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七药一方剂之麻黄根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麻黄的其他药用部位。 麻黄根[máhuánggēn] 麻黄根 平性 甘;苦 肺经 止汗 主治自汗;盗汗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研粉扑 七药:这个和昨天讲的麻黄草,有什么区别呢? 娜娜:老师,我看到这个是治疗自汗盗汗 七药:对,敛汗效果非常好。 娜娜:我的理解是敛汗,那么麻黄是发汗。 一种植物的两个部位功效也可以不一样啊? 七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药用效果不同,是不是很神奇呀? 娜娜:是是是,觉得不可思议。 老师,牡蛎散里面好像就是用了麻黄根,我曾经还给一个婶用牡蛎散敛汗了。 蔡杨:一个发汗,一个止汗。 娜娜:这样看来,发汗的麻黄在上在外,努力生长,敛汗的麻黄根在内在下拉住麻黄不让他发散太厉害,所以麻黄长得矮矮小小的。 麻黄与麻黄根的区别 麻黄为辛温解表药,发汗之力较大,而麻黄根则为止汗药,二者同物而功异,则为根苗之不同,用时万万不可混淆。 七药:必须要练成火眼金睛哦。 淽君:我记得有一次,我汗多,然后有个大夫就给我开了一个方剂,是玉屏风散加麻黄根和浮小麦,当时我也不认识什么是麻黄,什么是麻黄根。直接就到药房去抓了,喝了两副,我都差点没晕死,然后还吐。 当时我问开方大夫,大夫再思考了一下,说他开的方剂没有问题。我也比较相信那大夫的能力,我觉得应该没问题。药我是在另外的药房抓的,我也没拿给那个大夫看。但过了很久以后,有次我感冒,我在去抓药,有麻黄。我一看,哎,这不是麻黄吗?又想起原来那个玉屏风散加麻黄根和浮小麦。 晕了,才知道药房把麻黄当根卖给我。麻黄是发散的,麻黄根是收敛的。本来我需要收敛,药房抓的药继续让我发散,不晕才怪。 我估计他没麻根,就用麻黄替代。 靖玲君:麻黄发汗,麻黄根止汗,这是基本常识。是不能胡乱代替的,易出人命。 淽君:所以,我们自己必须有一双慧眼,懂几个药材,别象当初的我。 把自己搞坏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那次的难受,我记忆深刻,现在说起,还有当时那又晕又吐的感觉。 靖玲君:比如白果壳能能白果的毒,杏树皮能解杏仁的毒,中药是很神奇的,同一植物不一定作用相同,甚至相反。我用木鳖子选连壳完整的用来水煎服,三十克也很安全,如果只用仁的话肯定会出人命,这就是中药的神奇之处。 七药:地上部位是不是在生长,我们可以理解生长为发,土地可以渗水,我们可以理解为收敛,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啊。 1.麻黄根有降血压作用。 2.麻黄根具有减慢心率的作用 《本草纲目》: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阴虚、脾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之诸证自汗,皆可随证加而用之。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盗汗尤捷。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本草但知外扑之法,而不知服饵之功尤良。 《景岳全书》:味甘,平,微苦微涩。用甘敛药煎服,可以止汗。同牡蛎粉、米粉,或用旧蕉扇杵末,等分,以生绢袋盛贮,用扑盗汗或夏月多汗,用之俱佳。 《得配本草》:甘,平。引补气之药外至卫分而止汗。得黄芪、牡蛎、小麦,治诸虚自汗。配黄芪、当归,治产后虚汗。和牡蛎粉、粟粉等分为末,生绢袋盛贮,盗汗出即扑,手摩之;夏月止汗,杂粉扑之。折去茎,不可和入同用。茎能发汗,故去之。麻黄惟身首拘急而痛,六脉浮紧有力可用。盖北地霜降后,受严寒之正气,为真正伤寒,初起邪在太阳经,用此升散寒气,是其所宜。若但感胃寒湿,或时邪疫症,恶寒发热者,用之则卫气大伤,津液干燥,立毙而不可救。况骁悍之药,过汗则心血动,吐衄不止,过表则真气伤,汗出无了,猝成大患。惟寒水溢于肌肤,遍身肿胀,用此发汗,使水气外泄,亦劫夺之一法也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汗淋漓也可能是一种病
- 下一篇文章: 膏方飘香时不可忽视的进补四种体质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