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歌黄芪
北京白癜风较好 https://m-mip.39.net/nk/mip_4785551.html 黄芪(huángqí) 黄芪: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黄芪味甘,性温。甘补温升,为补气升阳的要药。卫气虚则肌表不固,可引起汗出不止,本品能补肺气固卫气,故常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若阴虚盗汗者也可应用。气充则血足,所以又能补气血,治疗因气血亏虚无力托毒排脓或不易收口生肌的痈疽疮疡等外症。因此本品是治疗气虚不可缺少的药物。 本品还有升举中气和利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中气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及虚性的风水水肿等。其补益力强,还有益气生血、益气摄血、益气行滞、益气生津的功效,用于气虚血亏证、气虚血脱证、气虚血瘀证以及气津两伤的消渴证。 黄芪生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用治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诸证。属病后气虚体弱,可与人参同用;属中气虚弱、食少便溏或泄泻,可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属气虚血亏,可与当归、熟地同用;属气虚阳衰、畏寒多汗,可与附子等温里药同用;属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常与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等同用;属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常与党参、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等同用。 治表虚自汗,多与浮小麦、牡蛎、麻黄根等同用;阴虚盗汗,多与生地、熟地、黄柏等同用。用治气血不足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多与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或熟地、当归、党参、白术、肉桂等同用,以透脓托疮,生肌收口。用治气虚失运,浮肿尿少,多与防己、白术、茯苓等同用,以加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之功。此外,治气虚血滞,半身不遂,常与地龙、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同用;治气虚津亏的消渴证,又与生地、山药、五味子、天花粉等益阴生津药同用。 中气虚弱: 1、精神不济,胃口不好。神疲乏力,精力不支,胃口不好,四肢发冷,大便先硬后软,说话声音提不起来,有些病人肝气偏旺容易发怒。 2、经常感冒,出汗异常。经常感冒,鼻塞,打喷嚏,出汗异常,头晕,气短,同时还有胸闷症状,还伴有记忆力下降、心慌等症状。 3、腰酸背痛,面色灰黑。腰酸膝软,小便频繁,大便次数很多,溏稀,常起夜,部分人会影响到性功能。如为女性,则可能出现下腹部阴冷,或月经不调。从形容上看,脸色易发黑、发暗,耳垂枯,脚后跟疼。 4、眼睛干涩,皮肤枯燥。皮肤干燥,头发容易脱落,部分病人还有两眼干涩的症状,如果心血不足,则可能伴有睡眠不好等症状。血虚的女性往往脸色不好,皮肤容易长斑。 5、好食辛辣,头重乏力。头重,提不起精神来,四肢乏力,舌苔厚腻,胃口不好,大便稀薄,突然嗜吃辛辣等口味重的食物。 6、口舌生疮,便秘易怒。多见于胃炎、脾气急躁,口舌生疮,眼睛红赤,舌质红,大便干结,心肝火旺等。 气虚血亏: 气虚血亏的症状有血虚不能濡养头目出现头昏脑胀,头重脚轻,眼睛昏花症状,血不养心,会出现心中悸动不安,失眠多梦,神疲健忘、精神恍惚,口唇、指甲、面部颜色浅淡的表现。此外,气虚血亏还会有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身体消瘦,舌体淡嫩,脉象细弱等表现。 气虚阳衰: 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心阳虚兼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肝阳虚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脾阳虚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腐吞酸。肾阳虚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肺阳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 一般10~20g,大量30~60g.黄芪生用偏于走表,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尿消肿宜生用;黄芪炙用偏于走里,补中益气升阳宜蜜炙用。 本品性质温升,可以助火,又能补气固表,故外有表邪、内有积滞、气实胸满、阳盛阴虚、上热下寒、肝旺多怒,以及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不宜服。 1.参芪膏人参、黄芪,用于病后体弱、脾气亏虚、气短乏力。 2.芪术膏黄芪、白术,用于中气虚弱、食少便溏或泄泻。 3.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用于气虚血亏证。 4.芪附汤黄芪、附子,用于气虚阳衰证。 5.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党参、甘草、当归、升麻、柴胡,用于中气下陷、脏器脱垂。 6.归脾汤见人参条。用于劳伤心脾、气血双亏所致的心悸失眠或气不摄血的便血、崩漏证。 7.牡蛎散黄芪、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用于表虚自汗证。 8.当归六黄汤当归、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用于阴虚盗汗。 9.透脓散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用于气血不足、痈疽不溃。 10.十全大补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熟地、赤芍、黄芪、肉桂、生姜、大枣,用于气血亏虚、痈疽久溃不敛。 11.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用于脾虚失运、浮肿尿少。 12.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桃仁、红花,用于气虚血滞、半身不遂。 13.玉液汤生黄芪、天花粉、葛根、知母、生山药、生鸡内金、五味子,用于消渴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5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补气疏气降气升气,这些治气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