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证

汗病是以全身或局部非正常出汗为主证。多因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致腠理开阖失常,津液外泄而成。这里讨论常见的自汗、盗汗、黄汗。现代医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自汗,可按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诊断依据

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及全身出汗者。

2、白昼汗出,动则益甚为自汗;睡眠过程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者为盗汗;汗出色黄,染衣服着色者为黄汗。

3、必要时作X线胸部摄片,痰涂片找抗酸杆菌以及作抗链球菌溶血素“O”、红细胞沉降率、黏蛋白、基础代谢率等检查以排除肺痨、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鉴别要点

1、脱汗脱汗发生于病情危重之时,正气欲脱,阳气不敛阴,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常同时伴有声低息短,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等。

2、战汗战汗发生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全身战栗汗出。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病性:汗证多属虚证,自汗多属气虚;盗汗多属阴虚内热;黄汗多属湿热郁蒸。

(2)辨特征

a.自汗:不问朝夕,动或不动,醒时汗出,称为自汗。

b.盗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c.黄汗:黄汗以汗出色黄,染衣着色为特点。

2、治疗原则虚证应益气养阴,固表敛汗,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

3、分证论治

(1)肺卫不固

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苔薄白,脉细弱。

益气固表。

玉屏风散加减。黄芪30g,白术12g,防风6g。

(2)营卫不和

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脉缓。调和营卫。

桂枝汤加减。桂枝10g,白芍20g,甘草6g,生姜6g,大枣10g。

(3)阴虚火旺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降火。

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黄芪、生地黄、熟地黄各10g,黄芩、黄连、黄柏各5g。

(4)邪热郁蒸

蒸蒸汗出,汗易染衣,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苔薄黄,脉弦数。

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黄、车前子、泽泻、当归各10g,柴胡6g,木通5g,甘草3g。

4、单方验方

(1)冬桑叶末6g,温米汤调和,空腹服用。用于治疗汗出较多者。

(2)麦冬,乌梅,五味子各10到15g,大枣10到20枚,水煎服,每日1到2剂,分次服。用于阴虚盗汗。

(3)柴胡,胡黄连各等份,研末冲服。每次3到5g,每日2次。用于阴虚盗汗。

(4)仙鹤草30g,红枣15g,煎服。用于盗汗。

5、外治方

(1)止汗扑粉方:煅牡蛎50g,滑石90g,麻黄根g,公丁香30g,净松香60g,共研细末,以绢包15g,扑汗处,汗止为度。

(2)红粉方:麻黄根、煅牡蛎各50g,赤石脂、龙骨各25g,共研细末,以绢包扑用。

(3)轻粉方:川芎,白芷,藁本各30g,米粉90g,共为末,用棉包裹,扑于身上。

(4)外敷方:五倍子,白矾等份为末,以温水调湿填脐中,外用纱布固定,隔日取之。用于盗汗。

(5)煅龙骨、煅牡蛎各60g,五倍子、五味子各15g,研为细粉,擦身止汗。

护理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通风良好,但不宜让风直吹。室温及病人衣被厚薄要与季节及病变之寒热相适宜。注意心理护理,给予病人精神上安慰及鼓励,安心休养。对于五志过极患者尤须加强此项护理。饮食方面,应据患者病症之寒热温凉,选择搭配主副食品,以清淡易于消化,富含营养为原则。少食或忌食辛辣、油腻、厚味食品。注意及时擦干汗水,及时更换衣物,同时避免感受风邪。预防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汗出当风或汗出为寒湿所侵,以保证机体气血阴阳调和,腠理固密,防止汗证发生。

孙会斌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处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