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女士54岁,年9月进行了肺癌手术,术后病理显示为浸润性肺腺癌,分期pT2aN2M0ⅢA期。

年3月复查发现,骨转移。

曾先后接受多次靶向治疗、放化疗。

现在因“肺癌多发骨转移”在我院放疗科住院治疗。因为经历多次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来到门诊时,患者身体损伤严重,精神极差,全身乏力,左上肢和背部疼痛明显,骨瘦嶙峋,再加上夜晚失眠,盗汗明显,每晚需要更换2-4次衣服,胃纳一般,大便干结,小便黄短。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患者舌瘦薄淡嫩,苔少,脉细数。

中医辨证:气阴两虚,气不摄津。中药益气养阴,敛汗安神为主。以生脉散加减。

患者系久病体虚,形体消瘦,气阴不足。汗为心之液,长期盗汗,心神失养,则神疲乏力、口咽干燥、夜眠不安。大肠主津,全身阴虚则大肠津亏,传导失职,则大便干结不畅。膀胱为决渎之官,阴虚则决渎乏源,小便黄短骚臭。舌瘦薄淡嫩,苔少,脉细数为气阴两虚,气不摄津之征象。方用生脉散加减。用沙参和丹参不仅增强党参补气摄津作用,又可以养阴活血,达到补而不滞的作用。用玉竹和百合替代麦冬,以增强补肺气,肥腠理,安神志的作用。用诃子和乌梅增强五味子摄津敛汗的作用,更用麻黄根、煅牡蛎和煅龙骨三味收涩敛汗,以期盗汗减少。山萸肉、金樱子和女贞子可收敛元气,滋阴补肾,使全方金水相生,肺肾化源无穷,效果显著。

第一次开了5剂药,服药后,盗汗减半,每晚需要更换1-2次衣服,夜眠明显改善。第二次开药,效不更法,前方金樱子改为天门冬30促进金水相生,滋补肺肾。第二次服用中药后,盗汗基本消失,疼痛也有所好转,希望下一步的治疗能为患者带来更多帮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1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