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实战干货徐小圃治验27方
案一、感冒 郭幼 一诊发热三日,有汗不解,咳呛痰多,气促,面恍肢冷,舌白润,脉濡数。气阳不足,复感风邪,治拟温阳和营。 川桂枝4.5g炒白芍4.5g黄厚附片9g(先煎)白杏仁9g白芥子4.5g姜半夏9g橘红4.5g天浆壳5只(去毛包)龙骨15g(先煎)黑锡丹9g(包)2剂 二诊热退肢和,咳减气平,舌白,脉濡,拟上方损益。 黄厚附片9g(先煎)白杏仁9g白芥子4.5g姜半夏9g橘红4.5g紫菀4.5g天浆壳5只(去毛包)龙骨15g(先煎)二剂 案二、麻疹 周幼 发热三日,有汗,咳呛痰多,鼻流清涕,大便溏泄,舌苔白,脉浮数。痧子将布,恐其下陷。 川桂枝3g粉葛根4.5g水炙升麻3g白杏仁9g象贝母9g桔梗4.5g蝉衣3g云茯苓9g天浆壳5只(去毛包)1剂 另用:生麻黄15g西河柳15g紫浮萍15g鲜芫荽g(如无,可用芫荽子9g)。加黄酒g和水煮沸,使水蒸气弥漫于病室中,一日多次用面巾浸药液乘温轻擦头面、四肢,擦时勿使受凉,并勿使药液误入两目。每日一剂,连用三日,以疹透为度。 翌日复诊,麻疹已布未透,便泄略减,舌脉如前,继予原方二剂。三诊时疹透热减,汗多泻止,舌苔薄白而润,脉转缓,乃予桂枝、白芍、杏仁、象贝、茯苓、紫菀等药调营卫,肃肺气而愈。 案三、丹痧 季幼 一诊丹痧3日,壮热无汗,乳蛾肿腐,舌白糙,尖红,脉弦数。邪热化热,治以辛凉透达。7日之间,不变则佳。 淡豆豉9g炒山栀9g牛蒡子9g薄荷3g(后下)制僵蚕9g玉桔梗4.5g象贝母12g蝉蜕4.5g马勃4.5g(包)连翘9g2剂 二诊丹痧五日,热渐轻,喉腐略化,舌白糙,尖红起刺,脉弦数,治以前方出入。 淡豆豉9g炒山栀9g牛蒡子9g制僵蚕9g玉桔梗4.5g象贝母12g马勃4.5g银花12g连翘9g板蓝根12g2剂 三诊丹痧7日,热已降,略有咳呛,口渴引饮,舌白糙,尖红,脉弦数较缓,治以清化养阴。 鲜金石斛12g银花9g连翘9g前胡6g象贝母12g黛蛤散15g板蓝根12g天花粉9g芦根30g2剂 案四、水痘 毛幼 一诊身热三日,水痘密布,舌白,脉浮数。时邪留恋,法当疏利。 炒荆芥6g防风6g制僵蚕9g蝉衣4.5g牛蒡子9g朱茯神9g仙半夏6g陈皮4.5g生米仁9g鸡苏散9g(包)3剂 二诊水痘已回,风邪留恋,兼挟湿滞,咳呛痰多,便溏溺黄,舌白腻,脉濡浮数,治以疏化。 炒茅术3g川厚朴3g白杏仁12g白芥子4.5g广郁金9g制南星4.5g姜半夏9g橘红4.5g藿梗4.5g炙鸡内金12g钩藤9g(后下) 案五、百日咳 孙幼 百日咳已逾半月,日夜阵作,甚则呕恶,舌白,脉濡滑。风邪恋肺,肺失清肃,治以肃肺化痰。 炙细辛2.4g五味子2.4g淡干姜3g(二味同打)白杏仁12g象贝母12g炙苏子9g活磁石30g(先煎)姜半夏9g橘皮4.5g炙百部9g苍术9g 案六、白喉 方幼 一诊咽喉白腐,气急声嘶,头汗涔涔,四肢厥冷,舌白,脉细数。证属白喉危证,治以回阳救逆,佐以解毒利咽。 黄厚附片9g(先煎)牡蛎30g(先煎)龙骨30g(先煎)黑锡丹12g(包)巴戟天12g黄芪皮12g射干3g马勃3g(包)甘草3g木蝴蝶2.1g二剂 二诊咽喉白腐渐退,气急声嘶亦减,头汗已止,肢冷转温,稍有咳呛,舌白,脉细数,再予前法。 黄厚附片9g(先煎)龙骨30g(先煎)黑锡丹12g(包)巴戟天12g射干3g马勃3g(包)白杏仁9g炙百部9g甘草3g木蝴蝶2.1g三剂 案七、湿温 朱幼 湿温两旬,身热有汗起伏,白pei如抽蕉剥茧,层出不穷,烦躁不安,彻夜不寐,肢清,舌光如镜,脉软。病久气阴两伤,余邪留恋,拟潜阳育阴。 青蒿9g白薇4.5g川黄连2.1g黄厚附片9g(先煎)活磁石30g(先煎)生龙齿30g(先煎)茯神9g阿胶9g(另烊冲)酸枣仁9g鸡子黄1枚(打冲)二剂 原注:1剂后烦躁稍安,能假寐片刻。