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黄芪
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生用或蜜灸用。主产于甘肃、内蒙古、陕西、河北及东北、西藏等地。 性味、归经:甘,微温。入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拖毒生肌,利水退肿。 主治:1、黄芪为重要的补气药,适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气短、泄泻等,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灸甘草等同用;对气虚下陷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配伍,如补中益气汤。2、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配伍;用于表虚易感风寒等,可与防风、白术同用。3、补益元气而托毒,多用于气血不足,疮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久不收口等。如用于疮痈内陷或久溃不敛,可与党参,肉桂,当归等配伍;用于脓成不溃,可与白芷、当归、皂角刺等配伍。4、益气健脾,利水消肿。适用于气虚脾弱、尿不利、水湿停滞而成的水肿,常与防己、白术同用。用量:马、牛20~60g,驼30~80g,猪、羊5~15g犬5~10g,兔、禽1~2g 禁忌:阴虚火盛、邪热实证不宜用。主要成分:异黄酮、胆碱、甜菜碱、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叶酸。蒙古黄芪含β-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 药理研究:1、能加强正常心脏收缩,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心作用。2、能使冠状血管及全身末梢血管扩张,因而使血压下降。3、有利尿作用。4、有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的作用,可防止组织胺、氯仿造成的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的现象,并能使X线引起的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病理现象迅速复常。5、能使闭塞皮肤的分泌孔,抑制发汗,故有止汗作用。6、有类性激素的作用。7、对痢疾杆菌、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农大高科服务全国服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4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