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第一名方
本期摘要 气虚的人容易疲劳乏力,气老是不够用。不爱动也不爱说话,就是说话,声音也很小。没精神,爱出汗,舌边有齿痕......,中年人不要以为是肾虚早衰,而吃六味地黄丸,药不对症。那么气虚到底该怎么补呢? 补气第一名方---四君子汤 说起补气来,“四君子汤”,健脾补气非它莫属。 四君子汤由: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组成 这个被称为健脾补气第一名方的“四君子汤”虽然只有四味药,却是配比绝妙,君臣佐使搭配令人叫绝。以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又养胃;配以白术,健脾、燥湿,还能加强人参的补气健脾之力;再加上有健脾、渗湿效果的茯苓,补脾的作用更加明显;配上炙甘草,能协调诸药而使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效果。这个方子补起气来,温补而不燥热,补益却不峻猛,有君子之德,所以用“四君子”来命名。 “四君子”加大米熬成粥,最适合补气健脾 每到立夏时节,用“四君子”加上大米熬成粥给家人喝,以减少即将到来的炎热给身体带来的消耗。这个方子也可以经常喝作为日常的保养,不过把人参换成党参最好。 男人多气虚,气一虚,就精力不足、体力不支。因此,气虚的男性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这个粥最适合补气,可以作为男性抗疲劳的首选。气补足了,则龙精虎猛、精力十足。 女人易脾虚,脾一虚就乏力犯懒,什么事都不爱干,脸色还泛黄。 而老人家脾、气都容易虚,虚了就显老,免疫力下降,动不动就生病。有了这个粥,女人喝了能气色红润、体力充沛。老人家喝了能补气健脾、安享晚年。 但凡是补药,多偏于滋腻厚重,喝了容易壅气。而体质较差的人,脾胃虚弱,体内还湿气盛,难以运化补品的粘滞、滋腻之气。因此,这类人吃进去的补品非但没有补到身上,反而给脾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味的补下去,最终会导致脾胃不能承受压力而“罢工”,这种行为无异于对自己的身体施暴,非君子所为。 “四君子汤”补中有泻,平和中正,不偏不倚,这才是中庸之道、君子之德。它也为我们揭示了善待自己的真谛。 自君子汤的作用 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该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该方以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养胃;配白术健脾燥湿以加强人参补气健脾之力;再加茯苓健脾渗湿测其补脾之功更加明显;配炙甘草也有增强补气健脾的作用,并能协调诸药而使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功效。该方作为调理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是补气方剂的基础方,取名“君子”,是喻该方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犹如君子有冲和之德、中庸之道。适宜长服。 1.消化性溃疡病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三棱10克,乌贼骨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尤其对脾虚型的患者效果较好。 2.慢性胃炎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10克。每日工剂,水煎服。 3.慢性肝炎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黄芪10克,柴胡6克,当归10克,白芍ic克。每日1剂,水煎服。 4.子宫肌瘤用该方加味:党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3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5.经前紧张综合征用该方加黄茂20~40克,附子10~2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有满意效果。 6.小儿低热用该方加味: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6克,炙甘草3克,山药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此外,该方还可用于胃癌、食道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辅助治疗。 四君子汤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饮食少思,体瘦面黄,皮聚毛落,买来细软,是肺经,脾经,胃经的药物。 补气四法 1.培补中气法 用于精神疲乏,面色萎黄,懒言音低,四肢无力,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 药物: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山药、莲米、扁豆、山楂、神曲、甘草,可加仙鹤草、大枣。 2.补养肺气法 用于肺痿久嗽,音低,音怯,呼吸气短等症。 药物:广明参、北五味、麦冬、黄芪、山药、冬虫夏草、尖贝母、百合、广桔梗、炙甘草、木蝴蝶。 3.补气固表法 用于表虚多汗,汗出恶风,容易感冒等症。 药物:黄芪、白术、麻黄根、防风、牡蛎、浮小麦、枣仁、桔梗、甘草。 4.温补肾气法 用于四肢不温,畏冷,吸气困难,腰酸,小便频数等症。 药物:肉桂、附片、熟地黄、枣皮、山药、宁枸杞、巴戟、香附、甘草。 疏气二法 1.疏理肝气法 用于胸胁痞闷,两胁少腹胀痛,嗳气,矢气觉舒等症。 药物:香附、青皮、柴胡、郁金、金铃子、玄参、香橼、玫瑰花、橘叶、紫苏叶、薄荷叶。 2.和胃理气法 用于脘腹胀满,痞痛,嗳气,泛酸,食欲不振等症。 药物:半夏、陈皮、藿香、木香、砂仁、白蔻、枳壳、茯苓、厚朴、台乌、佛手、黄连、吴茱萸(宜轻)。 降气三法 1.降气宽胸法 用于气逆胸膈,窒息欲绝及气厥昏倒等症。 药物:沉香、枳实、花槟榔、木香、台乌、苏子、前胡、降香、瓜蒌壳。 2.降气止呃法 用于胃气上冲,呃逆不止,甚则呕吐等症。 药物:公丁香、干柿蒂、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厚朴、陈皮、生姜、竹茹,热重者,宜加黄芩、黄连以折火势。 3.平降冲气法 用于胸闷,脐下有动气,气冲咽喉不得息,心慌,汗出,拘急等症。 药物:熟地、当归、白芍、菟丝、枸杞、沉香、紫石英、桂枝、香附、小茴、怀牛膝。 升气二法 1.升提中气法 用于倦怠少气,便泻不止,脱肛,崩漏,白带清稀不断等症。 药物: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升麻、柴胡、陈皮、桔梗、知母、枣皮、甘草,若服后疗效不显,可加少量姜、附以激之。 2.升降气机法 用于邪郁上焦,咳嗽,痰不易出,胸膈间痛等症。 药物:桔梗、枳壳、柴胡、前胡、杏仁、升麻、厚朴、枳实、苏叶、粉葛根、葶苈子。 编辑:奔跑的小鹿审核:三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2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一知识点总结
- 下一篇文章: 21天读本书汤头歌决17收涩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