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杭州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161214/5116381.html

麻黄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本品气微香,味涩、微苦。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

《中药学》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歌诀:麻黄汗肺喘水肿。

1.风寒感冒;

2.胸闷喘咳;

3.风水浮肿。 

 煎服,2~10g。本品发汗解表宜生用,且不宜久煎;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捣绒后作用较为缓和,小儿、老人及体虚者宜用麻黄绒。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又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压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苦、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入肺家而行气分,开毛孔而达皮部,善泻卫郁,专发寒邪。治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脚肿,风水可驱,溢饮能散。消咳逆肺胀,解惊悸心忡。

《药品化义》

麻黄,属纯阳,体轻中空,色绿,气微腥,味辛微苦,性温,能升能降,力发表,性气轻而味薄,人肺、大肠、胞络、膀胱四经。麻黄枝条繁细,细主性锐,形体中空,空通腠理,性味辛温,辛能发散,温可去寒,故发汗解表莫过于此。属足太阳膀胱经药。治伤寒初起,皮毛腠理寒邪壅遏,荣卫不得宣行,恶寒拘急,身热躁盛,及头脑、巅顶、颈项、脊中、腰背,遍体无不疼痛,开通腠理,为发表散邪之主药也。但元气虚弱,及劳力感寒,或表虚者,断不可用。但误用之,自汗不止,筋剔肉瞤,为亡阳证,难以救治。至若春分前后,玄府易开,如患足太阳经证,彼时寒变为温病,量为减用,人六神通解散,通解表里之邪,则荣卫和畅。若夏至前后,阳气浮于外,肤腠开泄,人皆气虚,如患足太阳经证,寒又变热证,不可太发汗,使其元气先泄,故少用四五分,人双解散,微解肌表,大清其理。此二者乃刘河间玄机之法,卓越千古。若四时暴感风寒,闭塞肺气,咳嗽声哑,或鼻塞胸满,或喘急痰多,用人三拗汤,以发散肺邪,奏功甚捷。若小儿疹子,当解散热邪,以此同杏仁发表清肺,大有神效。吴南京先生对麻黄的理解及用药经验

味辛苦,性温。入肺、膀胱经。有发汗,平喘,利水等功效。

《本草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对于李时珍说到“散赤目肿痛”一说,很多人不得其解,说麻黄是辛温发散之药,用了不是更会让火气上冲?哪能散赤目肿痛?这主要还是取麻黄的发散之功。人受寒则毛孔闭,内热不能外散而上冲,所以目赤;受寒则气化功能下降,水湿内阻,所以目肿痛。麻黄解表散寒力很强,用后让人的毛孔开泄,内热从毛孔外散就不上冲,于是说治疗目赤肿痛。这和李氏所说的治水肿、风肿一样,无非是取麻黄的发散之力。血遇寒则滞,产后患者无气大虚而致无力抗寒,所以产后患者常见风寒而血滞。但气为血帅,气足才能行血,产后患者气血两虚,所以这血滞不仅仅是寒的问题,见寒要用麻黄来散寒,必须要看人的气血强弱情况,要用也得和补气养血的药合用。要不,麻黄的发散,反而会更伤人的气血。

李东垣说:“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腠理闭拒,营卫气血不行,故谓之实,二药轻清,故可去之。”说到轻可去实,于是后世就很多人认为治病的用量要轻。其实就“轻可去实”一语,李东垣已明确指出是药性的“轻清”,可以治外来的实邪。比如桑叶、紫苏叶等也是轻药。因为李东垣是处于一个战乱时期,患者有其历史的特殊性,用药很多都是用量很轻,加上后来清朝的徐大椿注《临证指南医案》,常常说到叶天士用药“轻灵可喜”,弄得现在很多人觉得叶天士治病是一个用量很轻的医生。“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肺主皮毛,一切外来之邪,必先肺受之。如果说肺气太弱,才会直接到中焦,中焦都守不住了才会到下焦。《伤寒论》中治疗体强受外寒的用“麻黄汤”就是以轻药以散外邪。如身体虚弱,寒邪直接到中焦,中医称为“直中”,见腹泻等症,治疗就得以温中为主了,比如“理中汤”来直温中焦。患者阳气虚极,寒邪就会直伤肾阳,临床上会见“脉细弱”等肾阳亏虚的情况,这时已无暇他治,急急以救阳为上,所以才出“四逆汤”以救阳保命。治病用药,总以药能胜病为主,而不是指治病上一定要用轻药为治。

