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打算新增一个项目,关于中药的,将从大学至今,老中医记录的中药心得和大家分享,当然鉴别还要靠大家自己了。不定期更新。

麻黄

性味:辛微苦温。

功效:发散风寒,宣肺止咳喘,利水消肿,破坚积聚。

补充:1、止汗用麻黄根,麻黄生用发汗力强,蜜炙减弱发汗之力且有润肺之功,麻黄绒发汗力更弱,多用于儿科。

2、麻黄与熟地1比20可发骨质深处的汗。

3、麻黄主治黄肿,兼治咳喘,恶寒无汗而身痛。

4、麻黄用量过大或误用,易引起心悸,气促,失眠,烦躁,汗出,震颤及心绞痛,血压升高等,严重中毒时可引起视物不清,瞳孔散大,昏迷,呼吸及排尿苦难,惊厥等,可死于呼吸衰竭和心室纤颤。麻黄的中毒剂量为30--45g,久煎可减轻副作用。服用麻黄时忌西药。麻黄用于前列腺肥大患者有时可引起排尿困难。

5、麻黄止痢功在宣肺。

6、平喘可用地龙代。

7、麻黄石膏同用则有走表驱热以发郁阳之功。

8、可用麻黄根,芍药,五味子,甘草等制约麻黄。

9、虚喘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加入一味炙麻黄3-6g,却有立竿见影的近期之效。

10、中医外科多取其轻扬之性,能使肌肉间郁积之邪毒透泄于皮肤之外。

11、麻黄治咳量要轻,外感后久咳不愈首选。不能用麻黄的,可以用紫苏叶代,但量要大。

12、冯石松用麻黄,贝母各10g,冰糖30g,白酒ml放于一碗内,点火燃烧,同时搅拌,冷却后去渣,一日三次,治风寒感冒咳嗽,寒湿咳嗽,久咳,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尤以肺气失宣,久咳不止者效佳。

13、袁一梅用麻黄白前饮,即麻黄,白前,荆芥,甘草各10g,以沸水浸泡20-30分钟,酌加白糖,不拘时频频呷服,每日一剂,2-4剂为一疗程治小儿风寒咳喘。

14、倪宣化用麻黄3g,胡椒4粒,捣末,用膏敷贴于肺腧穴治哮喘,一般2-3小时起效。

15、麻黄发汗新陈不同。

16、麻黄50g,熟地10g治痹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效。外寒里热之痹可用麻黄,苍术,石膏20-30g。麻黄善治顽痹,此时可考虑大量。

17、王豪用单味麻黄煎汁合并,睡前顿服,连服一个月治疗小儿遗尿。

18、李文旭用制泉汤:麻黄9g,党参,黄芪各30g,白术,乌药,益智仁各10g,升麻6g,龙齿15g人参益智同焦术,龙齿台乌与炙芪,更用升麻升且引,麻黄钱半有玄机。治疗老年尿失禁。

19、井建梅用止遗尿方:麻黄,益智仁,黄芪,桑螵蛸,甘草,一般10剂,治老少遗尿。遗尿止后,每周给药1-2剂,继续治疗一个月。

20、郑惠伯于重症肌无力,颜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根炎后遗症,遗尿及子宫脱垂,脑梗死即中风中经络、阴疽、顽痹、老年尿失禁、小儿遗尿等辩证中加入麻黄。

21、黄天星用加味乌头汤治风湿痹于无意中治愈老年妇女多年的子宫脱垂(三度),方如下:黄芪24g,麻黄24g,川草乌共15g,川芎12g,白芍12g,黄芩12g,生地15g,甘草6g,蜂蜜60g。

22、麻黄根不论自汗,盗汗均可应用,也可研末,外扑止汗,每次10g。

23、白秀璞治疗梅核气惯用麻黄配半夏。

24、在补气温阳药或气虚下陷及久泄中加入少量麻黄可增效,有补益升提之效,化湿可于方中加入少量麻黄宣肺,治疔疮可于大剂清热解毒中加入麻黄,取其辛散,使毛孔开,邪随汗泄。

25、麻黄破血滞,化痰凝为其渗透之性引药其中所致,麻黄入气分。

26、肖国士用四味大发散加味治风寒目翳或各种眼部风寒湿,方中有麻黄,细辛,藁本,蔓荆子。

27、邓全四用麻黄25g,白术20g,杏仁15g,甘草5g治疗老年体虚,肺失宣降,气化不足,津液不能润大肠的便秘。

28、蔡抗四用麻黄15g水煎(武火煎沸后5分钟服)治夏发冬愈顽廯,一般10剂。麻黄3g,研末敷脐中,每晚临睡用麝香虎骨膏一张贴上,连用7日治功能性不射精。

29、麻黄可温振心阳,但不可用于心阳过虚之时,若注意剂量及配伍也许是可适当使用的。

30、麻黄祛风止痒用于部分过敏性皮肤病。

赞赏

长按







































北京如何安全治疗白癜风
北京哪个医院医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