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和大家聊聊天,聊聊关于黄芪的用药心得。

如有说错的,请大家更正和补充。

黄芪

主产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及内蒙古等地。以干燥根入药。

甘,微温。归牌、肺经

黄芪的功效、应用

1.补气升阳

本品甘温,味轻气浮,能益脾补肺、振奋元阳、健中州、升清阳、补肺气、行血脉、布精微、养脏腑、统血液,为补气升阳之良品。教科书的指导用量是6到15克,但是如果真正用于治疗主证的时候就要60克以上,儿童也要30克以上。

用于:①脾胃气虚:脾胃衰弱、中气不足而致短气倦息、食少懒言者,用此补气健脾,升举阳气,常与大补元气之人参同用,②、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补阳还五汤要用到克。③可以预防冠状病毒感染就因为固表的作用。(玉屏风散:黄芪30、防风30、白术60)。

2.固表止汗:品能补牌胃、养肺气、司开合、和营卫、温分内、实腠理、固卫气,为实卫固表之要药。用于卫虚不固,营阴外越而致自汗盗汗,心悸易惊者,常与煅牡蛎、麻黄根伍用,一敛一补,共奏固卫止汗之功,如《和剂局方》牡蛎散;若阳虚卫外不固,汗出肢冷,可与附子相伍,其益气助阳、固表

止汗之尤捷,如《魏氏家藏方》芪附汤若表虛腠疏、自汗出而易外感者,可与健脾祛风之白术、防风同用,如《世医得效方》玉屏风散。

3.托疮生肌:本品能扶正气、壮元阳、托疮毒、开皮腠、祛邪毒、强肌肉,为托毒、排脓、生肌之要药。用于气血虚弱、疮病久不溃脓,或无力托毒外出、日久不能溃破或溃而久不生肌敛口者,用此扶正托毒排脓,常与养血排脓之当归、川芎、山甲、皂刺同用,以获托里透脓之功,用黄芪托毒生肌的辩证要点:疮口不红、白色流水。如《外科正宗》黄芪内托散,若气血不足、疮疡溃后、久不敛口

《种痘新书》保元汤。

1、利水消肿:本品益肺牌、补三焦、司气化、运脾气、除水湿、培上源、利水道,为补气利水之要药。常用于肺脾气虚,卫外不固而致风湿、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者,用此益气运脾、利水除湿,常与健脾、利水,除湿的白术、防己相伍,增强疗效,如《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若气虚,水湿泛溢肌肤而致肢体浮肿,四肢聂聂动者,则与温阳化气行水的桂枝、防己、茯苓配伍,如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2、黄芪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应用。

如果阳虚气虚表现比较明显的,黄芪的用量要用到克以上,如果出现脉微细欲绝身冷者,每天起码要用到克到克才有明显的效果,今天用药,明天身子就会不那么冰凉了,补气还阳。

3、但是,如果遇上了身体瘦弱而又舌红苔黄的中风病人怎么办呢?

那我们就不能把黄芪用到60克以上,用30的黄芪配30克的毛冬青,效果也会非常的满意,比单独用毛冬青的效果好。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消渴、黄疸、白浊等证。如《千金方》黄芪汤,以此与茯神、瓜萎、麦门冬、干地黄、甘草同用,治消渴《缺肘后方》则与木兰合用为末,以治酒疸和心懊痛;,《经验良方》黄芪散则与茯苓相伍为末,白汤空心送服,治疗白浊病。

总之,黄芪具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常用于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气衰血少、血痹虚劳、崩漏、阴挺、脱肛、久痢、中风瘫痪和卫虚不固之自汗、盗汗及正气虚弱之疮痈肿毒、风湿、水脚,可用于消渴、黄疸、白浊等证。

1.升阳助火,内有实热,肝阳上亢,气火上冲或湿热气滯,或阳证疮疡及疮疡初起,或表实邪盛者,均当忌用。

2.虚证久服,可助火伤阴,用时宜慎。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更正和补充,谢谢大家!

近期热门文章

一,中医大神:两分钟立竿见影!蜂针高手口述:武汉处理患者症状效果好二,“太虚真人”说中医,如果你不吃五谷蔬菜,才有资格打击中医三,国医呐喊“中医不是落后,而是跑得太前了”四,口罩还要戴多久?张文宏的建议来了五,中医,你真的太难了六,31万化州橘红驰援湖北救急!企业家纷纷站出来,点赞、转发!七,化州橘红的白点不是发霉,是橘红精华,含天然矿物质礞石,化痰功效。八,抗击疫情:中央电视台CCTV13新闻报道·化州橘红

长按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pz/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