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药合一之金气
我们来看右边的金气。 左路是以生发为主,右路金气是以敛降为主。木气是由阴出阳的状态,是从有形到无形的一个状态。右路正好相反,是从无形到有形转化的状态,无形的火气慢慢的收敛,转化为有形的肾精,是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这个过程呢,它这个气就偏于无形,比较清透,整个右路之气啊跟左路之气相比,它就没有那么浓郁,相对地清透一些、清凉一些。左路是往上升的,右路是往下降的。左路相当于温润浓郁,右路相当于清凉清透这么一个状态。 所以我们想用麦冬作为右路敛降之气的代表。麦冬这味药就和当归完全不一样了。当归,味很大啊,麦冬几乎就没什么味儿。当归是比较滋润,很柔软,麦冬呢比较清润清透。当归是一个根茎,升发之力还是比较明显的。麦冬也是个根茎,椭圆形的,抓一把沉甸甸的,有一股沉降之气,能比较好地代表右路金气敛降的状态。正常的金气他是清凉、清透、清润、敛降,是这么一个状态。我们知道,金气偏燥,阳明燥金之气。有人会提出疑问,麦冬不是比较柔润吗?怎么能代表燥气呢?这就需要跟大家讲一下,为什么我不用石膏代表金气。木气升发需要柔润的,同样道理,右路金气要敛降,也要比较滋润、比较柔润才能降得比较好。为什么这么讲呢?立秋后,天气慢慢凉起来了。大家应该有这个切身的体会,下一场雨,天气就凉一些,“一场秋雨一场凉”,每下一场雨气温就降个台阶一样。雨就是水气呀,比较润呀,这股无形的火气,他要想比较好的收敛潜降的话,一定需要这么一股比较滋润的、有形的气势带着它,才能收藏敛降的比较好。所以右路这股金气,正常情况下也是比较滋润的,而且是比较清透的那股滋润,就跟麦冬一样,也是比较柔润,他并不是干燥。金气的本性是燥的,但正常状态下他是柔润的,不是燥的,只有在比较柔润的状态下,它才能比较好的下降。只不过金气一旦为病的话,它比较容易产生干燥的症状。 人体本身,阴阳是不可分离的。并不是说,左路升发纯是阳气,右路敛降纯是阴气,不是这个意思,都是相对的。右路敛降的状态和麦冬基本是一致的,麦冬基本就是清凉、下降,这么个状态。所以一谈到左路木气升发,大家就可以想到当归这味药;一谈到右路金气敛降,大家就可以想到麦冬这味药;一说到中焦土气斡旋,大家就要想到甘草这味药。这就是他们的标准。在这个状态下就是正常的,不在这个状态下,那肯定就是病了。 那我们看一下麦冬上下这几味药,百合、山药、天麻,这几味药呢,跟麦冬有点像,都是比较柔润,气味比较清透,味都不大,都有敛降的作用,都符合右路金气敛降的特性,所以这几味药都可以作为直接滋补右路金气的药物,补益金气本气的药物。肺金之气由上焦的火气敛神下降,一敛降下来就变成了金气,他处在一个下降的状态,所以金气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降不下来。所以右路用的最多的药物都是往下降的药。左路都是往上升的药,右路都是往下降的药。 大家看麦冬右边这一列,石膏、白芷、杏仁、五味子,全都是往下降的药。一旦右路金气降不下来了,石膏是退烧很好的药。我以前跟大家讲过,石膏跟麻黄是相对的,麻黄往上升,石膏往下降,它们都是从无形之气的层次,通降之力都是比较迅猛的,是相对的两个药。石膏的潜降的效果是很好的,它是一根一根的,疏通的效果也不错。白芷呢,这味药非常香,按说它入中土也可以,但是它的香味之中还有一股苦味,它的下气效果其实很好。我在这里把它列为降金气的药物。杏仁是通泻肺气最常用的药了。麻黄汤里面麻黄杏仁相配合,一升一降。五味子也是经常用的,敛肺补肾之药,它能把肺气从上焦直接敛到肾里面去。用得少了可以降肺气,用得多了可以补肾气,都是往下走的药。这些药呢,都是从无形之气的层次往下降。就跟我们讲的木气淤滞了升不上去了,我们可以从无形之气的层次,用麻黄桂枝往上升,这个地方我们就用杏仁、石膏、五味子往下降呀。 