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以下方子来自《郝万山经方故事》 经方的魅力就在于能执简驭繁,经方大师总是能在复杂的疾病面前临危不乱,抽丝剥茧,看到本质,然后以仲景之法排兵布将而统领全局。郝万山老师的经方故事讲得轻松有趣,让人读来忍俊不禁,然而在大白话间却有至理,需要考验您的慧眼。 年,唐山地震前夕。4月份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我们74、75级的同学到唐山抚宁县开门诊办学。有一个同学得了荨麻疹,每天晚上痒得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开始找我看,我就用一般的凉血的、燥湿的、祛风的、止痒的药。吃了三天药,这小伙子还是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到了晚上就痒。 三付药不管用,这个小伙子又去找我,我和刘老师住一个房间,就让刘老师给他摸脉,摸完脉之后,刘老问我:“你说这是什么脉象呀?”“这小伙子瘦,这个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刘老说:“什么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你说他是不是浮脉?”“他没得感冒,能说他是浮脉吗?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没有得感冒就没有浮脉了?这个小伙子什么地方痒呀?”“皮肤痒呀。”“皮肤是表还是里呀?”“皮肤当然是表啊。”“既然皮肤痒是表,脉又轻取既得,当然是表证呀。”“老师这是表证呀?”“是呀。”“那怎么办?”“表证就该发汗啊。”“这个病要发汗,那用什么方子呀?”“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论》的方子,湿热在表。开了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以后,我写方子问老师药量。刘老嘱咐病人:“你把药拿过来之后,白天不用吃,每天晚上临睡觉之前吃,吃过后多喝一点热水,盖上被子发汗,连发三天汗。”治荨麻疹我还没有采取这种方法。 连发了三天汗,这小伙子荨麻疹不起了,那个地方洗澡也困难,后来我发现他身上脱了好多屑,荨麻疹就好了。这个小伙子是军人,医院工作。 唐山地震以后,我们回到了北京。有一天,医院一个我们中医学院的毕业生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儿科住着一个小儿肾炎的病人,化验尿的指标总是不能改善,时间也比较长,他们用西医的手段也看不到很快见效的希望,想找中医来看看。医院的祝老在日本。我就陪着刘老去了。 孩子头面水肿,尿的化验很糟糕。老师摸完脉了我也摸一摸,老师问我什么脉。我说:“他的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轻取即得,就是浮脉。”“老师,浮脉怎么办?”“浮脉发汗呀。”“他没有感冒呀。”“你看看他,头面肿,脉轻取即得,头面不是表吗,上半身肿者发其汗嘛,浮又肿。”“老师用什么方子?”“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啊。”“发几天汗?”“时间发长点,发七天汗。”后来,医院的大夫给我打电话说,从发了这七天汗以后,这个孩子头面水肿逐渐消了,化验结果也逐渐改善了。 又过了一些日子,医院我的同学给我打电话说,他们这里有一个黄疸病人,已经好几个月了,黄疸不能退。按说不应当这么长时间。他想请刘老来看一看。我就跟着刘老去了。 这个病人是阳黄,急性黄疸性肝炎。大夏天,他敞着胸,那个黄,黄如蜡染,鲜黄如橘子色,你只要看上一次就会终生不忘。对于一个传染病我总是胆怯。刘老师让我也摸摸脉,我大着胆子摸啊。回到医生办公室,老师问脉怎么样。“这脉有点浮。”“那脉浮怎么办呀?”老师又问。“他现在是黄疸性肝炎,湿热在里,没有表证。”“你说他身上痒不痒呀?”“他身上痒。”“身痒、脉浮,这就是表证。”我私下认为他是黄疸性肝炎,胆盐沉积在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导致身上痒。可老师就把身上痒的浮脉当作表证来看待。我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啊,这才学会。”老师点头。所以我用了三遍才学会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脉浮主表在临床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不要认为只是感冒才叫表。皮肤病、皮肤的过敏、身上瘙痒,甚至包括一些牛皮癣,只要脉浮,都可以用解表的方法来治疗。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3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政策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
- 下一篇文章: 祛湿的不是红豆,而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