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橘麻黄加术汤和羌活胜湿汤
今天休息,闲着无聊翻《医方考》,在“羌活胜湿汤”一条下看到“外伤于湿,一身尽痛者,此方主之”。然后想,这种情况我的正常反应是麻黄加术汤。 感觉好像这两个方有点像,但组方思路是不一样的。 1、能不能互换 (1)首先讲麻黄加术汤,这个都很熟悉。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当湿邪从外侵袭人体,停于皮肤肌腠,湿性氤氲黏腻,阻滞气血,导致皮肉不仁、筋不柔和、关节疼痛等症。治疗仲景选的是汗法:“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即假辛温解表的手段,使阳气伸展,营卫流行,则散漫黏滞之邪,方可缓缓排出体外。可是此时外感湿邪,又不可大发汗,“如大发其汗,则风寒之邪易散,而湿邪黏腻难除,津气徒伤而病不愈。”(《医门棒喝》)所以,在发汗剂中加入利湿药来达到微汗的目的。 要发汗,所以用麻黄汤;不能发汗太过,要微汗,所以加术。加术的原因,胡希恕先生认为:人体液的排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汗排出,令一个则是从小便排出。如果小便排泄增多,那么汗出就少了。发汗剂中加利湿药为小发汗法,是经方的常用之法,且利尿药的选择当以具有解痹祛湿作用的药为宜。 (2)再看羌活胜湿汤。 《内外伤辨惑论》:“肩背痛不可回顾者,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不通行,以羌活胜湿汤主之。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以上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以上各五分;蔓荆子三分。右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如身重,腰沉沉然,经中有寒湿也,加酒洗汉防己五分,轻者附子五分,重者川乌五分。” 从原文中来看,好像没有格外针对湿邪,而是着眼在“气郁而不行”,所以尽用风药而散之。 汪昂认为“经曰风胜湿,故用羌、防、独、芎、蔓诸风药以治之。以风药而治湿,如卑湿之地,风行其上,不终日而湿去矣。” 这是李东垣的本意吗,有可能。东垣的同门写《汤液本草》,论防风和独活时均提及“风胜湿”;他俩导师在《医学启源》里也提到独活“治风须用,及能燥湿。经云∶风能胜湿。”但芎、蔓显然是针对疼痛,不独为去湿。 本方的主症以疼痛为主,可见头痛、项强、腰脊背痛等。如果没有湿邪,单纯的外感风寒之邪,即不是湿邪而是别的原因引起的太阳气郁而不行,用羌活胜湿汤可以吗?我觉得可以。 如果风寒湿邪过盛,可以加苍术、细辛、白芷加强祛风、散寒、除湿之功;如果寒湿闭甚,里热已现,可以加用生地、黄芩以清里热。 这是什么?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不独治湿,张元素自己说的:“此方冬可治寒,夏可治热,春可治温,秋可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 高建忠老师在《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里对比了针对风寒湿邪在表的情况下,张仲景和李东垣组方思路的不同。认为麻黄、桂枝相合,重在祛除风寒郁闭;羌活、防风相合,重在解散风寒湿闭。风寒郁闭易致肺气失和,故用杏仁肃肺;寒湿内侵易致脾气失和,故用苍术运脾。 这个思路可以参考。但我仍然认为,老张在风湿相搏时选麻黄汤来加减,就是为了要发汗,不必拆碎了分析。 是的我自己发现了,这里只说了二者组方思路的不同,但具体运用没有鉴别清楚。因为我看病机会太少,没有心得。根据仅有的临床经验,应该是羌活胜湿汤用的机会多一些,加减也容易一些。各位有什么心得体会盼不吝赐教。 2、外感还是内伤 其实我一直在想湿邪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从中基、中诊到中内,一般都是先去区分这个湿是外感还是内生。但在治疗的时候通常最先做的是判断湿邪所停滞的部位,比如停于皮肤肌表(水肿)、肌肉关节(痹痛)、胸膈(痞满)、胃肠(吐泻)。这些情况大部分都是无论外感内生都会出现的,但是湿邪导致的身体肢节疼痛,好像只能外感。或者内外相合。单纯靠肥甘过度,酒醴无节,可以出现内生湿邪注于关节导致疼痛吗,可以,痛风就是对吧。但这类症状和今天讨论的湿痹好像不是同一个病机,治疗也既不能靠微发汗,又不能过用风药。 麻黄加术汤可以用于见内湿者吗? 一种说法,湿家,是久患湿病的人。感湿邪日久,内在脏腑虚羸抗邪无力,故在表之湿邪长驱直入而内传于里,表里皆受浸渍,有机会出现内外合湿的状态。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载萧琢如医案,即是素有内湿,又受外邪而发病: 黄君,年三十余,素因体肥多湿,现因受寒而发,医药杂投无效,改延余诊。其症手脚迟重,遍身酸痛,口中淡,不欲食,懒言语,终日危坐。诊脉右缓左紧,舌苔白腻,此《金匮》所谓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也。遵经方以表达之,使寒湿悉从微汗而解。处方:带节麻黄2.4g,桂枝2.1g,光杏仁4.5g,炙甘草1.5g,苍术3g。连投2剂,诸症悉平而愈。 这里剂量用的真小。 说到剂量,羌活胜湿汤原方用量极小,一剂药四钱三分,如果单从治疗外感的角度、单从祛邪的角度去认识羌活胜湿汤,显然这么小的剂量是不堪胜任的。四五钱药,如何足以充当“诸路之应兵”? 高建忠老师曾著文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如此用量,是因为考虑到了外感背后的内伤。那么,如果内伤表现较甚,同时又见羌活胜湿汤证,在使用羌活胜湿汤时,可不可以加用补益药,或与补益方合方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种用药法也是李东垣的擅长。高老师举《东垣试效方》中一例病案来说明: “张耘夫,己酉闰二月尽,天寒阴雨,寒湿相杂,因官事饮食失节,劳役所伤,病解之后,汗出不止,沾濡数日,恶寒重,添厚衣,心胸间时烦热,头目昏愦上壅,食少减。此乃胃中阴火炽盛,与外天雨之湿气、峻热两气相合,令湿热大作,汗出不休,兼见风邪以助东方甲乙。风药去其湿,以甘寒泻其热,羌活胜湿汤主之。炙甘草三分,黄芪七分,生甘草五分,生黄芩、酒黄芩各三分,人参、羌活、防风、藁本、独活、细辛、蔓荆子、川芎各三分,升麻、柴胡各半钱,薄荷一分。上件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一盏半,细辛以下入轻清四味,再上火,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之。一服而止,诸症悉去。” 仔细分析,组方实由补中益气汤合羌活胜湿汤化裁而来。方中以补中益气汤去白术、当归、陈皮,加黄芩,“甘寒泻其热”;以羌活胜湿汤加细辛、薄荷,“风药去其湿”。 参考文献 [1]韩军,路琼琼,钟相根.麻黄加术汤方证解析[J].辽宁中医杂志,,44(09):-. [2]高建忠.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陈明.金匮名医验案精选[M].北京:学苑出版社,.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2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秉正堂中药大讲堂补虚药之黄芪
- 下一篇文章: 二仙汤合越婢加术汤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