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药的概述

一、含义

凡具有补虚扶弱作用,功能治疗人体虚损不足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又可叫做补益药。

二、作用

1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可配合袪袪邪的药物,用于邪盛正虚的病人

2人病体虚的病人,能增强体质,消除衰弱的症状,辅助机体的康复能力

补虚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决不是消极地用于“延年益寿”,在身体健康、机体活动能力正常的情况之下,就不须服用这类药物。

三、适应证分类

虚症分类

气虚补气药

阳虚补阳药

血虚补血药

阴虚补阴药

第一节补气药

一、含义

补气药,又称益气药,就是能治疗气虚病症的药物。具有补肺气、益脾气的功效,适用于肺气虚及脾气虚等病症。

二、适应证

1、脾气虚: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虚则神疲倦怠,大便泄泻,食欲不振,脘腹虚胀,甚至浮肿、脱肛等症;

2、肺气虚: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不足,则少气懒言,动作喘乏,易出虚汗。

3、血虚:气旺可以生血。尤其在大失血时,必须运用补气药,因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速固”。所以,临床上有“血脱益气”的治法。

补气药之黄芪

本品为豆科植物内蒙黄耆、膜荚黄耆或其它同属相近种植物的根。

甘,微温。入脾、肺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

1.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黄芪健脾益气,且具升阳举陷的功效,故可用于气虚乏力及中气下陷等症。在临床上用于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朮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2.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症。黄耆功能固护卫阳、实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配伍;如表虚易感风寒者,可与防风、白朮同用。

3.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

黄耆能温养脾胃而生肌,补益元气而托疮,故一般称为疮痈要药,临床上多用于气血不足、疮痈内陷、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等症。如用于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可与党参、肉桂、当归等配伍;用于脓成不溃,可与当归、银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4.用于水肿、脚气、面目浮肿等症。

黄耆能益气而健脾,运阳而利水,故可用于水肿而兼有气虚症状者,多配合白朮、茯苓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与活血袪瘀通络药如当归、川芍、桃仁、红花、地龙等配伍,用于中风偏枯、半身不遂之症,有益气活血、通络利痹的功效。对于消渴病症,也可应用,常与生地、麦冬、天花粉、山药等配伍。

生黄耆、绵黄耆、北口耆(生用,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利痹等。)

炙黄耆(蜜炙用,用于补气健脾。)

清炙黄耆(用麸皮拌炒至微黄色,用于补气。)

10-15g,煎服。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好么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