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丨全草类中药麻黄
全草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地上部分或地上某一部分的一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的如淫羊藿、益母草等;有的药用部 位为地上茎,如肉苁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草质茎,如麻黄等。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另含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 甲基伪麻黄碱、2-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等。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三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但草麻黄产量大,木贼麻黄产量少。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节部含量为节间的1/3~1/2左右。 1.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 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 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节上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膜质鳞叶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 棕红色至棕黑色。 饮片 麻黄:呈圆柱形的段。外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切面中心显红 黄色。气微香,味涩、微苦。 蜜麻黄:形如麻黄段。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性。有蜜香气,味甜。 2.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 孔。②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处,壁厚,非木化。③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④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⑤维管束外 韧型,8~10个。⑥形成层环类圆形。⑦木质部呈三角状。⑧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⑨表皮细胞 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方晶。 中麻黄:①维管束12~15个。②形成层环类三角形。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①维管束8~10个。②形成层环类圆形。③无环髓纤维。 粉末 草麻黄:棕色或绿色。①表皮细胞呈类长方形,外壁布满颗粒状细小晶体;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 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角质层极厚,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有的呈乳头状突起。②纤维木化或非本化, 狭长,壁厚,胞腔不明显,壁上附有众多细小的砂晶和方晶。③棕红色块状物不规则形。 2.理化鉴别荧光试验:药材纵剖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边缘显亮白色荧光,中心显亮棕色荧光。 1.经验鉴别药材均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2.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总量均不得 少于0.80%。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益智)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豆蔻)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草果)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砂仁)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槟榔)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薏苡仁)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鹤虱)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牛蒡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瓜蒌)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栀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枸杞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牵牛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菟丝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马钱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女贞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连翘)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山茱萸)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蛇床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小茴香)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酸枣仁)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巴豆)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吴茱萸)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枳壳)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补骨脂)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决明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沙苑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金樱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乌梅)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桃仁)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苦杏仁)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山楂)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木瓜)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葶苈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五味子(附:南五味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地肤子)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种子类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学丨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果实类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学丨花类常用中药(西红花) 中药鉴定学丨花类常用中药(蒲黄) 中药鉴定学丨花类常用中药(红花) 中药鉴定学丨花类常用中药(菊花) 中药鉴定学丨花类常用中药(款冬花) 中药鉴定学丨花类常用中药(山银花) 中药鉴定学丨花类常用中药(洋金花) 中药鉴定学丨花类常用中药(丁香) 中药鉴定学丨花类常用中药(槐花) 中药鉴定学丨花类常用中药(辛夷) 中药鉴定学丨花类中药(花类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常用中药(艾叶)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常用中药(紫苏叶)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常用中药(罗布麻叶)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常用中药(番泻叶)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常用中药(枇杷叶)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常用中药(大青叶(附:蓼大青叶))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常用中药(淫羊藿(附:巫山淫羊藿))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常用中药(侧柏叶)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常用中药(石韦)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中药(叶类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学丨皮类常用中药(地骨皮) 中药鉴定学丨皮类常用中药(香加皮) 中药鉴定学丨皮类常用中药(秦皮) 中药鉴定学丨皮类常用中药(白鲜皮) 中药鉴定学丨皮类常用中药(黄柏(附:关黄柏)) 中药鉴定学丨皮类常用中药(合欢皮) 中药鉴定学丨皮类常用中药(杜仲) 中药鉴定学丨皮类常用中药(肉桂) 中药鉴定学丨皮类常用中药(厚朴) 中药鉴定学丨皮类常用中药(牡丹皮) 中药鉴定学丨皮类常用中药(桑白皮) 中药鉴定学丨皮类中药(皮类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学丨茎木类常用中药(钩藤) 中药鉴定学丨茎木类常用中药(通草) 中药鉴定学丨茎木类常用中药(沉香) 中药鉴定学丨茎木类常用中药(降香) 中药鉴定学丨茎木类常用中药(鸡血藤) 中药鉴定学丨茎木类常用中药(苏木) 中药鉴定学丨茎木类常用中药(大血藤) 中药鉴定学丨茎木类常用中药(木通(附:川木通)) 中药鉴定学丨茎木类中药(茎木类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学丨根及根茎类常用中药 中药鉴定学丨根及根茎类常用中药 中药鉴定学丨根及根茎类常用中药 中药鉴定学丨根及根茎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丨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学丨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中药鉴定学丨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 中药鉴定学丨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说明:文中文末广告由腾讯配送,内容与本号无关,但您的每次点击都会给平台带来一点微薄收益,能促使我们继续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仅致以诚挚的感谢,祝阅读愉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5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十五固涩方药的功能与应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