2剂后已能安然入睡,惟热尚未尽,四肢尚欠温,原方龙齿减为15g阿胶改用阿胶珠,服6剂则热退肢和。 案八、暑热症 邹幼 壮热无汗,半月于兹,口渴引饮,小溲清长,烦躁不安,便泄足冷,舌苔白,脉濡数。上盛下虚,不易霍然。 黄厚附片9g(先煎)小川黄连2.1g香薷9g葛根9g天花粉9g活磁石30g(先煎)菟丝子9g覆盆子9g煨益智仁9g补骨脂9g桑螵蛸9g 另:蚕茧、红枣各10枚,淡豆豉9g煎汤代茶。 案九、咳嗽 朱幼 一诊咳经两月,甚于黎明,龈肿口臭,腑气艰行,舌有薄苔,右脉弦大。肺胃有火,拟泻白散加减。 桑白皮9g甜杏仁12g川贝、象贝(各)6g蜜炙苏子9g瓜蒌皮9g冬瓜仁15g生蛤壳15g橘络4.5g竹茹6g金沸草9g 二诊咳呛得减,龈肿口臭,腑行略畅,再宗前法。 桑白皮9g甜杏仁12g川贝、象贝(各)6g蜜炙苏子9g瓜蒌皮15g冬瓜仁15g黛蛤散15g(包)橘络4.5g竹茹6g金沸草9g川石斛12g 三诊咳呛得减,龈肿未消,腑气艰行,再清肺胃 桑白皮9g甜杏仁12g川贝、象贝(各)6g蜜炙苏子9g全瓜蒌15g冬瓜仁15g黛蛤散15g(包)橘络4.5g竹茹6g枇杷叶12g(去毛包)川石斛12g马兜铃6g火麻仁15g(打) 四诊咳呛得减,龈肿未消,再清肺胃,不变则佳。 桑白皮9g甜杏仁12g川贝母9g蜜炙苏子9g瓜蒌皮15g冬瓜仁15g生蛤壳12g橘皮4.5g竹茹6g马兜铃9g旋覆花9g(包)芦根30川石斛12g 十五日咳已除,惟痰多,用甜杏仁、苦杏仁(各)20粒作杏酪服。 五诊咳已除,龈肿不消,痰涕多,舌薄白,脉濡滑,再宗前法。 川石斛12g甜杏仁2g川贝、象贝(各)6g炙桑白皮9g瓜蒌皮12g冬瓜仁2g生蛤壳12g橘络4.5g竹茹6g蜜炙苏子6g 案十、肺闭 张幼 风邪客肺,肺气闭塞,壮热无汗,咳不畅,气急鼻扇,痰鸣神蒙,涕泪俱无,舌白,脉浮紧。证属棘手,急以辛开。 生麻黄4.5g川桂枝4.5g杏仁9g白芥子4.5g制南星4.5g象贝母9g姜半夏9g橘红4.5g远志肉4.5g生姜汁15滴(冲)苏合香丸1粒(研细,鲜石菖蒲9g煎汤化服) 原注:患儿服药1剂后,神识转清,乃予原方去苏合香丸,再进1剂。三诊时得汗热减,涕泪俱见,脉紧转缓故去桂枝、鲜石菖蒲,麻黄改用水炙,续进2剂而愈。 案十一、哮喘 孔幼 一诊哮喘复发,形削色恍,胃呆纳减,舌白,脉濡滑,治以辛开温潜。 蜜炙麻黄3g炙细辛3g五味子3g淡干姜4.5g(二味同打)白杏仁12g白芥子4.5g川厚朴3g广郁金9g制南星6g姜半夏9g橘皮4.5g炙百部9g黄附片9g(先煎)黑锡丹9g(包)活磁石30g(先煎) 二诊哮喘已平,咳呛未除,舌白,脉弦滑,再宗前法。 蜜炙麻黄2.4g炙细辛3g五味子3g淡干姜4.5g(二味同打)白杏仁12g姜半夏9g橘皮4.5g鹅管石8g炙百部9g黄附片9g(先煎)活磁石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黑锡丹9g(包) 案十二、泄泻 薛幼 便泄经久,色淡不化,神疲肢冷,溺清眶陷,寐则露睛,舌少苔,脉濡软。脾肾两伤,治以温培。 黄厚附片9g(先煎)肉桂1.5g(后下)茯苓9g淮山药9g煨肉果9g煨诃子9g补骨脂9g煨益智仁9g活磁石30g(先煎)1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10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门诊之汗证的辨证论治
- 下一篇文章: 贴敷常用药物麻黄的功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