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

  1.大承气汤和大黄牡丹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枳实、厚朴

  B.桃仁、丹皮

  C.桃仁、红花

  D.大黄、枳实

  E.大黄、芒硝

  :E

  :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

  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冲服。

  峻下热结。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舌苔焦黑燥裂,甚则起芒刺,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结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冬瓜仁半升芒硝三合

  水煎服。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加剧,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本方所治之肠痈,多由肠中湿热郁蒸,气血凝滞所致。治宜泻热祛湿,破瘀消痈。方中大黄泻热逐瘀,涤荡肠中湿热瘀结;桃仁破血润燥,与大黄合而泻热破瘀,为君药。芒硝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黄涤荡实热;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共为臣药。冬瓜仁甘寒滑利,清肠利湿,排脓消痈为佐药。

  2.下列各项,不属于健脾丸证临床表现的是

  A.脘腹痞闷

  B.大便溏薄

  C.怠惰嗜卧

  D.苔腻微黄

  E.脉象虚弱

  :C

  :健脾丸《证治准绳》

  白术二两半木香黄连甘草各七钱半白茯苓二两人参一两五钱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煨去油)各一两

  蒸饼为丸。医学教育

网整理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脾虚食积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舌苔腻而微黄,脉虚弱。

  本证由脾胃虚弱,食积内停所致。治宜健脾助运,消食和胃。方中人参、白术、茯苓健脾化湿止泻,共为君药。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化滞和胃,为臣药。肉豆蔻、山药益气健脾止泻,木香、砂仁、陈皮理气醒脾和胃,黄连清热燥湿,俱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均含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砂仁、甘草等药,皆具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可治疗脾虚夹湿之证。健脾丸因配入山楂、神曲、麦芽、黄连等药,兼具消食化滞、清热燥湿之功,宜于脾虚食积内停,生湿蕴热之证;参苓白术散因配入莲子、扁豆、薏苡仁、桔梗等药,功擅渗湿止泻,兼可保肺,宜于脾虚生湿,下渗肠道之泄泻。

  3.下列各项,不属于清气化痰丸证临床表现的是

  A.咳嗽气喘

  B.咯痰清稀

  C.胸膈痞闷

  D.舌红苔黄腻

  E.脉滑数

  :B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各一两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

  姜汁为丸。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热痰咳嗽。咳嗽痰黄,黏稠难咯,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证由痰热壅结于肺所致。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止咳。方中胆南星清热豁痰,为君药。瓜蒌仁清热化痰,黄芩清泻肺火,半夏化痰散结,降逆止呕,同为臣药。枳实行气消痞,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杏仁降气止咳,俱为佐药。以生姜汁为丸,以制半夏之毒,并增祛痰降逆之效。

  4.清气化痰丸的功用是

  A.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B.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C.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D.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E.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B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各一两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

  姜汁为丸。医学教育

网整理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热痰咳嗽。咳嗽痰黄,黏稠难咯,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证由痰热壅结于肺所致。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止咳。方中胆南星清热豁痰,为君药。瓜蒌仁清热化痰,黄芩清泻肺火,半夏化痰散结,降逆止呕,同为臣药。枳实行气消痞,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杏仁降气止咳,俱为佐药。以生姜汁为丸,以制半夏之毒,并增祛痰降逆之效。

  5.下列各项,不属于三仁汤证临床表现的是

  A.头痛恶寒

  B.面色淡黄

  C.胸闷不饥

  D.午后身热

  E.脉象濡数

  :E

  :三仁汤《温病条辨》

  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苡仁六钱半夏五钱

  水煎服。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本方是为湿温初起,湿重于热,湿热内蕴,气机失畅之证而设。治宜宣畅气机,利湿清热之法。方中滑石长于清热利湿,为君药。杏仁宣利上焦肺气以通利水道,白蔻仁畅达中焦气机以助祛湿,薏苡仁渗利下焦湿热以健脾。三仁并用,宣上畅中渗下,同为臣药。通草、竹叶渗利下焦湿热,半夏、厚朴理气和胃化湿,俱为佐药。原方以甘澜水煎服药,意在取其益脾胃而不滞邪。

  6.下列各项,不属于萆薢分清饮组成药物的是

  A.益智仁

  B.石菖蒲

  C.山药

  D.乌药

  E.盐

  :C

  :萆薢分清饮《杨氏家藏方》

  益智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

  为末。水一盏半,入盐一捻同煎。

  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虚寒白浊。小便频数,浑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

  本证由下元虚冷,湿浊下注,清浊不分所致。治宜温暖下元,利湿化浊。方中萆薢利湿分清化浊,为治小便浑浊之要药,为君药。益智仁温暖脾肾,固精缩尿,为臣药。石菖蒲芳香化浊,温肠暖胃;乌药温暖下元,行气散寒,俱为佐药。入盐煎服,取其咸以入肾,引药直达下焦,用以为使。

  7.五苓散的君药是

  A.茯苓

  B.泽泻

  C.猪苓

  D.白术

  E.桂枝

  :B

  :五苓散《伤寒论》

  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

  为散,以白饮和服,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1.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2.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3.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

  本方原治外有表证,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治以淡渗利湿,温阳化气。方中重用泽泻,利水渗湿,为君药。茯苓、猪苓助君药渗利水湿,为臣药。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合茯苓健脾制水之效益彰;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兼以解表,俱为佐药。

  四苓散,即五苓散减去桂枝,重在健脾渗湿,适宜于脾失健运,湿胜泄泻;春泽汤乃五苓散减桂枝,加人参而成,故益气补脾之功较胜,适宜于水湿停蓄而兼神疲乏力、口渴、泄泻等脾虚征象者;胃苓汤系五苓散与平胃散合方,有燥湿和中、行气利水之效,适宜于水湿内盛,气机阻滞之水肿、泄泻、腹胀、舌苔厚腻者;茵陈五苓散为五苓散与倍量茵陈相合而成,具利湿清热退黄之功,适宜于黄疸之湿重热轻证。

  猪苓汤与五苓散均含泽泻、猪苓、茯苓三药,为利水渗湿的常用方剂,皆可用于小便不利、身热口渴之证。五苓散证由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故配伍桂枝温阳化气兼解太阳未尽之邪,白术健脾燥湿,共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猪苓汤治证乃因邪气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而成里热阴虚,水湿停蓄之证,故配伍滑石清热利湿,阿胶滋阴润燥,共成利水清热养阴之方。

  8.方药配伍寓有“培土生金”之意的方剂是

  A.咳血方

  B.益胃汤

  C.麦门冬汤

  D.百合固金汤

  E.归脾汤

  :C

  :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水煎服。

  清养肺胃,降逆和中。

  

  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咳唾涎沫,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呃逆,舌红少苔,脉虚数。

  本证由肺胃阴亏,虚火上炎,气机上逆所致。治宜润肺益胃,降逆下气。方中重用麦门冬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为君药。臣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半夏虽温燥,但与大剂麦门冬相配,则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人参益气生津以补肺胃之气。粳米、大枣、甘草益气养胃,“培土生金”,共为佐药。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药性,为使药。

  9.养阴清肺汤中配伍薄荷的用意是

  A.清利头目

  B.芳香辟秽

  C.清热透疹

  D.散邪利咽

  E.疏散肝郁

  :D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大生地二钱麦冬一钱二分生甘草五分元参钱半贝母八分丹皮八分薄荷五分炒白芍八分

  水煎服。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白喉之阴虚燥热证。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期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本证之白喉为素体肺肾阴虚,复感燥气疫毒所致。治宜养阴清肺,兼散疫毒。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壮水,清热凉血,为君药。麦冬养阴润肺清热,玄参滋阴解毒利咽,同为臣药。丹皮散瘀消肿,白芍和营泻热,贝母润肺散结,薄荷散邪利咽,俱为佐药。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为使药。本方扶正与攻毒同用,标本兼顾。

  10.镇肝息风汤中配伍生麦芽的主要用意是

  A.疏肝理气

  B.健脾化滞

  C.消食和中

  D.清泄肝热

  E.疏肝和胃

  :A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怀牛膝生赭石各一两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各五钱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二钱甘草钱半

  水煎服。

  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口呙)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

  本证为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所致。方中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且补益肝肾,为君。代赭石、龙骨、牡蛎降逆潜阳,镇肝息风,为臣。佐以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泻肝阳,条达肝气,以利肝阳之平降。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合麦芽和胃调中。全方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

  11.龙骨、牡蛎同用的方剂是

  A.羚角钩藤汤

  B.镇肝息风汤

  C.天麻钩藤饮

  D.朱砂安神丸

  E.大定风珠

  :B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怀牛膝生赭石各一两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各五钱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二钱甘草钱半

  水煎服。

  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口呙)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

  12.血府逐瘀汤证的发热特征是

  A.午后低热

  B.入暮潮热

  C.身热夜甚

  D.日晡潮热

  E.夜热早凉

  :B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四钱红花当归生地黄各三钱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牛膝三钱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枳壳甘草各二钱