麻黄因为有很强的升散作用,所以现在很多医生畏之为毒药不敢用,要用也是三五克的蜜炙麻黄。又有说夏月不宜用麻黄,这都是对医理的不理解造成的。虽说过发汗则汗多亡阳,如是阳虚不固而自汗的人,误用麻黄会脱人元气,主要还是诊断不准,误治造成。如果真是受寒严重,不论什么季节都可以应用。年8月份,有一妇女去金华第一百货商场买衣服。因商场里的空调开着,外面的温度高达三十八九度,温差太大,回家就得了重感冒,见头痛、发热、鼻塞。于是自己买了些非甾体类的退热止痛药吃,出了一身汗,头痛和发热是好了,但是鼻塞一直不见好,睡也睡不好。那时我在金华九德堂名医馆里坐诊,患者找我治。诊见脉浮数,舌淡苔滑。用黄芪、苍术、陈皮、茯苓、麻黄等药为治,记得当时我黄芪用了50g,麻黄用了10g。患者吃两剂药就鼻子通畅了,吃药期间也没见有什么大汗出。年夏天,有一个患者得一怪病,说是空调过敏,只要一进空调房,就会全身皮肤痒得难受,手一抓就一块一块的风团,平时总是自汗出,治了很久也没治好。我诊患者脉沉细涩,重取又稍数,我对患者说,这是气阳两虚,寒气阻在皮下,时间长了又化热。但是气阳太虚了,导致无力祛散外寒,得以补气温阳为主,疏散寒气为辅。体内的阳气足了,才能有力祛散寒气。我用生黄芪g,炮附子20g,麻黄10g,益母草50g。5剂。患者吃药才3天,就说不会这样抓了,到了年10月份,患者的儿子胃口不好叫我调理,我问起他的情况,他说这几个月来已不再自汗出和皮肤痒痒了。

至于麻黄的应用,只要见有外来之实邪的,都可以用。如果见外寒闭阻毛孔,内热不得外散,形成外寒内热的病,中医称为“灯笼病”,治疗得清里解外,这种治法称为“双解”,金元四大家的刘河间很有心得,常用黄芩、黄连等清里药和少量麻黄合用。笔者用这种治法在临床上也取效显著。以前我的学生陈法总问我“受了外寒,寒不外散,内热上冲于咽喉的咽炎,要怎样治。”我说麻黄和金银花合用就是了。他听后大笑,说我这种治法不伦不类,但后来他在萧山行医时,只要见这种情况都用我这种方法去治,治一个好一个。

现在中药药理学,说从麻黄中提取的麻黄碱会让人的血管收缩,导致人的血压升高,所以现在一见高血压的患者,从来不敢用麻黄。其实麻黄和提取出来的麻黄碱是两回事,中药不能以现代药理学中的某一个物质来衡量。比如橙子,含有很多的维生素C,但是橙子不等于维生素C啊。吃过量的橙子最多可致腹泻,但用同量的橙子提取出来的维生素C,则会让人死亡。现在很多中医总是以提取出来的某一个物质来衡量中药。比如绞股蓝,因为含有人能皂苷,但绞股蓝的药性是寒凉的,而人参是温性的,脾胃虚寒的人,吃了绞股蓝会让人腹泻,而人参则不会。记得有一个40来岁,形体很胖的高血压患者,见脉沉涩,舌淡。平时总头晕重,想吐。我用茯苓30g,泽泻30g,怀牛膝30g,丹参30g,炮附子10g,麻黄10g为治,患者一剂药就说头不晕了。吃药十来天,血压不升反而开始下降。这种水湿内阻造成血行不畅的高血压,如果单纯地用利水药来治,效果不好,加些麻黄,促进肺气的宣发以加强利水效果,降血压的效果就加强。

治痰湿闭阻的咳嗽,必须用麻黄,痰阻于肺,肺气不宣则痰不能祛除,所以少加麻黄来宣肺有利于痰的祛除,但是量不能用太大,笔者一般用3~5g,麻黄的发散力太强,过用反而耗损肺气,肺气一耗损,气虚一样会造成无力排痰。如果见咳嗽日久,又有痰阻于肺的情况,则以补气健脾药为主,稍加麻黄和化痰止咳药为治,效果理想。

气阳两虚的患者,常见乏力,在大剂补气温阳的基础上,稍加3~5g麻黄,通过麻黄的升散作用,能振奋人的气机,能明显增加效果。

宣肺可以引动肝气升发,风药宣肺,以麻黄最强,因为麻黄是最强的疏肝药,如见肝气郁结,可以运脾理气的基础上酌加三五克麻黄宣肺,促进肝气升发来解郁。但用量不能太过,以免升发太过而动下焦肾元。有人见我处方用药解郁不用柴胡而用麻黄,不解。实为升阳解郁而已。

肺主一身之气,气行则血行,在补气活血的基础上酌加麻黄治疗风湿痹痛,也可明显增加药效。

小结

麻黄性味辛温,辛能发散,温可去寒,发散力强,吴南京先生认为是最强的发散药。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风寒袭表,肺失宣肃,毛孔闭塞,麻黄的发散之力促使肝调动阳气助肺抗邪,肺使用宣发功能,通过发汗使邪有出路,邪去则肺安。

利水消肿——人的气化水湿的功能失常,水湿内停则水肿,通过麻黄的发散之力,调动人一身阳气,恢复气化水湿的功能,则水湿去则肿消。

下元亏虚者慎用。

我们不仅要记忆中药的功效,更要学习中药功效后面的医理!

特别提醒:本文知识仅供中医专业人士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自我介绍:我是黄洁鸿,一个中医学习者,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1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