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第十二部分 第11章12.6.1麻黄加术汤VS麻杏薏甘汤VS药势薏苡仁 讲以后再赔赠送课给大家了,让我早点回家。这个去年的冬天啊,我是的确是人不太舒服,然后家里又有一些事要忙,所以就休课两个月。今年就没有这么做,那我感到非常的后悔。我觉得冬天的确是休课的好日子。 我住在淡水啊,那个气温已经没有办法辨证了,怎么讲,就是你已经被冷得每天只能缩在棉被里面的时候,你怎么知道自己是恶风还是恶寒?就已经都分不出来了,到底是恶风恶寒还是风湿,都已经搞不清楚了。所以,如果还有将来的话,我要贯彻冬天休课的这个策略,不然的话实在是太累了。 这个,那今天的课呢,我想主要是要在这个方子的意义上面呢,比较一下啊,像是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防已黄芪汤,那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还有这个桂枝附子汤去桂加术,这几个方子的结构上面的差异。 那么在讲这些方子结构上差异的时候呢,可能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古方结构上的搭配啊,组成啊,上面的一些剂量的逻辑。可是呢,即使讲这些啊,好像头脑的层面听的很有收获,那实际上呢,我在备课的时候看了各家医案,发现所有的风湿病用方都是糊掉的,就是大家并没有很照张仲景说的辨证点在开。 也就是实际上临床上面啊,方子,就是如果你这个方子用了没有效果你就用另外一个试试看,蒙蒙看,大概是这种感觉。你要说,非常清楚的说,什么什么辨证点就一定是用什么方啊,我觉得倒是不敢讲。所以就是听听道理就算了,临床的话就另外算,多多少少可以抓到一些些特征吧。那一个方没有效,再换一两个通常就会很有效了。 虽然后代的时方啊,也有不少关于风湿病的方子,但是,以临床上的好用程度来说的话,那是经方的效果比较确实。我昨天下课哦,同学跟我,也算是抱怨啊,他跟我说,老师啊,你从前上课《伤寒论》之外在讲义里面补充的那些方子,你到底用过没有啊? 他说,这些方子让人觉得很伤脑筋啊,你那些补充的方子你讲的都好像很神一样啊,那可是呢我用来用去都没有效,结果发现就照《伤寒论》的随便吃一口就好了。那我觉得补充的方子其实都有点没有意义。 当然,我在想啊,我补充的方子是一些时方的话,我觉得时方一开始要求的基准就比经方要宽,经方的话是,如果主证对了,你吃下去没有效,那是很少有的事情。可是时方的话,就是你看大概这样子开,本来也就是期待它或者有效或者没有效嘛。所以刚才那个同学就是说你上课讲这些方好像都强调它很神,我吃了都不太有效。 那这样子讲我觉得也是有道理啊,因为经方对证开药的疗效总是都在百分之九十几以上了,就是几乎都会很效的。可是时方啊,如果是疗效有个40%、50%我们就觉得蛮不错的了,所以好像会有这样子的问题。 所以我后来想想,也觉得后代这些风湿的方子,比如说,后代治风湿的方子有些加羌活,独活啦,或者是用防风,这类袪风药。乍看之下是好像用药的招术比较多,但是要从人的这个关节里头啊,或者肉里面啊,确确实实把这个风湿逼出来啊,那还是经方的结构能够稳扎稳打的做好这件事情。 而那些时方的袪风药啊,祛来祛去,其实吃到后来常常是造成血虚的结果啊。这个没有办法打得像经方那么准。 第1节湿病误下VS死症(桂林本5-25、5-26条) 那我们现在呢,看这个桂林本的5.25跟5.26,那么,这两条说起来也是垃圾条,因为我们今天临床是几乎用不到了。因为这两条张仲景主要是在谈,那个时代的医生啊,对于湿病的患者用了下法之后如何把人医坏。可是到了我们今天遇到湿病的患者本来也就不会用下法了,所以就没有太多好谈的。 那另外就是汉朝的这个下药啊也有巴豆剂,那你看这两条张仲景说的这个误用了下法所造成的问题。他的一些描述好像是巴豆剂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大黄剂造成的结果。