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师承十方显应
师承:内科十大方药。 一、感冒 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老流行感冒。普通感冒,是鼻、咽喉等上呼吸道的急性炎症,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常统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最多见;可发生任何年龄,以小儿发病率最高;常呈散发性,偶尔可造了成流行。流行性感冒,是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与直接接触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常易造成大范围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五神汤、神术散、香薷饮合参。药如:苏叶12克、荆芥6克、香薷10克、柴胡9克、羌活6克、苍术9克、防风12克、陈皮9克、干葛10克、炒扁豆10克、霍香9克、生姜9片,生甘草5克、金银花6克。水煎服。二、咳嗽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咳嗽的不利作用,是可把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使病情加重。另外,持久剧烈的咳嗽可影响休息,还易消耗体力,并可引起肺泡壁弹性组织的破坏,诱发脉气肿。五嗽加味散药物组成:麦冬12克、干姜十片、川贝母10克、白梨2个、冰糖12克、黄精10克、北沙参9克、大米50克、杏仁6克、冬花10克、党参12克、知母10克、桔梗12克、苏子9克、麻黄6克。功效与主治:百日咳及痰火咳嗽,肺虚、哮喘、久咳咽干,夜嗽不止,结核咳嗽等。三、头痛头痛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挛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感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变化的先兆。西医学偏头疼,还有国际上新分类的周期性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及慢性阵发性偏头痛等,凡符合头痛症候者均属本病范畴。方选:碧云散、小芎辛汤、神圣散合参化裁,方药组成:川芎10克、蒿本9克、细辛3克、钩籐15克、苍术6克、生姜6片、菊花9克、蔓荆子10、甘草5克。水煎服。功效与主治,风寒、痰厥头痛,偏头风、肾厥头痛,头痛久不愈等。四、中风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癖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依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轻络、中脏腑之分。本病多见中老年人。西医学的岀血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本病范畴。偏风、中风引起口眼歪斜,中风、瘫痪,筋挛骨痛,涎潮语涩。半身不遂等。铁弹丸、定风丸、三圣散合参妙减。拟方:琥珀9克、北细辛1克、全蝎7只、尔没各10克,五灵脂20克、竹沥30亳升,生姜汁20亳升,白芥子15克,双勾60个,五加皮15克。水煎服。附:有嚏者生,无嚏者难治。仙传急风散组成:辰砂15克,生石膏克。制用法:上药混合后共研细末,调和均匀。成人每次服用9克,小儿1一3岁3克,4一7岁4.5克,8一12岁5克,13一16岁7.5克。以生蜜汤送服。功效主治:中风中痰。五、汗证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又有少数人由于体质关系,平素易于出汗,而不伴有其他症状者,则不属本病范围。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更年期综合征也单独出现自汗、盗汗。西医学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自汗、盗汗,可参考本病治疗。止汗红粉、止汗散、盗汗方合参妙裁如:煅牡蛎30克、麻黄根10克、赤石脂10克、龙骨15克、雷丸12克、人参10、白术10克、防风9克。水煎服。功效主治: 汗症,阴汗、汗水不止。厥逆恶风,自汗头眩,汗出恶风。 六、心悸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恐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心悸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若终日悸动,稍劳尤甚,全自情况差,病情较重者为怔忡。惊悸日久不愈者亦可转为怔忡。心悸是心脏常见病证,临床多见,既可为仅发于心的病变,也可以是由他脏病变波及于心的多脏腑病变。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临床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病治疗。