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物不同ldquo命rdquo
人参作为补益药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中都是不可否认的,而且,经过无数的养生节目以及宣传,吃人参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但我们这里所说的人参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如果细细的分辨的话,那么从人参植物来说,它还具有人参花、人参叶、人参芦、人参(参体)、人参须等这些部位。 在那么多部位中,我们古代医家往往只用人参,也就是说用人参的参体这一部分,具有很强的补益作用,而其余部分有时候会有其他别的作用来单独分开使用,其中最为特别的要数人参芦了,很多人都会认为既然是人参身上的一部分,那么同样具有补益的功效,且价格低廉,可谓性价比极高,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一同来探讨下。 根据《上海市中药饮品炮制规范》版记载人参芦又叫人参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茎,略呈圆柱形而弯曲,长1~2cm,直径0.5~1.0cm。表皮淡黄色至淡棕黄色,茎痕多数,呈层叠的圆形凹陷,有时可见残茎,具纵皱纹。质硬。气香特异,味微苦。其性味归经为苦,微温。归脾、胃、肺经。最重要的是人参芦的功效为涌吐,升提。用于体虚痰饮壅盛,泄泻日久,气陷脱肛。 由此可见,在《上海市中药饮品炮制规范》版中人参芦主要以涌吐和升提脏器为主,那么在历代的本草书籍中,人参芦是否与今天所记载的功效一致呢?我们翻开明代的《本草纲目》发现,李时珍先生对于人参芦的功效记载只有寥寥六个字,“吐虚劳痰饮”。也就是说适用于体虚之人的痰饮不出,此时可以用人参芦来催吐,将痰邪吐出来来治病,属于中医治病的“吐法”范畴。 又比如在清代的《本草备要》一书中,作者汪昂直接记载人参芦是作为体虚之人的涌吐药,它是瓜蒂的替代品。引朱丹溪之言,人参芦类似麻黄和麻黄根,麻黄用来发汗,而麻黄根却可以敛汗止汗。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推测,人参用来补虚,那么人参芦就不一定能用来补虚了。 因此,无论在历代本草书记载还是现代书籍记载,人参芦均无补虚功效,反而有涌吐的功效。所以,大家在使用人参补虚的时候,请记得将芦头去除,做到用药的精致,才能更好的发挥药材的疗效,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5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本草中药外感第一药麻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