大家看,伤寒论里面有个麻杏石甘汤,是退烧很好的一个方子,麻黄左路的药,甘草中焦的药,杏仁石膏都是降右路的药。一看这个方子偏于降,它的退烧的效果很好。石膏对于阳明实症,大量的用,用到二三百克,退烧的效果非常好,一剂就可以退烧,这用的是石膏的沉降之气。白虎汤呢,用的是石膏和知母,知母也可以算是右路的一个药。为什么白虎汤石膏知母一块用?右路要敛降,除了用石膏敛降,杏仁破气,我们加上点滋润的药,百合麦冬类的药。知母和百合麦冬有点类似,是偏于滋润的这么个药。加上知母之后呢,有利于金气更快的降下来。无形之气和有形之淤一块治效果更好。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面治疗阳明燥金之气的方子是百合麦冬石膏五味子,他就是从无形之气和肺金本气清润敛降的药物一起用的。这是我们从直接补益本气和从无形之气直接往下降两个层次讲肺金之气,该用哪些药。 左路木气有上升太过的时候,右路金气很少有下降太过的时候。有些肺气降不下来,也有时是肺气虚而无力降。如果是气虚而无力降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点黄芪川椒来稍微补益一下,就是麦冬左边的两味药。黄芪、川椒都是温通、温辛的药,按说都是属于左路的药,但是我们在右路,包括黄元御也喜欢用黄芪补益肺金之气。严格来说,是由左路打右路。黄芪本身呢,这股气比较清透,比较好补,所以黄芪补肺气的效果非常明显的。我们在这里放黄芪川椒作为右路肺金的药,就和我们在左路放龙胆草和白芍两味药一样,都是反佐的药。这地方算是补益的药,和石膏白芷这些敛降的药是不一样的。黄芪偏于升,石膏偏于降。右路金气如果是比较虚的时候,你就可以用黄芪补益一下。如果肺气本身不虚,就是有些偏燥的时候,你就可以用些补益肺金本气的药,麦冬百合呀,稍微润补一下就可以了。 左路主血,右路主气。左路气郁的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血瘀;右路气郁时间长了,老是不通畅,容易发生什么呢?我们知道右路肺金和大肠相表里,它就容易发生大肠的积聚或者我们说的消化道的积聚。腑气不通,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阳明症出现承气汤这几个方子呢?承气汤其实是通过通荡腑气,达到通降阳明的目的。六腑以通降为用嘛。右路如果是无形之气降不下来,我们可以用石膏这个角度降。如果是有形之物了,有食积了,便秘了这种情况,就要用到承气汤的很多药物。大黄和巴豆,都是通腑气比较峻烈的一些药物。他们都从有形的角度来通腑气,也是清理道路的药物。右路的道路,如果被有形的实邪阻滞住了,降不下来了,如果真是阳明实症了,肠道里面都是有形的淤滞了,你用再多的石膏也没用用了。大黄厚朴巴豆,这都是从有形淤滞的角度用药,涤荡大肠里面的有形实邪,属于通降六腑的。 如果你把右路金气的药,和左路木气的药对比一下,都有补益本气的药,都有从气的层次或升或降的药,都有的从有形之气的角度或者通破,或者涤荡。如果你发现是右路的问题就要判断,他是气分的问题降不下去了,还是有形的实邪堵着降不下去了,还是只是本气偏虚一些,偏燥一些,只是需要用补益本气的药稍柔润微润补一下,这就要灵活处理。用药的目的都是要恢复人体的一气周流,恢复人体一气的特性,左升右降,中焦斡旋。 李玉宾老师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2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儿咳喘灵颗粒产品介绍
- 下一篇文章: 草灸世家每日一药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