补心汤、茯神汤、怔忡饮三方合参化裁如:人参12克,远志15克,茯苓15克,茯神20克,菖蒲15克,赤小豆30枚,胆南星9克,当归6克,柏子仁15克。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以辰砂为衣。每次服60丸,饭后临卧,以冷开水下。效果颇佳。 七、癫痫证它本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癫痫就是脑神经细胞不正常放电所产生的现象,一般人的印象中,癫痫发作时,病人一定会意识昏迷、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其实不尽然。癫痫发作,会因发电部位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发作症状。可以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神应丹、清心散、五生丸合参妙减如:薄荷9克、冰片0.9克、胆南星3克、法夏9克、瓜萎10克、酸枣仁12克、生干姜12克、天精草30克。水煎服。功效主治诸痫。心烦惊悸,风邪癫痫。风痰不开,风痫,癫痫缓解期。上药混合后共研为末,以醋煮大豆汁,作糊调和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丸,一日三次,以冷酒兑洞中泉水送下,此为阴阳剂合。八、风寒湿痹风寒湿痹指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素问.玉机真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亳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以祛风散寒为主。葳灵仙15克、杜仲50克、秦艽10克、稀莶草20克、木瓜15克、桂枝10克、当归9克。以上中药用水克,(洞中涌泉)黄酒70克,共同煎煮。一日二次服,一次服用50毫升。功效与主治活血,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定痛,用治类风湿,散瘀消肿。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颈项强直、筋挛。可治坐骨神经痛。附注:骨伤科;腰椎问盘突出症,属于“痹症、"腰腿痛”范畴,可参考以上治疗药物。九、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俗称为"天下诸痛第一",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剧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桑椹汤,川芎天麻汤合参妙裁如桑椹50克、桑枝6条(5寸长),天麻20克、丹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15克、桃仁9克、防风15克、甘草6克。制用法:两日一剂,早晚分服,一次70亳升。功效与主治:补精益智,养血安神,散风消肿,行气活血,祛瘀止痛,适用于三叉神经痛。十、水肿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西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所出现的水肿,可参考本病治疗。防己茯苓汤,防己丸,宗师秘传水病身肿方合参妙裁药如:黄芪30克、防己50克、赤小豆30克、葶苈子(蒸熟)20克、杏仁去尖皮60枚、木通6克、桂枝15克、甘草10、大腹皮6克,绿豆去壳10克。水煎服,早晚分服,一次亳升。功效主治:水肿,眠卧不利。气急,周身洪肿,小便不利。 附:皮肤科疾病蛇串疮蛇盘(串)疮,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疱疹。此病发生突然,多发生于春秋季,常见于腰肋部,其次为胸部。此病是指以患部出现如绿豆或黄豆状的水疱,累累如串珠,排列成束状。疱液初呈透明,形似蛇的疱疹,患部伴有刺痛或者轻度风热、疲乏等。治疗:采用师承灯火法。蛇缠腰方地丁30克、黄柏15克、伏龙肝20克、龙骨15克、金银花15克、知母12克、大青叶15克、甘草6克、蚤休6克。取洞中泉水、白酒50克同煎,早晚分服,一次毫升。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治疗方法与蛇盘(串)疮合参。外用雄黄、冰片1克,使用时用棉签蘸蜂胶涂于患处,一天三次。功效与主治:解毒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肿瘤科食道癌食道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生在50岁以上男性身上,北方比南方多,临床表现:早期吞咽食物时感到不适,有食物停滞和噎塞于食管中的感觉,当病情发展至食道受损明显持续较久时,患者常吐泡沫状黏液,梗塞感加重,并可伴有前胸和后背持续性隐痛,全身情况逐渐恶化,出现脱水,体重下降等现象,严重者可有全身衰竭。药如:路路通9枚、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20克、丹参20克、柴胡10克、硼砂30克、硇砂6克、火硝9克、青礞石6克、冰片3克。