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笔记3前文坛领袖是苏东坡老师,最后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本文共字,阅读需4分钟。出自《东坡志林》。 北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年。 苏轼已五十五岁,年初刚刚卸任杭州知州回京。在杭州不到三年,他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香山居士白居易,还修了苏堤。 他的弟弟苏辙这年二月癸巳当上了尚书右丞,正四品下,掌六部中兵部、刑部、工部纠察工作,内部的纪检监察副书记。 三年前苏轼因得罪了新旧两派人,夹缝无法做人,他便选择出京外调。三年后回到京师的苏轼,呆了半年,又与当权者政见不合,闰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 颍州,今安徽阜阳,地处淮河流域,距离开封不过六百里。宋代时,颍州是南下北上的水陆交通商埠,漕运繁忙。北上接蔡水、入汴水,通黄河至开封,是江南淮北襟连京师的黄金水道。当年魏文帝曹丕巡视寿春,走的正是颍水漕路。涡水连蔡水、淮水,通航颍州、寿州以及北方各地,淝水连淮水,通航颍州;大小汝水皆通颍水入淮河。后来北宋末年的花石纲水路枢纽也是此地,杨志也在颍州街头卖刀。 苏轼行船进入颍州地界,江上寂寂,旅途劳顿,困倦渐生。 他想起欧阳修来。 欧阳修在神宗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在颍州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六岁,朝廷次月追赠太子太师,第二年赐谥号“文忠”。 苏轼想起欧阳修,是因为欧阳修是他的座主老师。 他们师生的缘份起始于仁宗嘉祐元年()。 这年秋天,二十岁的青年书生苏轼随父亲苏洵、小两岁的弟弟苏辙出蜀入京赶考。三苏父子沿长江东下,参加嘉祐二年的进士考试。 到了京师,苏洵等人怀揣着张方平的介绍信,找到欧阳修的府邸。 嘉祐二年()礼部贡举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翰林学士欧阳修,还有诗坛宿耆梅尧臣。二人正锐意推动诗文革新,提倡平实文风。 苏洵文风雄健,苏轼文风清新洒脱,苏辙文风淡泊平和。三苏父子一下子把欧阳修震动了。 欧阳修虚怀若谷,对苏轼才华非常赏识,他曾对老友梅尧臣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正是他甘为人梯,这才有苏轼的文采风流。 二月的龙虎榜上,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榜上有名。 自此,苏轼便与欧阳修老师结下终生的师生情谊。 苏轼此时正前往欧阳修退居养老的颍州任知州呢。 他又想起二十年前的神宗熙宁四年()六月时节。那一年欧阳修已六十五岁。 熙宁二年,王安石在朝中实行新法,首推青苗法。欧阳修不喜欢这个临川老乡的措施,在官场上意兴阑珊,让年轻人去折腾吧,他这样想。 欧阳修不顾朝廷七十致仕的陈规,向二十四岁的年轻皇帝提出退休养拙之意。他在写给韩忠献、王稚圭的信中说“汝阴西湖,天下绝胜,养愚自便,诚得其然”。 委婉的理由是:老了,也许观念也跟不上形势了;直接的理由是,我想退休。 年轻皇帝对老臣恩遇有加,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退养,居于颍州。 欧阳修带职退休,就近州休养,皇帝还需要他随时进京诏对,以备咨询、参赞、谋划、顾问国家大事。 欧阳修喜欢颍州这个闲僻小州,气候宜人,美丽的颍州西湖四季风光,春去冬来,晴雨朝暮,皆让他反复咏唱,再加上他长年体弱多病、未老年衰,四十多岁便两鬓斑白,神宗甚是关怜。 欧阳修退休那年,苏轼三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壮年。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欧阳修的带职退休,令他如鲠在喉。 