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千年古镇矾山
矾山,古时称为涿鹿,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的涿鹿之战,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均发生在这里。唐时设矾山县,明初改为矾山堡。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矾山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为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从年到年,矾山镇相继完成了《矾山志》《矾山镇志》《情注矾山》《矾山镇的红色记忆》《矾山古堡二百户印记》等书籍的编著及出版发行工作,填补了矾山镇没有记载矾山历史文化书籍的空白,为该镇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地域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01 矾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古时它称为涿鹿,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的涿鹿之战,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均发生在这里。唐时设矾山县,当时的县衙门就设在现矾山镇南关村二百户古堡城内。明初改为矾山堡。 矾山堡建于明洪武年间,城堡为方形,黄土夯筑,建有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和小南门,门楼均为砖碹半圆,安装有5寸厚的木制大门,顶部设有哨楼,明清时都有守备军把守。 清顺治、康熙年间,在东南西北四门外各增建一座瓮城,并建有高8米的砖碹结构的城堡门,有“虎抱头”之说。令人惋惜的是,年古堡的五个大门及门楼全部拆除建了炼铁炉,古城墙也剩下残垣断壁。 矾山堡东西两门对峙,形成一条主街,主街南北两边全为商家用房。任家巷、朱家巷、胡家巷、卢家巷、赵家巷等以商人或大户人家建房命名的巷子,基本形成了矾山堡“国字形”的特殊布局。街巷内,分布着许多保存完整的砖木结构明清古宅,青条基石,青砖灰瓦,屋顶起脊,木制格窗,木雕彩绘,尽管历经风雨侵蚀,但精美的砖雕木刻、油饰彩绘仍显示着当年的繁华与风采。02 矾山东与怀来县相接,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相连,其最早通往北京的道路是从矾山南行过虸蚄口村,进塔儿寺村越岭到达怀来县麻黄峪村进入北京境内的黄草梁古道,而后到达门头沟区斋堂镇进入北京。 这条夹在崇山峻岭间的古道,是当时矾山通往北京各地区的一条主要通道。抗日战争时期,平西抗日根据地急需的粮食,布匹等物资都通过这条古道运送。特别是年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抗日根据地的抗日军民围困在山区中加以消灭。在对平西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的同时,在矾山、虸蚄口等地,在通往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上全部设立了据点,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 为了保证把粮食等抗日物资及时运送到平西抗日根据地,平西地委,平西军分区在平西抗日根据地到矾山的这段路上建立多个地下联络站,开辟出一条从矾山通往斋堂一带的秘密通道。矾山处于涿鹿,怀来,蔚县三个产粮区的三角地带,也是这三个县的商品主要集散地之一,因此,矾山成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粮食供应地。 03 历史上的辉煌和变迁,让矾山这个小镇变得不平凡。现在的矾山为涿鹿县矾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集农业、林业、工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集镇。 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历朝历代都留下了它的印记,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为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年,矾山镇开始了《矾山志》的编著工作。为了编著该书,矾山镇组织人员分别到涿鹿县的各个科局和怀来县、蔚县、易县及宣化等地借阅地方志,并驱车数百公里到房山区十渡“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和门头沟区斋堂镇寻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资料。《矾山志》全书共90多万字,编为序言,凡例,概述,目录,正文设27篇,最后是附录和编后记。其中大事记从远古时期的“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开始到年做了历史记录。该书是矾山镇历史上第一部志书,填补了矾山镇没有记载矾山历史文化书籍的空白。 继《矾山志》后,矾山镇又相继完成了《矾山镇志》《情注矾山》《情注矾山续》《矾山镇的红色记忆》《矾山古堡二百户印记》等书籍的编著及出版发行工作。这些书籍向众人展示出了一个古老而又鲜活的矾山镇,为该镇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地域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记者:李晓利通讯员:李继龙 PS: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8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肺癌的中医药治疗气阴两虚证
- 下一篇文章: 小编昨去了趟山里,门头沟的这个知名景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