将此药物混合研末,如绿豆大,每次12丸,一日三次,取洞中泉水与黄酒参半,加温送下。肝癌肝癌是发生于肝脏的一种恶性肿瘤。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肝癌系由其他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侵袭到肝脏所致。原发性肝癌可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为肝细胞型。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选用:大黄姜黄汤与化癥丹合参妙裁方药如:大黄20克、姜黄10克、黄柏15克、尔没各10克、枳实30克、五灵脂15克、炮甲10克、半枝莲30克、鳖虫9枚、龟板15克、别甲10克、莪术10克、生甘草6克。丹参9克、鸦胆子9枚、斑蝥1只。混合研末,和匀,贮瓶中密封,勿泄气。每服5克,日分两次,早晚分服,用温开水送下。(在温开水中方入少许雄黄,拌匀后服前面之水)。功效主治:破血利水,解毒止痛,软坚消结,治疗原发性肝癌。适用于肝癌及各种癌疼痛。 宫颈癌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上有縻烂型、结节型、菜花型、空洞型的不同。临床以阴道分泌物增多、出血、疼痛为主要特征。本病中医归属于"癥瘕"范畴,其病机可能与早婚、早育、慢性宫颈疾病,病毒感染等致胞脉及冲脉等部位气滞血瘀或痰湿阻滞而使腹中结块,日久恶变而成。师承药如:蜈蚣3条、全蝎6克、昆布24克、海藻20克、当归20克、半枝莲20克、续断24克、白芍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香附12克、柴胡9克、茯苓15克。山慈菇6枚、生黄芪34克,血余炭10克、薄黄炭12克。用洞中泉水煎服,一日一剂。功效主治:抗癌。适用于子宫颈癌。阴道岀血,乳房癌,宫颈癌岀血不止。 外科 疖疖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导致疖的发生。常扩展到皮下组织。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菌和表皮葡萄菌。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受到细菌的摩擦和刺激,都可导致疖的发生。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腋部、腹股沟部及会阴部和小腿。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或糖尿病病人。乳香散、二味消毒散合参外用:乳香15克,绿豆粉20克,明雄黄5克,白矾5克,涂患处。适应,疖,患处结块,疮形肿突,灼热疼痛。大黄汤内服大黄10克、甘草10克、升麻12克、黄芩10克、栀子15克、金银花6克、生黄芪9克,口服,二天一剂。功效主治与外用药雷同。疽《五十二病方》,《灵枢.痈疽》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其特点为疮肿深而重。宋以前之疽仅指无头疽,自宋《卫济宝书》始见有头疽的描述。现中医按疽病早期有头和无头而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大类。五物汤,穿山甲散,才金散合参妙裁药如:天丁15克、瓜萎1枚、乳香7克、没药15克、穿山甲7克、蛇蜕7克、天花粉30克、白及30克、姜黄12克、冰片3克、芙蓉叶30克,混合研末加蜜为丸,9克一粒,早晚分服,用洞中泉水,生水,温开水各半送下。用上药粉用嘴含润,外敷于患处,一天一次。功效主治:局部红肿,破溃化脓、头疽,状如蜂窝。高热疼痛,附骨疽,肿胀,局痛,经久不愈。宗师说:疽,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而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附骨疽初起,寒战高热,患肢剧痛、肿胀、功能受限制,破溃成脓,经久不愈,形成死骨,状似蜂窝。 儿科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于儿童,亦可见于成人。板蓝根汤、蒲公英汤、六味散合参妙裁方药如:金银花6克、板蓝根10克、薄荷5克后下、蒲公英10克、生甘草3克、大黄3克、牡蛎10克、生地12克。水煎服。早晚分服。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适用于痄腮。凉血散瘀,适用流行腮腺炎。附注:用地苦胆(九连环)磨水擦患处。打灯火联合应用效果显著。流行性腮腺炎,俗称小儿"痄腮"。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为治。宗师传承的医学秘决,如慧星闪曜在银河。今天写了一些真实的医学奥妙,其实也希望热爱中医的学子,遵师重道。宗师是面镜子,每个人都能有勇气站在镜子面前,成为一个自己灵魂的审视者,做好一生的功课,不忘救死扶伤的初心,展现真实的自己。那是一种虔诚而真实,一种与生俱来的禅定。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玉屏风滴丸中药免疫调节剂
- 下一篇文章: 生活之友喝黄芪水的12个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