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男人食“鞭”以求壮阳,这实在是

早在多年前,苏东坡就写了篇小文章嘲笑过这种牵强附会的联想,虽为笑谈,立意却是严肃的,嘲笑的是某些中医“以意用药”。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

这里看不懂?没关系!下面有翻译~

某天,欧阳修对苏东坡说:有个人得了病,医生问他为何患病,病人回忆说:“有一次乘船,碰到大风大浪,受惊吓患病。”医生于是就取出一块破旧的船尾舵,在上面找到汗水浸渍的地方,用刀刮下粉末,又配以丹砂、茯神之类的药物,以此治疗“风浪惊吓症”。

欧阳修又举一例:有些药书上写着,用麻黄根节和旧竹扇碾成粉末,服下后,可以起到止汗的作用。欧阳修说,这样用药太荒唐,如同儿戏,某些医生“以意用药”,就算是有效,大概也是碰运气吧。

苏东坡听了,哈哈一笑说:“按这个逻辑,那喝伯夷的洗脸水,可以治贪;吃比干的剩饭,可以治奸;舐樊哙的盾,可以治胆小;闻西施的耳环,可以治疗相貌丑陋。”

中医的“取类比象”

中医认识药性,确有“取类比象”思维,所谓“取类比象”,就是联想、类比。当然,这些认知要经过临床反复验证以后,才确定为药物的功能。换句话说,“取类比象”没有科学道理,不可推而演之,它类似一种“联想记忆法”。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那个~

人参:外形如人,可补元气。中医就以“取类比象”的方法说:因为形态如人,所以可补元气。这就像中学生记单词一样,找个关联,这样不容易忘。然而,这种关联,只是意想,不是科学原理。

“取类比象”,只是开启思维的一种方法而已,有些例子实在是似是而非,不可任意推想。比如说蝉衣体气轻虚,能疏散风热;因其性有善脱之意,能治妇人生子不下。

但以其蝉声清响之意,言能治中风不语;以其昼鸣夜息之意,言能治小儿夜啼等,这些功效推想简直可笑。

“取类比象”的思维,有助于认识药性,但不可滥用。学习中医药文化,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食鹿鞭壮阳

前面铺垫了半天,终于说到这儿啦~

民间早有食鹿鞭壮阳之说,很多人相信确有功效。但鹿肉稍有温补,且作用微薄,几乎没有壮阳效果。通过临床观察,治疗阳痿也不理想。

为什么有人会说:“我喝了那药酒,确实有效啊。”

其实这些“鞭”制品里,均加入了许多种补气养血、壮肾益精的中药,真正起作用的是这些补益药,而不是“鞭”,把这些中药制剂冠以“鞭”的品名,只是为了迎合人们的一种心理欲求而已。

还真以为吃“鞭”有效啊!

统筹:陈峥嵘

编辑:谢深森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
治疗白癜风的最佳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