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黄芪去苗土一两(30g),煅牡蛎米泔浸再刷去土后火烧通赤一两(30g),麻黄根洗一两(9g)。

  三药为粗散,每服9g,水一盏半,加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自汗、盗汗证。自汗,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本证为气虚卫外不固,心阴耗伤,心阳不潜所致。气虚卫表不固,阴液外泄,故常自汗出;汗为心之液,汗出太过,心阴不足而心阳不潜,又夜间属阴,故汗出夜卧更甚;汗出过多,不但心阴受损,心气亦耗,故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为气阴耗伤之征。治宜敛阴止汗,益气固表。方中煅牡蛎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生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甘平,功专收涩止汗,为佐药;小麦甘凉,专人心经,益心气,养心阴,退虚热而止汗,为使药。合而成方,补敛并用,兼潜心阳,使气阴得复,肌表得固,汗出可止。

  

  1.用方要点:本方是为治卫气不固,阴液外泄之自汗,盗汗证的常用方,以汗出,心悸,短气,舌淡红,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病后、产后、术后、肺结核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之自汗、盗汗,属卫外不固,阴液外泄。

  本方与玉屏风散均治卫外虚弱,腠理不固之自汗证。,玉屏风散以黄芪为君,偏于益气固表止汗,且补散并用,以补为主,用于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之人;牡蛎散以牡蛎为君,偏于敛阴潜阳止汗,且补敛并用,以固涩为主,用于卫外不固,心阴耗伤,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

  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

学一个方: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煅牡蛎25g,黄芪25g,麻黄根10g,浮小麦30g。(按原方改为煎剂量)

用法:水煎服。

功效: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气阴不足,卫阳不固,身常汗出,夜卧尤甚,心悸,短气,虚烦,体倦,舌质淡红,脉细弱。

方解:汗有自汗、盗汗之分。如不分寤寐,不因劳动,自然汗出,谓之自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谓之盗汗。自汗者属气虚、阳虚为主,盗汗者属阴虚为主。

汗为心之液,气虚则卫外不固而身常自汗;阴虚不能内敛营阴,故汗液外泄夜卧尤甚。

至于心悸,短气,虚烦,体倦,均系汗出过多,耗损心经气阴,虚火内扰所致,治宜益气阴,固肌表,敛汗液之法。

方中牡蛎咸涩敛汗,益阴潜阳,重镇安神,用为君药;黄芪大补肺气,振奋元阳,升举清阳,为实卫固表止汗之要药,用之为臣。

麻黄根专入肺经,能益肺气,固卫气,敛肌腠,塞毛窍,为固表止汗之佳品;浮小麦专入心经,益心气,敛心液,固皮毛,实腠理,为养心止汗,固表实卫之要药。二者相须为用,共为佐使,敛汗固表之力倍增。

诸药相合,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使气阴得养,则汗止而神定,表固而正气复。

按语:本方与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均有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作用,以治阴虚盗汗之证。

但本方滋阴清热之力不足,收敛止汗之功较胜,长于益气固表,故为治疗气阴两虚汗出的常用方剂;

当归六黄汤(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黄芪),则偏重于滋阴清热,以治阴虚火扰,发热盗汗为主。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功专固表止汗,以治卫虚不固之自汗为主。方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之力,用为臣药;配以防风走表祛风升清,为佐使药。三药相合,共成益气固表止汗之剂,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

学一个医案

许某,男,48岁。公司职员。年6月2日就诊。

因劳累过度,近日身常汗出,夜间较重,心悸,短气,神疲乏力,纳少,便溏,时有恶风之感,舌质淡红,脉细弱。

辨证:气阴两虚,卫外不固。

治法:益气养阴,敛汗固表。

处方:煅牡蛎30g(先煎),黄芪30g,麻黄根10g,浮小麦30g,仙鹤草30g,五味子10g,白术15g,防风6g,肥大枣7枚。

水煎服,7剂。

二诊:年6月13日。

服上方5剂后,汗出明显减少,7剂后,汗出完全消失,精神好转,饮食增加,大便基本成形,唯时有恶风之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继以中成药玉屏风散(丸)2盒,每次6g,每日2次,以图缓治。

解析:本例患者劳累过度,耗伤气阴,故以自汗、盗汗为主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阳为阴之外卫,阳虚不能卫外固密,则肌表空虚,卫阳虚则卫气不固,故见自汗;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心阴受损,心阴虚不能敛阳自守,心阳不潜,则阴液外泄,故见盗汗;心阴受损,耗伤心气,故心悸,短气,神疲乏力;脾气虚则纳少、便溏,恶风为气虚卫外不固之象。

故以牡蛎散为主方,合玉屏风散化裁,益气养阴,敛汗固表,以收全功。

方中重用仙鹤草伍大枣,意在补虚止汗,此为谢海洲先生治盗汗之妙方,血汗同源之故也;仙鹤草与黄芪相合,共收益气强心,固表止汗之功;五味子长于敛汗生津,与牡蛎散同用,增强滋阴敛汗之力。

白术健脾益气,固表止汗,且脾气旺则土能生金,肺气足则可固表实卫,故黄芪得白术则健脾益气、固表止汗之力更著;防风走表而祛风,且长于升举清阳,配黄芪伍用,一散表,一固表,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且增强益气升阳之功,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取相畏而相使的作用。

三药合用,实系补中有疏,散中寓补之意,既可用于卫气不固的自汗,亦可用于实表而御风邪。

故表虚自汗之人服之能益气固表止汗,气虚易于外感之人服之能益气固表以御外邪。本方功似挡风的屏障,珍贵如玉,原方因用散剂,故名玉屏风散。

综观全案,立法用药,一是以牡蛎散为主方,加仙鹤草、大枣伍用,增强补虚敛汗之力;二是以玉屏风散加五味子同用,具有益气养阴,固表止汗之功。

两方有机组合,方中有方,优势互补,共成益气养阴,敛汗固表之剂。

谢海洲先生常以此方治自汗、盗汗,每获良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1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