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养生补气生血特别厉害的东西
这味厉害的中药是黄芪,是补药之长,药用历史迄今已有多年了,《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 为什么比人参还好? 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补气力量大,疗效快,却容易上火。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出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脉微欲绝等症。 黄芪补气,力量比较小,起效缓慢渐渐增加,不容易胸闷上火。民国中医陆仲安因善用黄芪,当时有“陆黄芪”之美称,以此与中医史上明代医学家“张熟地”(即张景岳)相媲美。 好的人参一斤要上千元,而黄芪只要几十块钱一斤,吃起来不心疼,重要的效果并不输人参。 4种日常吃法 黄芪应该怎么吃效果最好呢?日常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吃法主要有四种。 ①干嚼 把生黄芪当瓜子一样,放在嘴里嚼着吃,黄芪的味道非常好,就像是一种豆香的感觉。 ②泡茶 黄芪片5~10克(原则上每次不能超过15克),用沸腾的开水直接冲泡,盖好泡10~20分钟,当茶饮用。若想黄芪味出得更彻底,可反复冲泡。 ③煮粥 黄芪15克,党参10克,梗米克,大枣30克,先将黄芪和党参一起煎水取汁,再放大枣和梗米一起熬成粥,味道可口。国医大师朱良春每天就必吃一碗黄芪长寿粥。 ④烹饪 若平时喜欢吃烧肉、烧鸭等,可以放适量黄芪,味道更独特,还可以起到滋补作用,效果非常不错。 药用价值 1 中药疗效 ①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②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黄芪 ③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④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⑤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⑥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⑦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⑧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2 食用价值 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配方:黄芪15g、桂枝30、白芍60g、生姜30、甘草20g、大枣12个、饴糖约g 制法:黄芪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 功效: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 加减:若泛酸者,可去饴糖,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另可再加瓦楞子。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等以温胃化饮。如阳虚寒甚而痛甚,可用大建中汤建立中气,或理中丸以温中散寒,中阳得运,则寒邪自散,诸症悉除。如寒象不明显,以脾胃虚弱为主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以益气健脾,行气和胃。 本文编辑:养生君 我们不传播谣言和伪科学 分享读者最为关心的健康养生问题 我们会尽力处理你的疑惑,诚恳接受您的建议 十分欢迎来骚扰小编我哦~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6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便民信息今日更新出售5岁对子奶牛
- 下一篇文章: 夏妙录吃花饼委员伴读林晖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