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失望的那些中医学生
生活中的你我都有虚荣之心,无论是学生时期被爹妈们比较成绩,还是工作后比较各自的工资,亦或是成家以后我们下意识的就要比较自己的爱人、家庭和孩子。 人人不可免俗,我亦如此。但当大家说我天赋好、够努力之类的,我往往一笑置之。 努力我确实有点,但天赋好,我绝没有。只不过是“努力+独立思考+不太懒”。 所以,我写了《论悟性》和《学中医你该这样读书》。甚至,为了破除迷信,我写了《你迷信的老中医》。除此之外我也在努力尝试着去探索在我身上值得大家借鉴的、可复制的经验,以便大家能少走弯路,于是我又写了《浅谈学经方的第一关——“复制”关》。 但我却又是个“唱衰”的悲观者。 (一) 年12月23日,我受(报)邀(名)参加了“大家中医”的济南见面会。而令我失望的那些中医学、生和他们的故事便由此而来。 这次的会议我首先见到了主办方的两位工(程)程(序)师(员),两人中有一位正在看着黄煌教授的医话,另一位则盘腿坐于矮凳上,这第一面的观感便让我感觉“这是自己人”,而之后的交流更印证了这一点。午饭时是与大家中医的创始人莫乙老师一起吃的,莫老师给我的感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大家中医这件事,就该莫老师来干,而莫老师也的确是干大事的人、干大家中医这件事的人”。 尽管如此会上还是有些人和事令人失望,在会议最后一个环节——提问环节,有几个提问者令我“印象深刻”,他们让我感觉“我等中医人在孤军奋战”! 有几个组团去的“研三学生”,提问了几个问题(大体意思我复述一下)。 一个女孩问,医院而她不想去,于是便在会场发问“她该怎么办?”。一个研三的学生,我们假设她8岁上小学,一次性高考、考研成功,那么研三时她应该是27、28岁(9+3+5+3=20年)。也就是说一个近30岁的成年人,即将踏入社会的成年人,竟然还稚气未脱,丝毫没有主见,拿不了自己的主意。生活中尚且如此没有主见,那临证呢?那么,我不知道当她有一天坐门诊时,她该如何取舍“主、辅证”,那“证”又该如何“辨”,恐怕最好也就是罗列一大堆方往处方签上写,这种事便如那“管中窥豹”。毕竟“字如其人”,而方路也即人路。 另一位研三学生则提出了一个看起来让我啼笑皆非的问题——医院许可的大家中医能否在职称晋升上边提供便捷。一个中医研究生,即将成为一名医生,在还没做上医生的时候就开始考虑三五年后的职称晋升,难道医生的天职不是救死扶伤么?难道作为生存在夹缝中的中医你就没有一丝一毫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么?难道你上研究生不是为了提高自己么?如此本末倒置,中医放在这种人手中很难想象后果如何,我不放心,恐怕也没有一个老先生会放心,广大需要中医的群中也不放心。我更不甘心未来的中医继承竟是要依靠如他们一般的人。 他们让我感觉“吾道孤也”。 还有一个不是失望,而是气愤。大家中医借助AI技术开发了辅助辨证,为的是提高医生的疗效,减少临证的误诊、漏诊,然而有些人却想滥竽充数,想借助辅助辨证直接“扯”上方子,甚至提出要求让大家中医把方子添加上,“免去他查书,上网百度的时间”!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堂堂中医,基础功底——方剂这一关都过不了,谈何做中医!然而这样的人,竟然堂而皇之的混在我们中医的大队伍中!而群众竟然还要找这种人去看病。细思极恐…… 如今这个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我们中医本就在夹缝中生存,更何况还有高调的中医黑叫嚣着。然而我们的中医队伍却又是如此的破败不堪,有的时候真的是“哀其不幸叹其不争”,恐怕我们唯有做好自己了…… (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2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好黄芪是这样的,你买对了没有
- 下一篇文章: 古代女子的精致之道第一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