哦,就是大概意义上面知道一下就好了。那至于这两条说的状况,历代的注家就算有注解呢,也都是硬掰的啦,同学也不用太当真。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滑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烦也。 我们就姑且文字上顺过一遍好了。他说一个有湿病的人呢,是头汗出,那么,我们之前读《伤寒论》讲到,一个人如果只有头出得了汗的时候是怎么样啊,是这个人身上水道被什么东西堵塞了嘛,对不对,所以他身上不太容易出汗,头上出得了汗。 所以当一个人身体的水循环有问题的时候,张仲景会认为有头汗出,身上别的地方没有汗的这个现象。我们姑且接受它。那么背强,这个腰啊到后颈这一段呢,会觉得僵硬。当然也有很多人风湿僵硬的是手脚,对不对,所以多少有例外的。 那么他说,“欲得被覆向火”,就是这个人呢特别的怕冷,想要加衣服,想要烤火。那你说这是不是《伤寒论》里头的那个阴证的手脚冷,四逆呢?不见得,说不定他并没有四逆的现象,只是比一般人更加的讨厌受寒受风。 那我就觉得,其实哦,如果我们体质是一个比较偏湿的状况,我想一个是站不如坐,坐不如躺嘛;一个就是比没有湿病的人会更加的讨厌受寒跟吹风。我觉得读到这个《湿病篇》的一些证状,我就会觉得,说不定我算得上有湿病的人,只是常年以来都是比别人衣服穿得多,比别人往暖的地方躲,所以反而没有发现自己身上有这个证状。 那这样子,我觉得如果我们在差不多的气候之下,观察一下自己跟别人的穿衣服的状态跟生活上微微的差异,说不定会发现自己有这个病。因为我们台湾人呢,湿病是太容易得到了,因为大家腠理虚疏,而空气中的湿度又很高。 那么,张仲景说,如果你呢太早用了下法,就会哕,那人的中焦虚了容易哕气,这个我们也知道了。 他说这个人是“胸闷小便不利,舌上滑苔”,那他的解释是说这个人是丹田有热,胸中有寒,那么一般张仲景讲到一个人阴阳分裂时都是上面有热,下面寒,对不对。这个地方它是反过来了。 那么反过来的可能性呢,说不定就是因为用了巴豆剂,所以上焦被下了虚了,可是下面因为用了巴豆剂在那边烧着。那这种情况呢,那你说为什么这个人会胸闷啊,小便不利,舌上苔滑?我们也只能够勉强说啊,因为他上焦虚了,所以一些湿冷的东西会堆在上焦,可能会有这样的状况。 然后呢,因为上面有寒性的痰饮塞住,所以他会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就是他想要喝水,而其实痰饮很多,因为有水,水都通不上来,但是呢,喝水又觉得痰饮塞住了,喝不下去。那口燥烦,嘴巴觉得很干,那这个烦到底是口烦还是心烦啊?都可以。但无论如何因为他是讲误下之后的辨证,那我们今天不太容易遇到这样误下的状况。所以就读过去就算了。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那么,接下来呢,他是讲一个湿病的患者如果被下法搞过以后呢,会如何的死掉,他说一个是额头上在出汗,微微的在喘,一个人如果是很湿的体质,你把它弄到更虚,有可能就会有这个心肺问题的积水。那这样子的话会有喘的现象。他说小便利的人会死,然后大便拉不止的人也会死。 当然我们硬的要解释说,会说这个人呢阳气浮脱啊,所以不能固摄小便,就是随便这样讲讲。但是到底这个患者的小便利,是小便正常还是遗尿都不知道,所以这些也是知道一下,这个张仲景时代是这样观察的,认为湿病的患者误下之后哦,可能会有这样的现象然后死翘翘。那就带过去就好了。我们今天临床上意义没有很大。 编辑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4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天麻养生效果好
- 下一篇文章: 伤寒论医案第36期皮肤经方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