉”,这句时谚是指秋分以后金风送爽,天气渐渐转凉。身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容易出现气虚,故秋后适宜进补,黄芪就是不错的选择。 有人肯定会问,黄芪要怎么进补呢?不懂没关系,继续往下看吧! ▼ ▼ 药用价值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8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用法用量 1 水煎:每剂用量为9-13g,多与其他药配伍应用。 2 煮汤:黄芪31g,大枣十枚,或加当归、枸杞各9g,用猪瘦肉适量,加盐等调味煮汤。食肉喝汤,可补益气血,产后或病后宜用。黄芪为补药,遇有高热、大渴、便秘实热证者忌用,阴虚有热者宜慎用。 推荐3种经典滋补搭配 当归补血汤方药:黄芪50克,当归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补气生血。 归脾汤方药:黄芪、龙眼肉、茯神、炒枣仁各9克,白术、人参各6克,木香、炙甘草、远志、当归各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 功能:可治多种出血性疾病,属心脾两虚,脾不统血之证。 补中益气汤方药:柴胡、黄芪、陈皮、当归、灸麻黄各6克,党参、白术、阿胶、紫草各10克,大枣10枚,仙鹤草20克,甘草8克。 用法水煎,饭前或者空腹温服。 功能:升阳补中,益气合阴。可治疗过敏性鼻炎、消除疲劳、补益脾胃等。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pz/1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如何学好中药学
- 下一篇文章: 赶紧收藏最全中药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