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演绎19腰痛
腰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是病证之一,或为主证,或为客证。只凭一证,无法断病,需再寻它证,以辨六经,再辨方证。 治疗慢性腰痛,辅以按摩、针灸,内外结合,也是重要手段。 胡希恕先生治疗腰痛的经验,常用当归芍药散合于各适应方之中。有热时,加生地黄养血凉血。 一、太阳病 1、太阳中风 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腘痛,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著汤)主之(传太阴)。 2、太阳伤寒 常见葛根汤(或加白术)、小青龙汤方证。 胡希恕先生常用葛根汤加苓、术、附各十克。 本虚加熟地、苁蓉、淫羊藿(李阳波先生经验)。 二、少阴病 1、少阴中风 常见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方证。 2、少阴伤寒 常见麻黄附子细辛汤、麻杏苡甘汤或二方合方方证。药后微汗出后,原方应减量麻黄,或予桂枝附子汤。 三、厥阴病 常见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四、太阴病 常见甘姜苓术汤(肾着汤)、芍药甘草附子汤、肾气丸(老年人居多)方证。 对于偏于一侧的腰痛、坐骨神经痛,或其它部位疼痛,辨证属于太阴病的,可选用大黄附子汤。大黄配伍附子,经常用于跨寒联热,难以治愈的疾病。 大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常用于坐骨神经痛和胆石症绞痛。 使用甘姜苓术汤的主要着眼点是小便自利、腰以下冷痛(常表现为坐骨神经痛)。《金匮要略》的描述是:“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老年人因虚劳而来的腰痛,是肾气丸证。此时肾气丸的使用指征:一是“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少腹拘急,就是腹直肌处于痉挛状态。二是口干,但不是必要条件。三是小便不利或自利(排量多)。四是“饮食如故”。 糖尿病引起的腰痛和房事过度所致的腰痛,肾气丸均有良效。 肾虚腰痛连带下肢麻木,也可用时方《万病回春》卷五中的补阴汤治疗。 五、太阳少阳合病 柴胡桂枝汤主之。 六、太阳少阴合病 证见少阴中风证,予桂枝加附子汤一类;证见少阴伤寒,予麻黄附子细辛汤一类。 参见二。 七、太阳太阴合病 证见太阳病麻黄汤证与太阴病。 常见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合附子理中(人参汤)汤证。 麻黄剂药后微汗出后,表由实变虚,再予桂枝剂,不容混淆。如:桂枝汤加白术,桂枝人参汤。 一般麻黄剂中病即止,桂枝剂可反复使用。 除按摩外,灸命门、关元等穴配合。 八、少阳厥阴合病 证见少阳厥阴合病,予柴胡桂枝干姜汤(或合当归芍药散)。 九、少阳阳明合病 证见少阳阳明合病,予大柴胡汤。 十、阳明太阴合病 证见阳明太阴合病,予大黄附子汤。 胡希恕先生用此方,或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因寒而见身体某侧、某处疼痛者。证见疼痛而其它证无明显者。 日本汉方家也经常用大黄附子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如吉益南涯氏提出:“此方合芍药甘草汤成‘芍甘黄辛附汤’,可用于坐骨神经痛与椎间盘突出等腰痛甚剧者”。并明确地提出该方使用的三大指征:1、痛侧之足冷甚;2、其痛如抽筋感;3、有便秘倾向。 十一、少阴太阴合病 证见少阴太阴合病,予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白术附子汤)、桂枝加白术附子汤(吉益东洞)、桂枝加茯苓白术附子汤(胡希恕、浅田宗伯)。 十二、厥阴太阴合病 证见厥阴太阴合病,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独孤园丁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4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浅谈越婢加术汤类方
- 下一篇文章: 金匮要略第二章第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