  水煎服。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13.七厘散的功用是

  A.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B.散瘀消肿,定痛止血

  C.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D.活血化瘀,疏肝通络

  E.活血化瘀,散结止痛

  :B

  :七厘散《同寿录》

  朱砂一钱二分麝香冰片各一分二厘乳香没药红花各一钱五分血竭一两儿茶二钱四分

  治外伤,先以药七厘,烧酒冲服,复用药以烧酒调敷伤处。

  散瘀消肿,定痛止血。

  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并治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伤轻者不必服,只用敷。

  本方所治皆为气血瘀阻,脉络受损之证。治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收敛止血。方中重用血竭活血散瘀止痛,敛疮生肌止血。红花、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消肿止痛;麝香、冰片通行经络。儿茶助君药收敛止血,并治疮肿;朱砂镇惊安神。

  14.黄土汤与理中丸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附子

  B.白术

  C.干姜

  D.生姜

  E.人参

  :B

  :黄土汤《金匮要略》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各三两灶心黄土半斤

  先将灶心土水煎过滤取汤,再煎余药,阿胶烊化冲服。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阳虚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理中丸《伤寒论》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为丸。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不欲饮食,大便稀溏,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或清稀。

  3.胸痹、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等属中焦虚寒者。

  15.厚朴温中汤的功用是

  A.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B.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C.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D.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E.消导化滞,清热利湿

  :A

  :厚朴温中汤

  厚朴姜制陈皮去白,各一两(各9g)甘草炙茯苓去皮草豆蔻仁木香各五钱(各5g)干姜七分(2g)

  合为粗散,每五钱匕(10g),水二盏,生姜三片,煮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忌一切冷物。

  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

  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沉弦。

  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16.越鞠丸的功用是

  A.行气止痛

  B.行气消痞

  C.行气散结

  D.行气解郁

  E.行气通阳

  :D

  :越鞠丸《丹溪心法》

  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

  水丸。

  行气解郁。

  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本方所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乃由情志失常,或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所致。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故治宜行气解郁为要,使气行则血行,气行则痰、火、湿、食诸郁自解。方中香附治气郁,川芎治血郁,栀子治火郁,苍术治湿郁,神曲治食郁。因痰郁由气滞湿聚而成,若气行湿化,则痰郁得解,故不另用治痰之品。

  若气郁明显者,加厚朴、枳实,以行气解郁;若血瘀明显者,加当归、丹参,以活血散瘀止痛;若火热内盛者,加黄连、黄芩,以清热泻火;若饮食积滞明显者,加麦芽、莱菔子,以消食和胃;若湿盛者,加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若痰盛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化痰。

  17.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苏子、甘草

  B.苏子、杏仁

  C.厚朴、杏仁

  D.半夏、黄芩

  E.当归、甘草

  :A

  :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白果二十一枚麻黄三钱苏子二钱甘草一钱款冬花三钱杏仁一钱五分桑白皮三钱黄芩一钱五分法制半夏三钱

  水煎服。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喘证。咳喘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本证因素有痰热,复感风寒,肺失宣降所致。治宜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清热祛痰。方用麻黄宣肺散邪,白果敛肺定喘。白果伍麻黄,一散一收,既可增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共为君药。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均为臣药。桑白皮、黄芩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紫苏子半夏各二两半川当归一两半甘草二两前胡厚朴各一两肉桂一两半

  加姜枣、苏叶,水煎服。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上实下虚喘咳证。咳喘痰多,胸膈满闷,喘咳短气,呼多吸少,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本证由肺气壅实所致。治以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重,兼顾下元。方中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厚朴下气宽胸除满,前胡下气祛痰止咳,三药助紫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当归既治咳逆上气,又养血润燥,同肉桂以温补下虚;略加生姜、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甘草、大枣和中健脾,调和药性,为使药。

  18.旋覆代赭汤中的君药是

  A.旋覆花

  B.代赭石

  C.人参

  D.半夏

  E.生姜

  :A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水煎服。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胃虚痰阻气逆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呃逆,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本证由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所致。治宜降逆化痰,益气补虚。方中重用旋覆花下气消痰,降逆止噫,为君药。代赭石质重沉降,善镇冲逆;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生姜用量独重,和胃降逆以止呕,宣散水气以祛痰,共为臣药。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补脾养胃,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

  旋覆代赭汤与吴茱萸汤均治胃虚气逆之呕吐。但旋覆代赭汤重在降逆,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吴茱萸汤重在温中降逆,主治中焦虚寒,胃气失和之呕吐。

  19.紫雪的主治病证是

  A.热闭内陷心包证

  B.痰热内闭心包证

  C.热盛动风证

  D.暑令时疫

  E.暑秽

  :C

  :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皆为凉开之常用方,有清热开窍作用,合称“凉开三宝”。相比而言,“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于痰热偏盛而神昏较重者;紫雪长于息风止痉,适于热闭神昏而见痉厥抽搐者;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于痰浊偏盛而热邪略轻者。

  20.归脾汤与天王补心丹均具有的作用是

  A.补肺

  B.养肝

  C.滋肾

  D.养心

  E.健脾

  :D

  :归脾汤《正体类要》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各一钱人参一钱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沥不止,舌淡,脉细弱。

  本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治宜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中黄芪补脾益气;龙眼肉补脾气,养心血,共为君药。人参、白术补脾益气,助黄芪补脾益气之力;当归补血养心,酸枣仁宁心安神,二药助龙眼肉补心血,安神志,均为臣药。佐以茯神养心安神;远志宁神益智;更佐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炙甘草补益心脾,并调和诸药,为佐使。姜枣调和脾胃。全方心脾同治,以补脾为主;气血双补,以补气为重。

  若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炮姜炭、艾叶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酌加生地炭、地榆炭以凉血止血。

  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

  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各五钱当归五味子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各一两生地黄四两

  为丸,朱砂水飞为衣,温水或桂圆肉煎汤送服。

  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证由心肾两亏,阴虚血少,虚火内扰所致。治宜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为君。天冬、麦冬滋阴清热;当归补血润燥;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共为臣。玄参滋阴降火;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人参补气生血,安神益智;五味子敛心气,安心神;丹参清心活血,使补而不滞;朱砂镇心安神,共为佐。桔梗载药上行,为使。

  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二方同治阴血亏虚之虚烦不眠。但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配伍二冬、玄参等大队滋阴清热药以滋补心肾之阴,以补心为主,主治以阴虚内热为主的心神不安证;柏子养心丸重用柏子仁与枸杞子配伍熟地黄、当归等,滋阴之力弱,适宜于心肾两虚之轻证。

  21.酸枣仁汤的功用是

  A.养心安神,滋阴补肾

  B.补肾宁心,益智安神

  C.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D.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E.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C

  :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

  水煎服。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本证由肝血不足,阴虚内热所致。治宜养血安神,清热除烦。方中重用酸枣仁补肝养血,宁心安神,为君药。茯苓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润燥,清热除烦,为臣药。川芎伍枣仁,辛散与酸收并用,具养血调肝之妙,为佐药。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药性,为佐使。

  22.固冲汤原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A.黄芪

  B.白术

  C.芍药

  D.山萸肉

  E.煅牡蛎

  :B

  :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白术一两生黄芪六钱龙骨牡蛎萸肉各八钱生杭芍海螵蛸各四钱茜草三钱棕边炭二钱五倍子五分

  水煎服。

  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崩漏。血崩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本证由肾虚不固,脾虚不摄所致。治当急治其标,固冲摄血为主,辅以健脾益气。方中山萸肉既补益肝肾,又收敛固涩,重用为君药。煅龙骨、煅牡蛎助君药固涩滑脱;白术、黄芪补气健脾,以复统血之权,共为臣药。生白芍补益肝肾,养血敛阴;棕榈炭、五倍子收敛止血;海螵蛸、茜草止血化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共为佐药。

  23.牡蛎散的主治病证是

  A.风寒表虚之自汗证

  B.阳明壮热之大汗证

  C.阴虚火旺之盗汗证

  D.体虚之自汗盗汗证

  E.肺卫气虚之自汗证

  :D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黄芪麻黄根牡蛎各一两

  为粗散,加小麦,水煎服。

  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体虚自汗、盗汗证。自汗,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本方证由气虚卫外不固,心阳不潜所致。治宜敛阴止汗,益气固表。方中煅牡蛎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收敛止汗,为佐药。小麦入心经,养气阴,退虚热,为佐使药。

  牡蛎散与玉屏风散均具固表止汗之功。但牡蛎散固表敛汗之力较强,主治卫气不固,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属标本兼治之法;玉屏风散健脾益气之力较大,主治表虚自汗或体虚易感风邪者,属治本之法。

