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补元气,防外邪,为人体筑起万里
-03-09双花热毒清 玉屏风散:补元气,防外邪,为人体筑起万里长城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当感冒一次之后,近期就不会感冒了,要隔很长一段时间才有可能再次感冒。西医把这种现象叫“产生了抗体”。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是因为上一次感冒肃清了肺里的邪气和污浊,使肺经历了一次锻炼,抵抗邪气的能力增强了。然而,经常感冒的人则不然。有人隔三差五就感冒了,有人的感冒则绵绵不断,很长时间既不恶化也不减轻,这都是因为肺虚元气不足。肺主皮毛,肺虚则肌肤没有很好的抵抗外邪的能力,邪气何时何地想进来就进来了,肺本身也不能迅速排出邪气,所以,感冒要么隔三差五,要么缠绵不断。感冒虽是小病,但人体抵抗感冒的病邪,修复感冒带来的损伤确实需要消耗不少元气的。感冒反复发作或缠绵不断,如果不能即使治疗,拖延下去,人体的元气将会进一步耗伤,变生出各种各样的疾病。 元气虚不仅会导致经常性的感冒,而且还会导致怕冷、怕风、汗多等症状,还有一种慢性鼻炎过敏,一遇到冷风就不断打喷嚏。这些,都是因为元气虚亏使“肺主皮毛”的功能失常,导致邪气容易进入人体为患。就好比一个国家国力不足,边境上没有精兵强将,所以不断遭受敌人袭击。这些,看似可怕,其实,只要用对了药,治疗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只需一个中成药,那就是:玉屏风散。玉屏风散顾名思义,它是人体的一道玉屏风,专门为我们遮风挡邪。它的组成药物相当简单,只有三味药:防风、黄芪、白朮。 人们都说“风随草偃”,风朝哪个方向吹,草就朝哪个方向偏,可唯独防风这种植物不同,风吹不动他,在再大的风中,它都能静止不动,古人取象比类,用它来做为抵御各种风邪的药,效果非常奇特。它会防止外界的风侵入,又会把已经侵入人体的风邪驱赶出去。黄芪既为人体大补元气,又给防风提供动力。而且,防风在祛邪和御邪的过程中会耗散人体的一部分元气,而黄芪恰好可以把这部分元气补足,这样,就消解了防风的副作用。白朮是健脾的,健脾就是养人体的中气。如果说黄芪和防风在人体肌表抵御和驱逐邪气像是在边关作战,那么,白朮这是在大后方,为边关的勇士们提供强大的物质后盾,使他们中气十足。玉屏风散是一个古方,从古用到今,疗效持续不断。现在市场上的玉屏风散有很多类型,有的叫“玉屏风散”,有的叫“玉屏风散颗粒”,其实都是同一种药,我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服用即可。 由于玉屏风散组成药物简单,没有什么特殊的加工工艺,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玉屏风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照1:2:2的比例,从药店买来防风、黄芪、白朮这三味药,打碎成粉,混合在一起,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克,温开水冲服。还可以用这三味药泡水当茶喝,每次去防风2克,黄芪4克,白朮4克。放在水杯里,倒进去滚开的开水,密封浸泡半小时后服用,喝完还可以继续加水,一直泡到淡了为止。每天可以这样泡两次。可别小看杯中那金黄色的茶水,它能恢复我们的元气、为我们筑起抗病的万里长城。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养生是人生的大事。只有元气充足,人体才能抵抗外邪,也只有人体能抵抗外邪,人体的元气才不会过于耗散。当我们频繁感冒,或是比别人更怕冷、怕风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这是身体元气减弱的信号。当身体向我们发出健康警报的时候,我们马上予以重视,可能只需要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就可以防大病于未发了。 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是中医用于扶正的经典名方之一。功效补气、固表、止汗。如御风的屏障,而又珍贵如玉,所以方名称为“玉屏风”。 该方主治肺气虚弱,汗孔不能密固的多汗自汗,以及因汗多,抗病力下降所致的感冒风寒、短气无力、咳嗽痰稀、面色淡白、怕风畏冷、鼻流清涕等症状。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气管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和肾小球肾炎等疾病,见有上述症状,属于气虚者都可用玉屏风散。特别是表现为稍微运动后就较常人多汗者(中医称自汗),玉屏风散常服有卓效。 黄芪30克,防风30克,炒白术60克。 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玉屏风散在古代多用散剂,即把药味打成粗末,每天取18克,加生姜6片,水煎,待沸后5~8分钟,药液分两次服,为成人量。现代多用汤剂,即把药物饮片放入罐中,加冷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热,沸后20分钟倒出药汁,连煎两次,合药液,分3次服用。 玉屏风散市场上有水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冲剂和口服液等,可供选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阴虚有热的夜间睡后多汗,醒后汗止(盗汗,以及感冒无汗,身痛者都不能服用玉屏风散。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自汗恶风,面色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自汗较重者,可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4、使用注意: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1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等精华总结
- 下一篇文章: 方剂学资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