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经方方证辨证要点精髓???第二章?、麻黄汤类方一、麻黄汤方?麻黄太阳伤寒证,三麻二桂一草成;杏仁七十脉浮紧,无汗而喘表实功。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等地。原植物喜凉爽干燥气候,耐严寒,多生于沙质土壤中。

味辛、微苦,性温。主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临床用名有:麻黄、炙麻黄、麻黄绒、炙麻黄绒。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一名龙沙。

伤寒论方

麻黄汤4味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一法用桂枝汤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1.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2.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3.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者。4.太阳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太阳病。?二、麻黄加术汤方?麻黄加术四两入,湿家身疼小便出;发表利水同时下,葛根加术薏同主。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均系野生。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北苍术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灌丛、林下及干燥草地。喜凉爽气候,耐寒、耐旱、忌积水,以半阴半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临床用名有:苍术、炒苍术、制苍术、焦苍术。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等地。原植物野生于山区、丘陵地带,现多栽培,喜凉爽气候,耐寒,怕湿热、怕旱,以地势高燥稍有倾斜的坡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临床用名有:白术、炒白术、土白术。《神农本草经》: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艺文类聚引作山筋),生山谷。胡老一般习用苍术。金匮要略方麻黄加术汤5味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金匮要略2痉湿暍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麻黄汤证而见湿痹烦痛者。太阳太阴合病。?风湿关节痛的初期,虽有用本方的机会,但验之实际,则反以葛根汤加术或再加薏苡仁的机会较多,宜注意。~~~END~~~说明:每个方证最后是文字较多,请自己参考胡希恕全集《经方传真》一书。?如果你有缘,看到本文方证,方歌,首先要熟悉伤寒论条文,并请学习胡希恕先生的《中医辩证论治概论》《伤寒论讲座》《金匮要略讲座》音频和书籍,并仔细阅读胡希恕《经方传真》《病位类方解》《经方精义》等书,才能更好的理解方证,记忆方歌,应用方证。当然也可以自己编写方歌。希望在中医学习道路上对你有所帮助,做一代经方传人!??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网络,方歌自己原创。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药。文章、图片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