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得了风寒感冒了?不想吃西药,怕有副作用,那相信大家都会选择中药吧,那么,什么样的中药具有这样的作用呢?今天,小花为大家介绍一种中草药,对于治疗风寒症,身体里面有非常多的寒气,但是发不出去,又咳嗽又觉得气不够用的,水肿等这些症状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而且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草药,它没有毒副作用,它就是麻黄,相信许多人都听过麻黄,那么,麻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现在,就让小花来告诉你吧。

麻黄

中药名。为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与中麻黄,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

《本草通玄》:“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虽发热恶寒,苟不头疼、身痛、拘急、脉不浮紧者,不可用也。虽可汗之症,亦当察病之重轻,人之虚实,不得多服。盖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误汗,虽可汗而过汗,则心血为之动摇,或亡阳,或血溢而成坏症,可不兢兢致谨哉。”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肺经、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禁忌: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麻黄发寒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和阴虚盗汗,喘咳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麻黄。而且,麻黄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者慎用麻黄。

相关配伍

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

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三麻、桂与白术相配,以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四与石膏配伍,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相关论述

1、《汤液本草》:“夫麻黄治卫实上药,桂枝治卫虚之药。桂枝、麻黄,虽为太阳证药,其实荣卫药也。肺主卫(为气),心主荣(为血),敌麻黄为手太阴之剂,桂枝为手少阴之剂。故伤寒伤风而嗽者,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

2、《纲目》:“散赤口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

3、《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

4、《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上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

5、《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6、《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

麻黄的功效作用

1、治虚汗无度

  麻黄根、黄芪等分。为末,飞面糊,作丸梧子大。每用浮麦汤下百丸,以止为度。

2、治产后虚汗不止

  当归一两(锉,微妙),麻黄根二两,黄芪一两(锉)。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3、治肾劳热,阴囊生疮

  麻黄根、石硫黄各三两,米粉五合。上三味治下筛,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疮上,粉湿,更搭之。

药翁

麻黄的宏观特性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为了更好地了解泽泻,下面我们将从微观角度对麻黄作进一步的介绍。

麻黄显微图谱

麻黄的蜡质疣状突起、角质层、下陷气孔、下皮纤维显微图

0

麻黄的皮层纤维、中柱鞘纤维、木质部

0

麻黄的维管束

赞赏

长按







































鐧界櫆椋庡浣曟不
涓嵂娌荤櫧鐧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