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医案第36期皮肤经方医案
何某,女性,22岁,年7月16日初诊。身起风团瘙痒反复4年,遇冷多发作,得暖稍缓,疹色不甚鲜红,无汗,口中和,余无不适。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滑。 风团遇冷发作,得暖则缓,此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舌体胖大,苔腻,为兼夹湿邪。故予麻黄加术汤加减以解表化湿: 麻黄7,杏仁10,甘草5,白术10, 茯苓皮10,陈皮10,浮萍10,干姜皮10, 丹参10,蝉蜕6,5剂。 二诊:药后瘙痒减,风团已少起。 继服5剂,风团不再起,瘙痒消失。继服7剂巩固。 此案反复4年,遇冷发作,得暖则缓,乃风寒之邪稽留肌表不去,证仍在太阳表;体质不虚,无汗,口中和,当属太阳表实;舌胖大,苔白腻,兼夹水湿内阻。故取麻黄加术汤解表化湿,去桂以防发汗太过,风去而湿不去;加陈皮、茯苓皮、干姜皮以皮行皮,疏表温化水湿;加浮萍、蝉蜕轻宣透表止痒;加丹参略顾其血分。 本案处方亦可看成由赵炳南老中医经验方“麻黄方”化裁而出。药用:麻黄、杏仁、干姜皮、浮萍、白鲜皮、陈皮、牡丹皮、丹参、白僵蚕。功能解表化湿,和血止痒,是赵炳南老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偏寒湿型常用之方,可堪师法。 图书信息图书名称:《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 图书作者:欧阳卫权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4月 内容简介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著《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作者在多年临床中,致力于《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研究,强调六经以八纲为核心,涵盖经络脏腑;合病、并病具有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以更有效地指导临床为旨归,须拓展六经等。临床以六经为纲,方证为核心,见病知机,活用经方。并系统地研究了六经辨证在皮肤病中的运用,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伤寒论》六经实质进行深度再探讨,提出新观点。 二、以方类证,方证对应,进行方证归经,总结各方证辨证要点,以指导临床实用。(详见各方之方证辨证要点) 三、介绍各方证在皮肤病中的辨治心法,并通过丰富而翔实的案例实录,来阐述作者活用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和体会。(详见各方之皮肤病辨治心法和医案实录) 本书不仅是一本中医皮肤病专著,更是指导读者如何认识六经与方证,如何辨准六经、辨清方证,达到方证对应、见病知机、圆机活法的境界,*终提高临床疗效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医院校学生、中医临床尤其是皮肤科临床工作者参考和学习。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4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
- 下一篇文章: 浅谈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与汗法治疗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