苏轼在老师退休时,送的祝福语是“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代之师”,羡慕他急流勇退,不卷入朝廷党争,感戴这位知遇之恩、如亲人一般的老师。 欧阳老师退休是六月十一日,苏轼记得清楚。因为那一天,他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令五十岁的参知政事王安石颇感愤怒。御史谢景也上书陈说苏轼过失。于是,苏轼坚持要求外放为杭州通判。七月他离京赴杭,途经陈州(今河南淮阳),先探望了在陈州任府学教授的兄弟苏辙。二人在陈州相聚七十多天。 随后,苏辙陪同苏轼,专程拜谒了归老颍州林泉的欧阳修。 欧阳修是苏氏兄弟的老师。欧阳修刚退休,有点孤寂,见二位高足登门,不免喜出望外。 师生三人也许聊了许多朝野大事。 欧阳修在他最喜爱的颍州西湖边开宴,大苏、小苏作陪。 苏轼有《陪欧阳公燕西湖》诗单道此景此情: 谓公方壮须似雪,谓公已老光浮颊。朅来湖上饮美酒,醉后剧谈犹激烈。湖边草木新着霜,芙蓉晚菊争煌煌。插花起舞为公寿,公言百岁如风狂。赤松共游也不恶,谁能忍饥啖仙药。已将寿夭付天公,彼徒辛苦吾差乐。城上乌栖暮霭生,银釭画烛照湖明。不辞歌诗劝公饮,坐无桓伊能抚筝。 苏辙也有《陪欧阳少师永叔燕颍州西湖》诗赞美道:西湖草木公所种,仁人实使甘棠重。归来筑室傍湖东,胜游还与邦人共。 欧阳修容光焕发,面对着草木染霜、荷菊争艳的美景,难以掩饰满怀的豪情,当众人谈及新法初施的时局时,言辞便激烈起来;话题转成寿夭神俗时,又平添了乐往哀来的感慨。 随后,众人参观了欧公收藏的石制屏风。石屏产自虢州,为庆历年间友人所赠。 众人又咏诗数首,空气中满是欢乐的分子。 苏轼在颍州盘桓二十多天,在《东坡志林》中,还记载了一则师生关于医生用药的对话,聊天的氛围依旧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谈,老师胸襟宽广,门生才华横溢。 一个病人,医生问他怎么得病的? 病人道:乘船遇风,惊吓后得的。 医生便用了陈年船舵上舵手摇的地方刮了些灰末,和丹砂、茯神这些药材,煎服一剂后,病人痊愈了。 有一药书也说过:“止汗,用麻黄根节,和着陈年竹扇研制的粉末,煎服。” 欧阳修便道:医生用药多是如此随意,初看如同儿戏,却能治病,所以也不能轻易地去怀疑他们。 苏轼却道:把笔墨烧成灰给读书人喝,可以治他们的愚昧和懒惰吗?以此类推,喝下伯夷洗脚水,可以治贪婪;吃比干的残羹冷炙,可以克服奸佞;舔一舔樊哙的盾牌,可以治怯懦;闻一闻西施的耳饰,可治疗恶疾。 苏轼连珠炮地类推,把欧阳修逗得开怀畅笑。 似乎二十年前欧阳修的笑声仍在绕梁,苏轼想起欧阳修在两人相遇后第二年便逝世了。这次相会,是苏轼与老师最后一次见面,恍如昨日。 对于欧阳修,苏轼内心唯有感激,时时念及。 这一段欧阳修与苏轼兄弟颍州欢聚轻松又美好的时光,一晃就消失了。眼前是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的现实,苏轼五十五岁,正乘船驶入颍州界。 苏轼理解了他的老师欧阳修。欧阳修确实将待人接物、举贤任能、诗歌创作、美学探讨、求医治病等方面,在无拘无束的欢乐时光中,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苏轼。 自此,世间再无欧阳修。 苏轼在颍州与欧公三子欧阳棐(叔弼)及四子辩(季默)重逢后,追忆了熙宁四年秋天的欢聚旧事。 苏轼永远也忘不了。 他从绍圣元年()开始算起,到元符三年()先在惠州,后在儋州,他临死那年的元符三年还想起老师来,“我怀汝阴六一老,眉宇秀发如春峦。羽衣鹤氅古仙伯,岌岌两柱扶霜纨。至今画像作此服,凛如退之加渥丹。尔来前辈皆鬼录,我亦带脱巾欹宽。” 垂暮之年的苏轼的时光也不多了。 苏东坡不知道的是,他死后,宋孝宗给他的追谥也是“文忠”二字,和欧阳修老师的谥号一样。 每日更新《苏东坡笔记》,大家对欧阳修这样的老师怎么看?欢迎下方点赞或评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11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睡觉爱出汗,阳虚这张补阳止汗的方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