  24.大补阴丸中体现“滋阴降火”配伍意义的药物是

  A.沙参、麦冬

  B.黄柏、知母

  C.熟地、山药

  D.枸杞、当归

  E.栀子、苦参

  :B

  :大补阴丸(大补丸)《丹溪心法》

  熟地黄龟板各六两黄柏知母各四两

  为末,猪脊髓适量蒸熟,捣泥,炼蜜为丸。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本证由肝肾阴虚,相火亢盛所致。治宜大补真阴以治本,降火以治标。方用熟地滋补真阴,填精益髓;龟板滋阴潜阳,补肾健骨。二药补阴固本,滋水制火,共为君药。黄柏降相火;知母泻火滋阴。二药相须为用,善清降阴虚之火,为臣药。猪脊髓补髓养阴,蜂蜜补中润燥,共增滋补真阴之效,为佐药。

  若阴虚较重者,加天门冬、玄参,滋阴并降火;遗精者加金樱子、山萸肉、沙苑子,补肾涩精;盗汗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以潜阳敛汗。

  六味地黄丸与大补阴丸均属滋阴降火之剂。但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为主,降火之功稍逊,适于阴虚而虚火较轻者;而大补阴丸滋阴与降火并重,适于阴虚火旺俱甚者。

  25.四君子汤的主治病证是

  A.脾虚湿盛证

  B.脾胃气虚证

  C.脾虚气陷证

  D.脾肾阳虚证

  E.湿热困脾证

  :B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各等分

  水煎服。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本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治宜补益脾胃之气。本方以人参为君,益气健脾。臣以白术燥湿运脾。佐以茯苓健脾利湿,又使参、术补而不滞。炙甘草益气兼调和药性,为佐使。

  异功散,本方加陈皮,功兼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六君子汤,本方加半夏、陈皮,功兼和胃燥湿,适用于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香砂六君子汤,本方加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功在益气和胃,行气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26.地黄饮子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石菖蒲、肉苁蓉

  B.生地黄、五味子

  C.巴戟天、吴茱萸

  D.干姜、炮附子

  E.石斛、生附子

  :A

  :地黄饮子(地黄饮)《圣济总录》

  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各半两

  加姜枣、薄荷水煎。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本证之“喑痱”由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阻清窍所致。治宜补养下元,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方用熟地、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共为君药。臣以附子、肉桂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壮水以济火。佐以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交通心肾。少佐薄荷解郁开窍。姜、枣和中调药,为佐使。全方标本兼治,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

  27.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A.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B.温补气血,缓急止痛

  C.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D.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E.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E

  :吴茱萸汤《伤寒论》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水煎服。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1.胃寒呕吐证。食谷欲呕,或兼胃脘疼痛,吞酸嘈杂,舌淡,脉沉弦而迟。

  2.肝寒上逆证。干呕吐涎沫,头痛,巅顶痛甚,舌淡,脉沉弦。

  3.肾寒上逆证。呕吐下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舌淡,脉沉细。

  本方主治证病机同属虚寒之邪上逆犯胃所致。治当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上可温胃寒,下可暖肝肾,又能降逆止呕,一药三擅其功而为君。重用生姜为臣,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佐以人参补益脾胃之虚;佐使以大枣,益气补脾,调和药性。全方肝、肾、胃同治,温、降、补并施。

  28.下列方中配伍炮姜炭的是

  A.逍遥散

  B.阳和汤

  C.温经汤

  D.厚朴温中汤

  E.半夏泻心汤

  :B

  :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熟地黄一两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肉桂一钱生甘草一钱炮姜炭五分

  水煎服。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阴寒证者。

  本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而成。治当温阳气,补营血以治其本;散寒邪,化痰浊,通凝滞以治其标。方以熟地黄温补营血,补肾填精;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合而为君。臣以肉桂、姜炭温阳散寒通脉。佐以辛温之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结。更佐少量麻黄宣通肌腠,伍肉桂、姜炭温散寒凝。使以生甘草解毒而调和药性。本方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脉兼施,温补而不恋邪,辛散而不伤正。

  阳和汤与仙方活命饮均可治疮疡痈肿。但阳和汤所治属阴寒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而成,方以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脉兼施。仙方活命饮所治则属阳热证,多由热毒内壅,血瘀痰结气滞而成,方于清热解毒之中,伍以活血行气、散结消肿之品。

  29.白虎汤和竹叶石膏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甘草、粳米、石膏

  B.甘草、粳米、竹叶

  C.麦冬、人参、竹叶

  D.半夏、麦冬、黄连

  E.麦冬、石斛、半夏

  :A

  :白虎汤《伤寒论》

  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

  以水煮米熟汤成,温服。

  清热生津。

  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麦冬一升人参二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半升

  水煎服。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30.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功用是

  A.清暑益气,和胃止呕

  B.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C.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D.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E.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C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水煎服。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本证由暑热耗伤气津所致。治当清热解暑,养阴生津。方中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共为君药。荷梗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泻火以助清热之力;知母泻火滋阴;竹叶清热除烦,均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用为佐使药。

  清暑益气汤与竹叶石膏汤皆可治暑热耗伤气津之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脉虚数等。但竹叶石膏汤以石膏与麦冬为主,功善清热泻火养阴,辅以人参、半夏调和脾胃,重在清解余热,兼以益气生津和胃。清暑益气汤以西洋参、石斛、麦冬为主,功善补养气阴,重在益气养阴生津。

  31.苇茎汤的功用是

  A.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B.宣肺止咳,祛痰排脓

  C.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D.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E.清金降火,化痰止嗽

  :D

  :苇茎汤《外台秘要》引自《古今录验方》

  苇茎一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个瓜瓣半升

  水煎服。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肺痈之痰热瘀血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方主治之肺痈由热毒壅肺,痰瘀互结所致。治宜清肺化痰,逐瘀排脓。君药苇茎,善清肺热,为治肺痈要药。薏苡仁清肺热以排脓;瓜瓣清热化痰,利湿排脓,共为臣药。桃仁活血逐瘀,可助消痈,为佐药。

  32.立法用药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方剂是

  A.败毒散

  B.黄芩汤

  C.芍药汤

  D.白头翁汤

  E.葛根芩连汤

  :C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一两当归黄连各半两槟榔木香甘草(炙)各二钱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

  水煎服。

  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本证由湿热壅滞肠中,气血失调所致。治宜清热燥湿,调和气血。黄连、黄芩燥湿清热,合而清肠中湿热,为君。重用芍药养血和营,柔肝缓急;配以当归养血活血,即“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木香、槟榔行气导滞,乃“调气则后重自除”之理。四药调和气血,为臣药。佐入大黄泻热导滞,兼破瘀活血,属“通因通用”之法。少佐肉桂,取其辛热之性,既防苦寒药伤中及冰伏湿遏,又助归芍以行血。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配能缓急止痛。本方清热燥湿与攻下积滞合用,柔肝理脾与调气和血并施。

  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同治痢疾。但芍药汤用黄芩、黄连等清热燥湿止痢之品配伍行气调血药,主治湿热并重、气血不和之痢疾,症见便脓血,赤白相兼。白头翁汤用白头翁等清热凉血止痢之品,主治热重于湿、热毒深陷血分之痢疾,症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

  33.方药配伍体现“以泻代清”特点的方剂是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凉膈散

  E.导赤散

  :D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大黄朴硝甘草(爁)各二十两山栀子仁薄荷叶黄芩各十两连翘二斤半

  加白蜜、竹叶少许,水煎服。

  泻热通便,清上泻下。

  上中二焦火热证。烦躁口渴,面热头昏,舌肿目赤,口舌生疮,咽痛鼻衄,或睡卧不宁,谵语狂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本证由脏腑郁热,聚于胸膈所致。治宜泻火通便,清上泻下。方中重用连翘清热解毒,祛上焦之热,为君药;黄芩清胸膈郁热;山栀子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泻代清”,共为臣药。薄荷、竹叶轻清上疏,兼有“火郁发之”之义;白蜜少许,润燥生津,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全方清上与泻下并行,所谓“以泻代清”之法。

  34.小柴胡汤证的发热特征是

  A.身热夜甚

  B.入暮潮热

  C.往来寒热

  D.日晡潮热

  E.夜热早凉

  :C

  :小柴胡汤《伤寒论》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去滓再煎,温服。

  和解少阳。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本证由邪入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所致;或妇人经水适断,邪热乘虚传入血室,热与血结,少阳经气不利。邪在表里之间,治宜和解之法。本方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方中柴胡透少阳之邪,又疏散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清泻少阳之热,为臣药。柴胡与黄芩相伍,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又佐入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生姜、大枣合用,又可调和脾胃,兼顾表里。炙甘草助人参、大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

  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生津止渴;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气滞痰凝,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35.方药配伍寓有“辛开苦降”之意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

  B.半夏泻心汤

  C.桂枝汤

  D.芍药汤

  E.泻白散

  :B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三两

  水煎服。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本证由外邪乘虚入内,中虚失运,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心下所致。治宜寒热平调,散结消痞。方中以半夏为君,散结除痞,降逆止呕。臣以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泻热开痞。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体现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之配伍特点。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意在和胃而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适于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之痞证。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重在调中补虚,适于胃气虚弱,寒热错杂之痞证。

