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02桂枝汤附子汤知母汤麻黄
“概要:桂枝汤(霍乱吐利停体痛),体痛(痛在肌肉桂枝汤、在骨头附子汤、膝盖痛桂枝汤知母汤、皮肤痛麻黄汤),四逆汤(四逆心力不足,脉微阳外走),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吐下汗绝,津液无,昏迷抽筋,脉微欲绝),伤寒论总结(辛散寒泻温补),葛芩连汤(热利,阳明证之初)。” 黄帝 01 — 条辨七: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霍乱,吐利已经停,身体还是很疼。 体痛: (1)痛在肌肉,桂枝汤。(有点汗+肌肉痛) (2)痛在骨头关节,附子汤。 (3)只膝盖痛,桂枝汤、知母汤。 (4)痛在皮肤:麻黄汤。 玉竹:可治疗肌肉痛,可在桂枝汤中加玉竹。西医可能为肌肉纤维痛症。 02 — 条辨八: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上吐下利,丧失津液,加上流汗,津液丧失更多。 发热恶寒:正常人,心搏动产生热,肺法相天为冷,冷热制衡,不会怕冷。若肺津液不够(吐利汗丧失),心火就会往外走,发热而恶寒。即出现发热,且身体感觉冷。 四肢厥冷:正常人,心热往下走入小肠,热才能传到四肢末梢,若心热往外走(肺津不足),则四肢变冷。 拘急:四肢冷,就会停止动,表现为抽筋、拘挛。 四逆汤:即四肢厥逆为主症,内因为心脏力量不够。(四逆汤:生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参) 03 — 条辨九: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利伤津液,小便又排出很多,津液没有了。 下利清谷:吃什么拉什么,为寒。 阳在内,阴在外,阴把阳封存在内。虽然四季变换,但皮表(后背)摸上去是凉的(太阳寒水)。若阴在内,则阳往外跑,出现内寒外热。 脉很小,热已外走,心脏力量不够,用四逆汤。 不能相信西医的EK机(心脏彩超),要相信自己的感觉,手足冷了就马上开始动手治疗心脏,否则等西医EK机发现心脏问题,已经来不及。 04 — 条辨十: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主之。 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三两(强人可服四两),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猪胆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汁,以羊胆代之。 吐已下断,汗出而绝:津液完全没有了,汗也没了,人快昏迷了,手脚拘急不解,脉微欲绝,但还没断气。 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 (1)猪胆汁,用来代替人的胆汁,帮助消化,去肠胃中的宿食。 (2)生附:一般三钱(一枚),有时用到四钱,然后好转递减。五钱太多,可能会毒死人。生附子的作用是强心。(炮附子是固阳,把门,如汗出不止。) (3)生附配干姜,脉马上回来。(炮附子一般配合生姜使用) (4)炙甘草:蜂蜜炙,有苦味入心,甘草本甜入脾,炙甘草介于心脾(火土)之间。 (5)干姜温胃。 (6)三碗煮一碗,放猪胆汁,分温再服,没有猪胆汁可以用羊胆汁代替。 用药后,病人脉平了,恢复很多,还有一点烦,是因为吃东西肠胃还不太适应。所以病初愈,只能吃稀饭、白水煮面,不能吃蛋、肉,可放葱,不放盐。 05 — 伤寒论总结 伤寒论共个处方,可分为三类: (1)辛散:麻桂。麻黄桂枝,辛香发散,去寒。 (2)寒泻:膏黄。石膏、大黄、黄芩、黄连,撤热救阴。 (3)温补:姜附。干姜、附子,回阳救逆。 人参:养阴退热,非发高烧的热,是津液不够产生的热。 辛散:太阳——麻桂。少阳——柴胡。阳明——葛根(葛芩连汤为阳明病之初)。少阴——细辛。 非寒不泻:不用寒药,达不到宣泄的效果,寒药有石膏、大黄、黄芩、黄连等。 非温不补:药性是温的才能补到身体里去,不要用温病派的补药(滋阴凉性的药,如四物汤),温药有吴茱萸、干姜、附子、蜀椒等。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8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经方使用手册桂枝加葛根汤
- 下一篇文章: 麻黄汤和桂枝汤,感冒时注意这几点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