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时期新陈代谢旺盛,出汗较成人多,这是正常现象。

进入秋季后,秋高气爽,气候转凉,小儿出汗理应减少,但体弱小儿仍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后明显,这种汗便称为虚汗。

由于汗多湿衣,在受冷后容易感冒,感冒后体更虚,出汗增多,便形成"恶性循环"。

中医治多汗效果好

中医认为多汗大多属于虚证。

当小儿体虚时,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致使皮肤汗孔开闭失调,不能收敛汗液,汗就容易流出。

多汗的三种类型

气虚型

最多见,小儿遍身出汗,面色萎黄,胃口不好,经常感冒,消瘦,精神不佳。

常用补气敛汗的中药,如炙黄芪10克,太子参12克,防风3克,煅牡蛎30克,山药12克,麻黄根10克,炒白术10克,煎汤,每日一剂。

阴虚型

小儿以夜间盗汗为主,常伴有低热,手足心热,午后面颊潮红,口渴,睡眠不好,大便干结,舌质红。

常用养阴敛汗的中药,如生地10克,沙参10克,鳖甲12克,五味子3克,碧桃干10克,浮小麦15克,煎汤,每日一剂。

营卫不和型

小儿白天多汗,手足不温,易感昌,或有低热,舌苔薄白。

常用调和营卫的方法,如桂枝4.5克,炒白芍10克,煅龙骨30克,糯稻根10克,炙黄芪10克,炙甘草3克。

还有一种局部多汗

手足多汗,即使冬季也是手心出汗不止,影响学习,而其他部位汗并不多。

出汗的原因多是由于先天因素或局部汗腺功能障碍所致。

可用五倍子30克,明矾10克,煎汤,待不烫后,多汗部位浸入,每次浸30分钟,每日1-2次。

其他民间验方

如用太子参30克,红枣15克,煎服,或金雀根30克,麸皮30克(布包)煎汤去渣煮瘦猪肉,连汤服用。

用五倍子粉调醋成糊状,每晚敷于脐部,连用1周。

如运用得法,皆很有效。

小儿多汗应注意什么

夏季过后,受营养不足、疾病等因素影响,小儿机体相对处于较虚弱的状态,入夜后容易多汗,此时很多家长给小儿吃补药、补品、大鱼大肉。

不管自己孩子的身体情况,让孩子食用人参、胎盘粉、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等,以“大补”。

这种想法实在是不可取,秋凉后进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势必加重脾胃的负担,甚至损害小儿正常的消化功能。

结果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食物得不到有效的消化,营养物质就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起疾病。其实,只要做到一日三餐饮食规律,高蛋白食物、谷类、蔬菜、水果粗细搭配合理,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就可以了。

多喝粥类,如黄芪红枣莲子粥,冰糖银耳粥、黑豆百合龙眼粥等等,对滋阴益气敛汗有很大的好处。此外,对多汗小儿不应给与辛辣及煎炒食品,以免辛热助汗。

要多喝水,在饮水中加入少许盐以补充汗液中失去的盐。

秋初天气仍较热,小儿刚入睡时必然多汗,不久汗渐消失,不能因此认为是多汗症而服补药。

正常乳幼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吃奶后及入睡时,在头部常微微出汗,这是正常现象。

在感冒发热时常有汗出,此时需暂停止汗药,否则发热更高。

小儿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贫血等疾病常伴有多汗,医院检查,决不要擅自服用敛汗药。

小儿出虚汗一般在初睡时最多,家长可等孩子熟睡后适当减去孩子身上的盖被。

发现出汗较多时,可用柔软的毛巾将头发、面部、身上的汗液拭干,并帮孩子侧翻身,防止身下存汗。

关闭窗子,防止对流风直吹孩子身上而着凉。

你也许还会想了解

矮小丨呕吐丨咳嗽丨常见外用药丨积食丨智力丨淋巴结肿大丨吮吸手指丨新生儿护理丨断奶丨食疗丨皮炎丨肚子痛丨西药丨中药丨小儿近视丨哮喘丨喂药技巧丨小儿包皮丨尿床丨小儿肥胖丨小儿逆反丨小儿妇科病丨恋物丨奶粉过敏丨红屁股丨婴儿猝死丨母乳喂养

本文作者:

医院时毓民教授

如果您有关于育儿相关问题

欢迎







































北京看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哪治女性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