  36.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陈皮、大枣

  B.竹茹、黄芩

  C.半夏、甘草

  D.黄芩、青黛

  E.枳壳、滑石

  :C

  :小柴胡汤《伤寒论》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去滓再煎,温服。

  和解少阳。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本证由邪入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所致;或妇人经水适断,邪热乘虚传入血室,热与血结,少阳经气不利。邪在表里之间,治宜和解之法。本方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方中柴胡透少阳之邪,又疏散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清泻少阳之热,为臣药。柴胡与黄芩相伍,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又佐入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生姜、大枣合用,又可调和脾胃,兼顾表里。炙甘草助人参、大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

  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生津止渴;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气滞痰凝,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三钱(包)

  水煎服。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本证为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治宜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方中青蒿之嫩芽既清透少阳邪热,又辟秽化湿;黄芩善清胆热,并能燥湿。两药相合,既清少阳之热,又祛少阳之湿,共为君药。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赤茯苓清热利湿,健脾和胃,为臣药。枳壳行气宽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共为佐药。碧玉散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去,用为佐使药。‘

  37.下列各项,不属于黄龙汤证临床表现的是

  A.自利清水

  B.腹痛拒按

  C.身热口渴

  D.神疲少气

  E.脉象沉实

  :E

  :黄龙汤《伤寒六书》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人参甘草

  加桔梗一撮、生姜三片、大枣两枚水煎,芒硝冲服。

  攻下热结,补气养血。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黑,脉虚。

  本证因邪热与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气血不足所致。治当泻热通便,补气养血。方中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攻下热结,荡涤肠胃实热积滞,急下存阴。人参、当归益气补血,使攻邪不伤正。桔梗开肺气以利大肠,与大黄配伍,上宣下通,以降为主。姜、枣、草补益脾胃,甘草又能调和诸药。

  新加黄龙汤取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配伍玄参、麦冬、生地、海参滋阴增液,人参、当归、甘草益气养血。新加黄龙汤攻下之力较缓,而滋阴增液之力较强,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里实而兼气阴不足之便秘。

  38.下列各项,属于麻子仁丸主治病证的是

  A.气虚便秘

  B.血虚便秘

  C.阴虚便秘

  D.肾虚便秘

  E.脾约便秘

  :E

  :麻子仁丸(脾约丸)《伤寒论》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大黄一斤厚朴一尺杏仁一升

  炼蜜为丸。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脾约证。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本证由肠胃燥热,津液不足,肠失濡润所致。治宜润肠泻热,行气通便。方中麻子仁滋脾润肠而通便,为君药。大黄泻热通便;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里,共为臣药。枳实下气破结,厚朴行气除满。二者相伍,破结除满,以加强降泄通便之功,共为佐药。蜂蜜为使,润肠通便,又调和诸药。

  39.十枣汤服用的最佳时间是

  A.饭后服

  B.饭前服

  C.睡前服

  D.不拘时服

  E.清晨空腹服

  :E

  :十枣汤《伤寒论》

  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

  捣为散。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内药末。

  攻逐水饮。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实水。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本证由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或水饮泛溢肢体所致。治宜攻逐水饮。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为君药。大戟善泻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为臣药。以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既可益气护胃,培土制水,使下不伤正,又可缓和诸药毒峻之性。四药合用,共成峻下逐水之剂。

  本方药性峻猛,孕妇禁用,年老体弱者慎用。宜清晨空腹时服用,并从小量开始,据病情增减用量。若服后虽泻不爽,水饮未尽,次日可渐加量再服,以快利为度;若体虚邪实者,可与健脾补益之剂交替使用;若服药得快利后,当食粥以保养脾胃。

  40.败毒散的功用是

  A.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B.益气解表,祛湿和胃

  C.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D.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E.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C

  :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各三十两

  散剂。加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服。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风寒湿。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41.小青龙汤中主要起温肺化饮作用

  A.麻黄、细辛

  B.干姜、细辛

  C.干姜、细辛、五味子

  D.桂枝、细辛、法半夏

  E.麻黄、桂枝、炙甘草

  :B

  :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

  水煎服。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本证由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治宜解表散寒与温化寒饮并举。方中麻黄、桂枝共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麻黄又能宣肺而平喘,桂枝温阳以化饮。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有散有收,既可增止咳平喘之力,又可制约诸药辛散太过,防止温燥药伤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为佐使,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药性。本方配伍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42.由大承气汤化裁为小承气汤属于

  A.药味加减的变化

  B.药量增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

  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

  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

  :D

  :药味加减的变化。方剂中药味的增减,必然使方中药物间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方剂的功效相应发生变化。

  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

  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冲服。

  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为大承气汤类方。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后纳芒硝,大黄与甘草同煎,泻下之力较大承气汤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43.被誉为“久泻久痢之涩肠止泻之圣药”的是

  A.罂粟壳

  B.五倍子

  C.肉豆蔻

  D.五味子

  E.赤石脂

  :A

  :罂粟壳

  功效: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应用:

  1.久泻,久痢。能固肠道,涩滑脱,《本草纲目》称“为涩肠止泻之圣药”,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2.肺虚久咳。有较强的敛肺气、止咳逆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不止之证。

  3.胃痛,腹痛,筋骨疼痛。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作用,用治上述诸痛较剧者。

  用法用量:煎服,3~6g.止咳蜜炙用,止血止痛醋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过量或持续服用易成瘾。咳嗽或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44.芡实具有的功效是

  A.补脾益气

  B.益气养阴

  C.益肾固精

  D.健脾利水

  E.补气升阳

  :C

  :芡实

  功效: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应用:

  1.遗精滑精。善能益肾同精。治肾虚不固之腰膝酸软,遗精滑精者,常与金樱子相须而用。

  2.脾虚久泻。既能健脾除湿,又能收敛止泻,可用治脾虚湿盛,久泻不愈者,常与白术、茯苓、扁豆等药同用。

  3.带下。能益肾健脾,收敛固涩,除湿止带,为治疗带下证之佳品。治脾肾两虚之带下清稀,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药同用。

专业实践能力

A型题

  1.下列错误论述中成药的是

  A.以中药材为原料,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有规定的处方与制法

  C.都属于非处方药

  D.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

  E.有特有的名称

  C

  中成药系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研究论述中成药组方原理、剂型选择、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内容的学科,称为中成药学。

  2.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

  A.法国药典

  B.佛洛伦斯药典

  C.国际药典

  D.美国药典

  E.新修本草

  E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国家药典的国家。唐代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新修本草》或《唐本草》,是我国由政府颁布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它比欧洲年出版的地方性药典《佛洛伦斯药典》早多年,比欧洲第一部国家药典《法国药典》早多年。

  3.药品生产和质量全面管理的通用准则是

  A.药典

  B.部颁标准

  C.局颁标准

  D.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质量管理规范

  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E

  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简称GMP)系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保证生产优质药品的一整套规范化的管理方法。按GMP要求,对药品生产的车间、设备、卫生、原料、生产操作、生产管理、质量检查、包装、仓储、人员培训、销售记录等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均有明确的规定和严密的监控。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全面管理的通用准则,是医药工业新建、改造的依据。

  4.灭菌能力强,公认为最可靠的灭菌方法是

  A.干热灭菌法

  B.热压灭菌法

  C.低温间歇灭菌法

  D.流通蒸气灭菌法

  E.煮沸灭菌法

  B

  热压灭菌法:本法系在热压灭菌器内,利用高压饱和水蒸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该法是最可靠的灭菌方法,特别适用于输液剂。

  5.下列哪个方面不是药物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A.操作人员

  B.药用辅料

  C.制药设备

  D.制药环境

  E.外包装材料

  E

  中药制剂主要的污染途径有:

  (1)原料药:主要指植物类和动物类药材,如含糖量较高的根茎类药材和含脂肪较多的动物类药材利于微生物和螨的生长繁殖,均直接携带多种微生物和螨。

  (2)辅料:如水、蜂蜜、淀粉等常用辅料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

  (3)制药设备和器具:如粉碎机、混合机、制丸机、压片机及各种盛装物料的料桶和器具等均有可能带人微生物,成为细菌污染源。

  (4)环境空气:空气中的尘粒承载多种微生物,形成不洁的环境。

  (5)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的手、外表皮肤、毛发及穿戴的鞋、帽和衣服上都带有微生物。

  (6)包装材料:玻璃瓶、塑料袋、包装纸等均可能带入微生物。

  6.樟脑、冰片宜采取的粉碎方法为

  A.混合粉碎

  B.水飞法

  C.超微粉碎

  D.加液研磨粉碎

  E.低温粉碎

  D

  加液研磨法

  系将药料先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液体后进行研磨,直至药料被研细为止。研樟脑、冰片、薄荷脑等药时,常加入少量乙醇;研麝香时,则加入极少量水。常采用“轻研冰片,重研麝香”的原则。

