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白癜风换肤计 http://m.39.net/pf/a_4727171.html
《周易》和《诗经》的思维方式我们首先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周易》有那么大的魅力?八八六十四卦,能把天地万事万物都概括出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呢?不懂的人会说它很玄,但实在地、简单地说,它就是取象比类,是一种形象思维。说到形象思维,我们就会说到文学,文学不就是形象思维么?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文学。“五经”先列《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表达方式在诗学里叫“兴”。欲言彼,先言此,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营造言说的氛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联系么?冷静的想,是没有联系的,存在思维的跳跃;但是,如果你诗情画意的想,又是有联系的。你理性地想,它们是没有联系的;你感性地想,它们有联系了。这就是“比兴”,取象比类,是一种跳跃的思维方式。取象比类是传统学问的核心,周易之象,诗之比兴,都是这种思维。我是一个非常较真的人,初中时要写议论文。老师教我们各种论证方法:什么数据法、举例法、类比法……我就很不同意类比论证法。有一次,可能是因为某件事情我发了脾气,父亲给我打了个比方:“一滴墨水滴在杯子里,这杯水就黑了。但是当一滴墨水滴在大海里,大海依然蔚蓝。所以一个人的心胸要宽广,像大海那样能包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翻脸。”我心里是服气的,但是我又在想:你用的是类比论证。而类比论证,严格讲是不成立的。墨水滴在杯子或大海里,跟人的修养和胸襟有关系么?严格讲,风马牛不相及!你怎么能把这两个扯在一起?但后来学了《诗经》,慢慢的体会到“比兴”的妙处,体会到了中国思维方式,这才想通。学会由此及彼,思路方显开阔好的中医,往往不跟你就事论事,他们嘴里往往是一个接一个的比喻,善于由此及彼,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在我学医之初,师父给我讲过一个治疗阴虚脱发的思路:人好比一棵树,头发就是树叶。树掉叶子了,怎么办?如果是秋天落叶,那是自然现象,就不要干预了。如果是平时,肯定是由于干旱,那就得浇水,对应到人就是养阴、养血,用六味地黄汤和四物汤,且发为血之余,也说明四物汤是必用的;浇水要往根上浇,所以再加一味牛膝,引药下行,使药力渗透得更深。我们再仔细观察,哪怕再干旱,叶子只能是在枝头枯萎,绝不会掉下来。要掉下来,还得有一阵风!那怎么办?有风就祛风,用桑叶菊花,一来祛风,二来平肝,三来其性升浮,能引精血上承,滋养头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及季节进行加减。这就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医理也渗透其中,二者妙合无痕。这让我受到非常大的震撼和启发。我的师父是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人,从他身上,我领悟到,中医是一门艺术。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把中医当做一门科学来学,要把它当做一门艺术来玩。有人主张让孩子从小就学一些基本知识。我则以为,不要过早教孩子具体的东西,以免局限其思维。其实,小孩学诗歌、学传统文化,便是在给中医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这是在陶冶情操,在培养取象比类的传统思维方式,在训练跳跃性的思维。这样的小孩以后才是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人,而不是一个死板的人。有了这种素质,以后学任何东西都会达到很高的境界的。取象比类举例那么,到底如何“取象比类”?我们看,核桃的壳那么硬,不就像人的脑壳么?敲开以后,核桃肉奇形怪状,多像人的大脑啊!核桃从中间破开,两边是对称的,又跟肾很像。正好,核桃就能补脑益肾。这是为什么呢?巧合么?我们都知道豆类补肾,而且豆类长的就很像肾,这是为什么?有什么天然的联系么?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讲,就是同气相求,如果硬要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我只能说,暂时不能解释,不能因为你不能解释,就否认它。再比如,各种藤类药都走经络,经络不就跟藤似吗?当归、川芎、益母草、鸡血藤,都能养血,具体到应用上怎么选择?形象思维就能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如果病在经络,比如关节病、颈椎病、身痛之类,需要养血,选鸡血藤,效果会非常好。再比如,治疗疝气,或睾丸上的其他各种疾病,经常需要疏肝理气,这类药太多啦,青皮、枳壳、香附、川芎、橘核、荔枝核……我们经常会选用其中的那两个核。这又是形象思维。你看它们像什么?就像睾丸。尤其是荔枝,外皮跟阴囊很相似,荔枝核就像睾丸。这并不是无稽之谈。因为是屡试不爽,疗效显著,所以历代医家才对此津津乐道。而且你学会了这种形象思维,以后对于药性,就没有必要去死记硬背了。我相信我今天讲的这几味药,大家都忘不了。五行八卦:掌握万事万物的基本模型形象思维固然生动,但世间万象,纷纭复杂,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式去归纳和把握呢?

有的。这就是五行、八卦。

五行把世间万事万物归为五类:木、火、土、金、水。用这五者的形象去概括和把握。

五行

五脏

六腑

小肠、三焦

大肠

膀胱

四季

长夏

六气

暑、火

湿

五畜

五谷

五果

五气

五味

五色

五音

三、八

二、七

四、九

一、六

七窍

形体

皮毛

七情

忧、悲

恐、惊

病所

颈项

胸胁

肩背

腰股

病态

这个表还可以无限地列下去。因为有了五行,世间万物归类起来了,联系起来了。又因为五行之间有生克的关系,很多复杂的关系在这个模型中也明晰起来。

五行,是中医的基本思维模型,也是整个传统文化、一切传统学问门类的思维模型。八卦也是如此。

为什么蝉蜕能止小儿夜啼?为什么麻黄发汗麻黄根却敛汗?为什么同样是角,为什么犀角性寒清心安魂,鹿角性温补肾壮阳,羚羊角性寒解痉息风?为什么?......你也可以来解答

连翘花开,春信已至。

又是一年识药采药的大好时节!

扁圣书院推出《中医经典背诵·药性赋》线上课,为青少年与大自然之间搭建起一座充满味觉、形状、色彩及无数想象空间的桥梁。

具体内容如下:

1、中医经典背诵班之《药性赋》;

《药性赋》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该书将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2、报名时间:年02月15日—03月30日;

3、开班时间:年03月30日;

4、学习地点:《扁圣书院·中医经典背诵之药性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