  7.下列可以对原料药材进行细胞粉碎的粉碎方法为

  A.低温粉碎

  B.加液研磨粉碎

  C.串料粉碎

  D.超细粉碎

  E.混合粉碎

  D

  超细粉碎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粉碎技术。一般粉碎方法可将原料药材粉碎至目左右(75μm),而超细粉碎可将原料药材进行细胞级粉碎,达到破壁。粉体粒径为1~1OOmm的称为纳米粉体;粒径为0.1~1μm的称为亚微米粉体;粒径大于1μm的称为微米粉体,常用于灵芝孢子等贵重药物。

  8.复方制剂中的多数药材粉碎时采用。粉碎与混合操作一并进行,效率高

  A.加液研磨法

  B.水飞法

  C.超微粉碎法

  D.低温粉碎

  E.混合粉碎

  E

  混合粉碎系将处方中药物经过适当处理后,全部或部分药物掺合在一起共同粉碎。复方制剂中的多数药材均采用此法粉碎。粉碎与混合操作一并进行,效率高。

  9.含有毒性药物散剂为使分剂量制备准确,常采用的方法是

  A.目测法

  B.圆锥法

  C.容量法

  D.分布法

  E.重量法

  E

  分剂量系指将混合均匀的散剂,按照所需剂量分成相等重量份数的操作。根据散剂的性质和数量的不同可选用以下方法:

  (1)目测法:即先称取10份总量的散剂,根据眼力估量分成10等份。此法简便易行,适于药房小量配制,但误差较大,可达10%~20%.毒性药或贵重细料药散剂不宜使用此法。

  (2)重量法:按规定剂量用手秤或天平逐包称量。此法剂量准确,但效率低。含毒性药及贵重细料药散剂常用此法。

  (3)容量法:为目前应用最多的分剂量法。常用的散剂分量器是以木质、牛角、金属或塑料制成的一种容量药匙。有的在匙内装有活动楔子,用以调节所需剂量。大量生产时用散剂自动分量机及散剂定量包装机。容量法适用于一般散剂分剂量,方便,效率高,且误差较小。

  10.回流提取法的特点为

  A.采用超临界流体

  B.根据道尔顿定律

  C.溶剂循环使用

  D.适用于含热敏性成分药材的提取

  E.提取液受热时间短

  C

  回流法系指用乙醇等挥发性有机溶剂浸提饮片有效成分,浸提液被加热,溶剂馏出后又被冷凝流回浸出器中浸提饮片,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提取完全的方法。该法由于浸提液受热时间较长,故只适用于受热稳定的药料的浸出。

  (1)回流热浸法:回流热浸法系指将饮片或粗颗粒置多能提取罐中,加规定浓度和体积的溶剂,夹层蒸汽加热,循环回流提取。待浸提成分扩散平衡时更换新鲜溶剂,一般提取2~3次。

  (2)回流冷浸法:回流冷浸法系指将饮片或粗颗粒置循环回流冷浸装置(俗称索氏提取罐)的浸出罐内,由贮液罐经阀门加入乙醇,待浸出液没过药面并充满虹吸管时,则自动虹吸入蒸发锅中,乙醇在锅内受热沸腾蒸发至冷却器冷凝后又流人贮液罐,再由阀门进入浸出罐内,反复浸提饮片。

  11.提取药材中的香豆素、内酯等成分,采用的乙醇浓度一般为

  A.90%

  B.70%~90%

  C.50%~70%

  D.40%~50%

  E.20%~30%

  B

  乙醇为半极性溶剂,溶解性能界于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之间。既可以溶解某些水溶性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苷类、糖等;又能溶解一些极性小的成分,如树脂、挥发油、内酯、芳烃类化合物等,少量脂肪也可被乙醇溶解。浓度在90%以上乙醇适于浸提挥发油、树脂、叶绿素等;70%~90%乙醇适于浸提香豆素、内酯、某些苷元等;50%~70%乙醇适于浸提生物碱、苷类等;50%以下乙醇可浸提一些极性较大的黄酮类、生物碱及其盐等;乙醇浓度达40%时,能延缓酯类、苷类等药物成分的水解,增加制剂的稳定性;20%以上乙醇具有防腐作用。

  12.主要用于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是

  A.盐析法

  B.醇提水沉法

  C.回流法

  D.渗漉法

  E.水提醇沉法

  A

  蛋白质的盐析法: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

  13.中药糖浆剂的含蔗糖量不低于(g/ml)

  A.25

  B.35

  C.45

  D.55

  E.60

  C

  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饮片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除另有规定外,中药糖浆剂中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其蔗糖浓度为85%(g/ml)或64.71%(g/g)。因糖浆剂含有糖或芳香性矫味剂,可掩盖药物的苦昧或其他不良气味,深受儿童患者欢迎。

  14.需要做含甲醇量测定的制剂是

  A.煎膏剂

  B.酒剂

  C.浸膏剂

  D.中药合剂

  E.糖浆剂

  B

  酒剂又名药酒,系指饮片用蒸馏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供内服或外用。酒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酒辛甘大热,能行血通络,散寒,故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等方剂常制成酒剂。内服酒剂以谷类酒为原料。酒剂制备简便,易于保存,但儿童、孕妇以及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不宜使用。

  酒剂在贮存期间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乙醇含量检查,须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甲醇量、总固体、装量及微生物限度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制剂通则的有关规定。

  15.通常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不包括

  A.加增溶剂

  B.加助溶剂

  C.降低温度

  D.制成盐类

  E.应用混合溶剂

  C

  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称为增溶。增溶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缔合形成胶束后的重要特性,具有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被增溶药物根据其极性大小不同,进入胶束的不同部位,从而使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二种物质的加入而使其在水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助溶,加入的第二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助溶剂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与难溶性药物之间可通过:①形成可溶性络合物;②形成有机分子复合物;③经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类等方式使其溶解度增加。例如,复方碘溶液中,碘化钾为助溶剂,因其与碘形成分子间络合物而起到助溶作用。

  16.乳剂的制备方法不包括

  A.干胶法

  B.湿胶法

  C.新生皂法

  D.分散法

  E.机械法

  D

  乳浊液型药剂的制法

  (1)干胶法:系指将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应掌握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乳化植物油时一般为4:2:1,乳化挥发油时为2:2:1,乳化液状石蜡时为3:2:1.

  (2)湿胶法:系指将油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水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油、水、胶的比例与干胶法相同。

  (3)新生皂法:系指经搅拌或振摇使两相界面生成乳化剂,制成乳剂的方法,例如石灰擦剂的制备。

  (4)两相交替加入法:系指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加入油或水,边加边搅拌,制成乳剂的方法。

  (5)机械法:系指采用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乳剂的方法。用机械法乳化,一般可不考虑混合次序。

  乳剂中添加药物的方法为:若药物能溶于内相或外相,可先溶于内相或外相中,然后制成乳剂;若药物在两相中均不溶解,可加入亲和性大的液相中研磨混合后,再制成乳剂,也可以在制成的乳剂中研磨药物,使药物分散均匀。

  17.具有临界胶束浓度是

  A.溶液的特性

  B.胶体溶液的特性

  C.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

  D.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E.亲水胶的特性

  C

  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在低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单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当浓度增加至一定范围时,表面活性剂分子急速地聚集形成分子或离子的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束或胶团。在水溶液中,胶束中各分子的亲水基向外对着水,疏水基互相靠近缔合于内,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18.采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是利用热原的

  A.水溶性

  B.耐热性

  C.滤过性

  D.不挥发性

  E.被吸附性

  D

  不挥发性

  热原具有不挥发性,但可溶于水蒸气所夹带的雾滴而带入蒸馏水中,因此,蒸馏水器上附有隔沫装置。

  19.驱除注射剂安瓿空间的空气,可以采取

  A.通入惰性气体

  B.加入盐酸普鲁卡因

  C.加入焦亚硫酸钠

  D.通入纯净空气

  E.加入卵磷脂

  A

  。通入惰性气体

  常用高纯度的氮或二氧化碳置换药液或容器中的空气。使用二氧化碳时,应注意对药液pH值的影响。

  此外还可采用降低温度、避光、调节适宜的pH值等措施。要点三抑制微生物增殖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多剂量包装的注射剂可加入适宜的抑菌剂,常用抑菌剂为0.5%苯酚、0.3%甲酚等,加有抑菌剂的注射液仍应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灭菌。静脉输液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射液,均不得加入抑菌剂。除另有规定外,一次注射量超过15m1的注射液,不得添加抑菌剂。

  20.亚硫酸钠在注射剂中作为

  A.pH调节剂

  B.金属离子络合剂

  C.稳定剂

  D.抗氧剂

  E.渗透压调节剂

  D

  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一般用量为0.1%~0.2%.其中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常用于偏碱性药液,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常用于偏酸性药液。

  21.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中

  A.皂化值越低越好

  B.皂化值越高越好

  C.酸值越高越好

  D.酸值越低越好

  E.碘值越高越好

  D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1)无菌:注射剂成品中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2)无热原:供静脉注射和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必须符合无热原的质量指标。

  (3)澄明度:按照澄明度检查的规定,应符合规定要求。

  (4)pH值:一般注射剂要求pH4~9,脊椎腔注射剂要求pH5~8.

  (5)渗透压:注射剂要求有一定的渗透压。供静脉注射和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应当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接近。否则,低渗溶液会造成红细胞胀破、溶血;高渗溶液会使红细胞萎缩。

  (6)安全性:注射剂安全试验包括刺激性试验、溶血试验、过敏试验、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等。

  (7)稳定性:在制备、贮藏、使用过程中,注射剂要求具有必要的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有明确的有效期。

  22.软膏中常用硅油作为油脂性基质的主要原因

  A.亲水性强

  B.无刺激性

  C.不污染衣物

  D.易涂布

  E.疏水性强

  E

  硅酮类基质为有机硅氧化物的聚合物,俗称硅油。常用二甲聚硅与甲苯聚硅,其黏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加。疏水性强,与羊毛脂、硬脂酸、聚山梨酯等均能混合。本品对皮肤无刺激性,润滑而易于涂布,不污染衣物。与油脂性基质合用制成防护性软膏,用于防止水性物质及酸、碱液等刺激或腐蚀。

  23.下列错误论述眼膏剂的是

  A.应均匀、细腻

  B.在洁净、无菌条件下制备

  C.易涂布于眼部,便于药物分散和吸收

  D.对眼部无刺激性,无微生物污染

  E.不溶性药材应用适宜的方法制成细粉

  E

  眼膏剂系指由饮片提取物、饮片制成的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半固体制剂。眼膏剂的基质应均匀、细腻、无刺激性,并易涂布于眼部,便于药物分散和吸收。不溶性饮片应用适宜的方法制成极细粉,基质在配制前应滤过并干热灭菌。除另有规定外,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5g.

  24.橡胶膏剂的制备方法为

  A.溶剂法

  B.研合法

  C.熔合法

  D.乳化法

  E.热熔法

  A

  橡胶膏剂的制法

  1.溶剂法

  制备过程可分为提取药料、制备膏料、涂布膏料、回收溶剂、切割加衬、包装等步骤。即将生胶洗净,在50℃~60℃加热干燥或晾干,切成适宜大小的条块,在炼胶机中塑炼成网状胶片,消除静电18~24小时后,浸人适量的溶剂汽油中,浸泡至完全溶胀成凝胶状,移人打膏桶内搅拌3~4小时后,依次加入凡土林、羊毛脂、松香、氧化锌等制成基质,再加入药物,继续搅拌约4小时,待已成均匀膏浆时,以七号筛滤过,滤出的膏浆即膏料。经涂布、切割、加衬、包装,即得。

相关专业知识

一、A

1.下列对药品广告管理的论述错误的是

A.药品广告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

品广告批准文号

B.处方药可以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的医学、药学专业

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

C.药品广告的内容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新药证书为准,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

D.药品广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合法

E.不得利用国家机关、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或者专家、学者、医师、患者的名义和形象

作证明

:C

:药品广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为准。

2.下列错误论述医疗机构药剂管理规定的是

A.医疗机构配制制剂,需要取得省级药监部门发给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B.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供应少、供应不足的品种

C.配制的制剂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

D.不得在市场销售

E.调配处方,必须核对,对处方中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

:B

: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和科研需要,依照规定的药品生产工艺规程配制的符合质量标准的药物制剂。

3.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至少保存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E.7年

:B

:处方应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至少保存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戒毒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

4.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包括

A.静脉输液

B.麻醉药品

C.精神药品

D.医药用毒性药品

E.放射性药品

:A

: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5.药品标签使用注册商标的,应当印刷在药品标签的边角,含文字的,其字体以单字面积计不得大于通用名称所用字体的

A.1/2

B.1/4

C.1/5

D.1/10

E.1/3

:B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中禁止使用未经注册的商标以及其他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名称。药品标签使用注册商标的,应当印刷在药品标签的边角,含文字的,其字体以单字面积计不得大于通用名称所用字体的四分之一。

6.对于竖版标签,药品通用名称必须在()范围内显著位置标出

A.上三分之一

B.下三分之一

C.中三分之一

D.左三分之一

E.右三分之一

:E

:药品通用名称应当显著、突出,其字体、字号和颜色必须一致,并符合以下要求:

①对于横版标签,必须在上三分之一范围内显著位置标出;对于竖版标签,必须在右三分之一范围内显著位置标出。

②不得选用草书、篆书等不易识别的字体,不得使用斜体、中空、阴影等形式对字体进行修饰。

③字体颜色应当使用黑色或者白色,与相应的浅色或者深色背景形成强烈反差。

④除因包装尺寸的限制而无法同行书写的,不得分行书写。

7.按照《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药品说明书的具体格式、内容和书写要求由本企业制定并发布

B.药品说明书应当列出全部活性成分或者组方中的全部中药药味,注射剂和非处方药还应当

列出所用的全部辅料名称

C.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再评价结果等信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可以要求药

品生产企业修改药品说明书

D.药品说明书获准修改后,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将修改的内容立即通知相关药品经营企业、使

用单位及其他部门,并按要求及时使用修改后的说明书和标签

E.药品说明书核准日期和修改日期应当在说明书中醒目标示

:A

:药品说明书应当包含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用以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品。药品说明书的具体格式、内容和书写要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发布。

药品说明书对疾病名称、药学专业名词、药品名称、临床检验名称和结果的表述,应当采用国家统一颁布或规范的专用词汇,度量衡单位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8.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为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E.30年

:B

: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为10年,保护期限从专利申请之日起算。

9.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为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E.30年

:B

:发明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专利保护期限为10年。专利权是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法律规定,根据法定程序赋予专利权人的一种专有权利。

10.重大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对外交流,中外合作研究中医药技术,应当获得批准的部门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

B.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

D.国家中医药管理的部门

E.国家知识产权局

:C

:重大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对外交流,中外合作研究中医药技术,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批准,防止重大中医药资源流失。

11.承担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除了要求应当从事中医药专业工作一定年限以外,还要求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年限为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E.30年

:B

:承担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技术专长和良好的职业品德;

(二)从事中医药专业工作30年以上并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年以上。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的继承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良好的职业品德;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育、科研机构从事中医药工作,并担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12.依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规定,下列有关药品零售说法正确的是

A.营业时间内,必须有执业药师在岗,并佩戴标明姓名、执业药师或其技术职称等内容的

胸卡

B.销售药品时,应由执业药师或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并签字后,方可依据处方调配、销售

药品

C.顾客没有处方可以购买处方药,但是执业药师或药师应对药品的购买和使用进行指导

D.药品可以采用开架自选销售的方式

E.药品可以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销售等方式

:B

:药品零售企业和零售连锁门店在营业时间内,应有执业药师或药师在岗,并佩戴标明姓名、执业药师或其技术职称等内容的胸卡。销售药品时,应由执业药师或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并签字后,方可依据处方调配、销售药品。如顾客要求,执业药师或药师应负责对药品的购买和使用进行指导。

13.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根据所经营药品的贮存要求,设置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仓库,各库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A.50%~60%

B.30%~50%

C.40%~80%

D.45%~75%

E.35%~65%

:D

: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应根据所经营药品的储存要求,设置不同温、湿度条件的仓库。其中冷库温度为2~10℃;阴凉库温度不高于20℃;常温库温度为0~30℃;各库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因为库房内的温湿度容易受库外温湿度的影响,所以调控药品仓库温湿度的基本原则是当库内的温湿度适宜药品储存时,就要设法防止库外气候对库内的不利影响;当库内的温湿度不适宜药品储存时,就要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库内的温湿度。

14.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为

A.国药准字H(Z、S、J)+4位年号+4位顺序号

B.国药准字H(Z、S)+4位年号+4位顺序号

C.H(Z、S)+4位年号+4位顺序号

D.H(Z、S)C+4位年号+4位顺序号

E.国药证字H(Z、S)+4位年号+4位顺序号

:A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H(Z、S、J)+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

《进口药品注册证》证号的格式为:H(Z、S)+4位年号+4位顺序号;《医药产品注册证》证号的格式为:H(Z、S)C+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

15.申请人完成药物临床试验后,应当填写《药品注册申请表》,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申请生产的申报资料,并同时向哪个部门报送制备标准品的原材料及有关标准物质的研究资料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D.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E.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E

:申请人完成药物临床试验后,应当填写《药品注册申请表》,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申请生产的申报资料,并同时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报送制备标准品的原材料及有关标准物质的研究资料。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出具药品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不符合要求的,出具药品注册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16.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申请新药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

B.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C.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

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

D.Ⅱ期临床试验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

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

E.Ⅳ期临床试验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药物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病例组数20-30例。

Ⅱ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该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病例组数≥例。

17.药品注册过程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非临床研究、临床试验进行

A.飞行检查

B.现场核查、有因核查,以及批准上市前的生产现场检查

C.现场检查和药品抽查

D.GMP检查

E.GLP检查

:B

药品注册过程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非临床研究、临床试验进行现场核查、有因核查,以及批准上市前的生产现场检查,以确认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获得生产或者销售含有新型化学成份药品许可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提交的自行取得且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批准该许可之日起6年内,对未经已获得许可的申请人同意,使用其未披露数据的申请不予批准;但是申请人提交自行取得数据的除外。

18.依照《药品召回管理办法》规定,药品安全隐患的评估内容不包括

A.该药品引发危害的可能性,以及是否已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

B.对主要使用人群的危害影响

C.对特殊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危害影响

D.该药品危害对企业的影响和后果

E.危害的严重与紧急程度及危害导致的后果

:D

:药品安全隐患调查的内容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包括:

(一)已发生药品不良事件的种类、范围及原因;

(二)药品使用是否符合药品说明书、标签规定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的要求;

(三)药品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药品生产过程是否符合GMP等规定,药品生产与批准的工艺是否一致;

(四)药品储存、运输是否符合要求;

(五)药品主要使用人群的构成及比例;

(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批次、数量及流通区域和范围;

(七)其他可能影响药品安全的因素。

药品安全隐患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该药品引发危害的可能性,以及是否已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

(二)对主要使用人群的危害影响;

(三)对特殊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危害影响,如老年、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外科病人等;

(四)危害的严重与紧急程度;

(五)危害导致的后果。

19.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向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汇总报告的周期为

A.每季度汇总报告一次

B.每半年汇总报告一次

C.每年汇总报告一次

D.每三年汇总报告一次

E.每五年汇总报告一次

:C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定期汇总表》的形式进行年度汇总后,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对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每年汇总报告一次;对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在首次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有效期届满当年汇总报告一次,以后每5年汇总报告一次。

20.《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是

A.中国境内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

B.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中药专业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

C.中国境内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

D.中国境内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

E.中国境内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药品监督

管理行政和技术监督部门

:A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本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21.处方管理办法适用的范围不包括

A.开具处方的人员

B.审核处方的人员

C.调剂处方的人员

D.保管处方的人员

E.使用处方的患者

:E

:本办法所称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本办法适用于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22.医疗机构药事管医院的药学部门建立的药学工作模式应当

A.以药品合格为中心

B.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

C.医院药品收入为中心

D.以医师为中心

E.以病人为中心

:E

: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23.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的药品进行质量检验,其检验应当

A.批批检验

B.每2批检验

C.每3批检验

D.每日检验

E.每班次检验

:A

:必须逐批次对成品进行检验,并保留每个批次的检验记录,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

24.按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甲类非处方药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配备

A.药士以上职称人员

B.执业药师

C.主管药师以上职称人员

D.用药咨询人员

E.专职采购人员

:B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将执业药师作为药店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重要条件之一,并进一步规定了执业药师在零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业务中的职责。

25.《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规定,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

A.药剂士

B.副主任药师

C.主管药师

D.主任药师

E.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

:E

: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的药学技术人员)。执业药师证书应悬挂在醒目易见的地方,执业药师应佩戴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等内容的胸卡。

26.国家药物政策包括

A.基本药物,价格合理,政策支持,储存体系,质量保证,合理用药

B.基本药物,价格低廉,财政支持,供应体系,质量保证,合理用药

C.基本药物,价格合理,政策支持,供应体系,质量稳定,合理用药

D.基本药物,价格合理,财政支持,供应体系,质量保证,合理用药

E.基本药物,价格合理,财政支持,供应体系,质量稳定,安全用药

:D

:各国国家药物政策的目标大多与基本药物政策一致,主要包括基本药物的可供性、可得性、费用可承受性,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药物的安全、有效、优质并合理使用。   1.下列错误论述中成药的是

  A.以中药材为原料,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有规定的处方与制法

  C.都属于非处方药

  D.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

  E.有特有的名称

  C

  中成药系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研究论述中成药组方原理、剂型选择、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内容的学科,称为中成药学。

  2.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

  A.法国药典

  B.佛洛伦斯药典

  C.国际药典

  D.美国药典

  E.新修本草

  E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国家药典的国家。唐代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新修本草》或《唐本草》,是我国由政府颁布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它比欧洲年出版的地方性药典《佛洛伦斯药典》早多年,比欧洲第一部国家药典《法国药典》早多年。

  3.药品生产和质量全面管理的通用准则是

  A.药典

  B.部颁标准

  C.局颁标准

  D.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质量管理规范

  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E

  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简称GMP)系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保证生产优质药品的一整套规范化的管理方法。按GMP要求,对药品生产的车间、设备、卫生、原料、生产操作、生产管理、质量检查、包装、仓储、人员培训、销售记录等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均有明确的规定和严密的监控。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全面管理的通用准则,是医药工业新建、改造的依据。

  4.灭菌能力强,公认为最可靠的灭菌方法是

  A.干热灭菌法

  B.热压灭菌法

  C.低温间歇灭菌法

  D.流通蒸气灭菌法

  E.煮沸灭菌法

  B

  热压灭菌法:本法系在热压灭菌器内,利用高压饱和水蒸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该法是最可靠的灭菌方法,特别适用于输液剂。

  5.下列哪个方面不是药物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A.操作人员

  B.药用辅料

  C.制药设备

  D.制药环境

  E.外包装材料

  E

  中药制剂主要的污染途径有:

  (1)原料药:主要指植物类和动物类药材,如含糖量较高的根茎类药材和含脂肪较多的动物类药材利于微生物和螨的生长繁殖,均直接携带多种微生物和螨。

  (2)辅料:如水、蜂蜜、淀粉等常用辅料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

  (3)制药设备和器具:如粉碎机、混合机、制丸机、压片机及各种盛装物料的料桶和器具等均有可能带人微生物,成为细菌污染源。

  (4)环境空气:空气中的尘粒承载多种微生物,形成不洁的环境。

  (5)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的手、外表皮肤、毛发及穿戴的鞋、帽和衣服上都带有微生物。

  (6)包装材料:玻璃瓶、塑料袋、包装纸等均可能带入微生物。

  6.樟脑、冰片宜采取的粉碎方法为

  A.混合粉碎

  B.水飞法

  C.超微粉碎

  D.加液研磨粉碎

  E.低温粉碎

  D

  加液研磨法

  系将药料先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液体后进行研磨,直至药料被研细为止。研樟脑、冰片、薄荷脑等药时,常加入少量乙醇;研麝香时,则加入极少量水。常采用“轻研冰片,重研麝香”的原则。

  7.下列可以对原料药材进行细胞粉碎的粉碎方法为

  A.低温粉碎

  B.加液研磨粉碎

  C.串料粉碎

  D.超细粉碎

  E.混合粉碎

  D

  超细粉碎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粉碎技术。一般粉碎方法可将原料药材粉碎至目左右(75μm),而超细粉碎可将原料药材进行细胞级粉碎,达到破壁。粉体粒径为1~1OOmm的称为纳米粉体;粒径为0.1~1μm的称为亚微米粉体;粒径大于1μm的称为微米粉体,常用于灵芝孢子等贵重药物。

  8.复方制剂中的多数药材粉碎时采用。粉碎与混合操作一并进行,效率高

  A.加液研磨法

  B.水飞法

  C.超微粉碎法

  D.低温粉碎

  E.混合粉碎

  E

  混合粉碎系将处方中药物经过适当处理后,全部或部分药物掺合在一起共同粉碎。复方制剂中的多数药材均采用此法粉碎。粉碎与混合操作一并进行,效率高。

  9.含有毒性药物散剂为使分剂量制备准确,常采用的方法是

  A.目测法

  B.圆锥法

  C.容量法

  D.分布法

  E.重量法

  E

  分剂量系指将混合均匀的散剂,按照所需剂量分成相等重量份数的操作。根据散剂的性质和数量的不同可选用以下方法:

  (1)目测法:即先称取10份总量的散剂,根据眼力估量分成10等份。此法简便易行,适于药房小量配制,但误差较大,可达10%~20%.毒性药或贵重细料药散剂不宜使用此法。

  (2)重量法:按规定剂量用手秤或天平逐包称量。此法剂量准确,但效率低。含毒性药及贵重细料药散剂常用此法。

  (3)容量法:为目前应用最多的分剂量法。常用的散剂分量器是以木质、牛角、金属或塑料制成的一种容量药匙。有的在匙内装有活动楔子,用以调节所需剂量。大量生产时用散剂自动分量机及散剂定量包装机。容量法适用于一般散剂分剂量,方便,效率高,且误差较小。

  10.回流提取法的特点为

  A.采用超临界流体

  B.根据道尔顿定律

  C.溶剂循环使用

  D.适用于含热敏性成分药材的提取

  E.提取液受热时间短

  C

  回流法系指用乙醇等挥发性有机溶剂浸提饮片有效成分,浸提液被加热,溶剂馏出后又被冷凝流回浸出器中浸提饮片,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提取完全的方法。该法由于浸提液受热时间较长,故只适用于受热稳定的药料的浸出。

  (1)回流热浸法:回流热浸法系指将饮片或粗颗粒置多能提取罐中,加规定浓度和体积的溶剂,夹层蒸汽加热,循环回流提取。待浸提成分扩散平衡时更换新鲜溶剂,一般提取2~3次。

  (2)回流冷浸法:回流冷浸法系指将饮片或粗颗粒置循环回流冷浸装置(俗称索氏提取罐)的浸出罐内,由贮液罐经阀门加入乙醇,待浸出液没过药面并充满虹吸管时,则自动虹吸入蒸发锅中,乙醇在锅内受热沸腾蒸发至冷却器冷凝后又流人贮液罐,再由阀门进入浸出罐内,反复浸提饮片。

  11.提取药材中的香豆素、内酯等成分,采用的乙醇浓度一般为

  A.90%

  B.70%~90%

  C.50%~70%

  D.40%~50%

  E.20%~30%

  B

  乙醇为半极性溶剂,溶解性能界于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之间。既可以溶解某些水溶性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苷类、糖等;又能溶解一些极性小的成分,如树脂、挥发油、内酯、芳烃类化合物等,少量脂肪也可被乙醇溶解。浓度在90%以上乙醇适于浸提挥发油、树脂、叶绿素等;70%~90%乙醇适于浸提香豆素、内酯、某些苷元等;50%~70%乙醇适于浸提生物碱、苷类等;50%以下乙醇可浸提一些极性较大的黄酮类、生物碱及其盐等;乙醇浓度达40%时,能延缓酯类、苷类等药物成分的水解,增加制剂的稳定性;20%以上乙醇具有防腐作用。

  12.主要用于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是

  A.盐析法

  B.醇提水沉法

  C.回流法

  D.渗漉法

  E.水提醇沉法

  A

  蛋白质的盐析法: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

  13.中药糖浆剂的含蔗糖量不低于(g/ml)

  A.25

  B.35

  C.45

  D.55

  E.60

  C

  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饮片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除另有规定外,中药糖浆剂中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其蔗糖浓度为85%(g/ml)或64.71%(g/g)。因糖浆剂含有糖或芳香性矫味剂,可掩盖药物的苦昧或其他不良气味,深受儿童患者欢迎。

  14.需要做含甲醇量测定的制剂是

  A.煎膏剂

  B.酒剂

  C.浸膏剂

  D.中药合剂

  E.糖浆剂

  B

  酒剂又名药酒,系指饮片用蒸馏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供内服或外用。酒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酒辛甘大热,能行血通络,散寒,故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等方剂常制成酒剂。内服酒剂以谷类酒为原料。酒剂制备简便,易于保存,但儿童、孕妇以及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不宜使用。

  酒剂在贮存期间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乙醇含量检查,须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甲醇量、总固体、装量及微生物限度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制剂通则的有关规定。

  15.通常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不包括

  A.加增溶剂

  B.加助溶剂

  C.降低温度

  D.制成盐类

  E.应用混合溶剂

  C

  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称为增溶。增溶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缔合形成胶束后的重要特性,具有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被增溶药物根据其极性大小不同,进入胶束的不同部位,从而使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二种物质的加入而使其在水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助溶,加入的第二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助溶剂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与难溶性药物之间可通过:①形成可溶性络合物;②形成有机分子复合物;③经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类等方式使其溶解度增加。例如,复方碘溶液中,碘化钾为助溶剂,因其与碘形成分子间络合物而起到助溶作用。

  16.乳剂的制备方法不包括

  A.干胶法

  B.湿胶法

  C.新生皂法

  D.分散法

  E.机械法

  D

  乳浊液型药剂的制法

  (1)干胶法:系指将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应掌握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乳化植物油时一般为4:2:1,乳化挥发油时为2:2:1,乳化液状石蜡时为3:2:1.

  (2)湿胶法:系指将油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水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油、水、胶的比例与干胶法相同。

  (3)新生皂法:系指经搅拌或振摇使两相界面生成乳化剂,制成乳剂的方法,例如石灰擦剂的制备。

  (4)两相交替加入法:系指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加入油或水,边加边搅拌,制成乳剂的方法。

  (5)机械法:系指采用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乳剂的方法。用机械法乳化,一般可不考虑混合次序。

  乳剂中添加药物的方法为:若药物能溶于内相或外相,可先溶于内相或外相中,然后制成乳剂;若药物在两相中均不溶解,可加入亲和性大的液相中研磨混合后,再制成乳剂,也可以在制成的乳剂中研磨药物,使药物分散均匀。

  17.具有临界胶束浓度是

  A.溶液的特性

  B.胶体溶液的特性

  C.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

  D.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E.亲水胶的特性

  C

  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在低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单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当浓度增加至一定范围时,表面活性剂分子急速地聚集形成分子或离子的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束或胶团。在水溶液中,胶束中各分子的亲水基向外对着水,疏水基互相靠近缔合于内,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18.采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是利用热原的

  A.水溶性

  B.耐热性

  C.滤过性

  D.不挥发性

  E.被吸附性

  D

  不挥发性

  热原具有不挥发性,但可溶于水蒸气所夹带的雾滴而带入蒸馏水中,因此,蒸馏水器上附有隔沫装置。

  19.驱除注射剂安瓿空间的空气,可以采取

  A.通入惰性气体

  B.加入盐酸普鲁卡因

  C.加入焦亚硫酸钠

  D.通入纯净空气

  E.加入卵磷脂

  A

  。通入惰性气体

  常用高纯度的氮或二氧化碳置换药液或容器中的空气。使用二氧化碳时,应注意对药液pH值的影响。

  此外还可采用降低温度、避光、调节适宜的pH值等措施。要点三抑制微生物增殖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多剂量包装的注射剂可加入适宜的抑菌剂,常用抑菌剂为0.5%苯酚、0.3%甲酚等,加有抑菌剂的注射液仍应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灭菌。静脉输液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射液,均不得加入抑菌剂。除另有规定外,一次注射量超过15m1的注射液,不得添加抑菌剂。

  20.亚硫酸钠在注射剂中作为

  A.pH调节剂

  B.金属离子络合剂

  C.稳定剂

  D.抗氧剂

  E.渗透压调节剂

  D

  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一般用量为0.1%~0.2%.其中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常用于偏碱性药液,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常用于偏酸性药液。

  21.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中

  A.皂化值越低越好

  B.皂化值越高越好

  C.酸值越高越好

  D.酸值越低越好

  E.碘值越高越好

  D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1)无菌:注射剂成品中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2)无热原:供静脉注射和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必须符合无热原的质量指标。

  (3)澄明度:按照澄明度检查的规定,应符合规定要求。

  (4)pH值:一般注射剂要求pH4~9,脊椎腔注射剂要求pH5~8.

  (5)渗透压:注射剂要求有一定的渗透压。供静脉注射和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应当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接近。否则,低渗溶液会造成红细胞胀破、溶血;高渗溶液会使红细胞萎缩。

  (6)安全性:注射剂安全试验包括刺激性试验、溶血试验、过敏试验、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等。

  (7)稳定性:在制备、贮藏、使用过程中,注射剂要求具有必要的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有明确的有效期。

  22.软膏中常用硅油作为油脂性基质的主要原因

  A.亲水性强

  B.无刺激性

  C.不污染衣物

  D.易涂布

  E.疏水性强

  E

  硅酮类基质为有机硅氧化物的聚合物,俗称硅油。常用二甲聚硅与甲苯聚硅,其黏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加。疏水性强,与羊毛脂、硬脂酸、聚山梨酯等均能混合。本品对皮肤无刺激性,润滑而易于涂布,不污染衣物。与油脂性基质合用制成防护性软膏,用于防止水性物质及酸、碱液等刺激或腐蚀。

  23.下列错误论述眼膏剂的是

  A.应均匀、细腻

  B.在洁净、无菌条件下制备

  C.易涂布于眼部,便于药物分散和吸收

  D.对眼部无刺激性,无微生物污染

  E.不溶性药材应用适宜的方法制成细粉

  E

  眼膏剂系指由饮片提取物、饮片制成的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半固体制剂。眼膏剂的基质应均匀、细腻、无刺激性,并易涂布于眼部,便于药物分散和吸收。不溶性饮片应用适宜的方法制成极细粉,基质在配制前应滤过并干热灭菌。除另有规定外,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5g.

  24.橡胶膏剂的制备方法为

  A.溶剂法

  B.研合法

  C.熔合法

  D.乳化法

  E.热熔法

  A

  橡胶膏剂的制法

  1.溶剂法

  制备过程可分为提取药料、制备膏料、涂布膏料、回收溶剂、切割加衬、包装等步骤。即将生胶洗净,在50℃~60℃加热干燥或晾干,切成适宜大小的条块,在炼胶机中塑炼成网状胶片,消除静电18~24小时后,浸人适量的溶剂汽油中,浸泡至完全溶胀成凝胶状,移人打膏桶内搅拌3~4小时后,依次加入凡土林、羊毛脂、松香、氧化锌等制成基质,再加入药物,继续搅拌约4小时,待已成均匀膏浆时,以七号筛滤过,滤出的膏浆即膏料。经涂布、切割、加衬、包装,即得。

贴心的彭彭老师

你若赞赏逢考必过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