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这套编码标准适用于哪些领域?廖利平:《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由中药编码规则和编码两部分构成,其中编码规则为通用标准,编码部分收录有关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的编码等专业标准。《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由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和编码构成,其中编码规则为通用标准,方剂的具体编码为专业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中药方剂的分类与代码结构,适用于中药方剂的临床用药、科研教学、统计和监督管理,以及中药方剂、中药处方、电子处方、电子病历、中医病历等工作的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与互联互通。《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规定了中药产品贸易项目、产地、单位、等级、生产日期、批次号、系列号、数量等产品标识内容信息的编码与表示,适用于中药供应链管理、监督管理流程中的信息处理和中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换、处理与互联互通。问题2:这套编码标准“一名、一物(方)、一码”的特点是指什么?廖利平:我们都知道,中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汉防己和广防己都叫防己,年,比利时学者等报告一些女性由于误服含有广防己的减肥药而导致了肾衰竭。又如川木通和关木通都叫木通,年,英国Lancet期刊报道,2例女性服用含有关木通的草药茶,导致晚期肾功能不全。由此可见,实施中药编码可规避中药的混用、误用所引起的用药安全与有效问题。方剂中同样存在同名异方、同方异名的情况。比如“清暑益气汤”,在[清]王孟英《温热经纬》中的方剂组成为:西洋参、干石斛、麦冬、黄连片、知母、淡竹叶、荷梗、甘草、西瓜皮、粳米;在[金]李东垣《脾胃论》中的方剂组成为:黄芪、苍术、升麻、人参、泽泻、麸炒六神曲、陈皮、白术、麦冬、当归、炙甘草、青皮、黄柏、葛根、五味子。这两个同名异方的方剂在我们的编码中,方名分别为“王氏清暑益气汤”、“李氏清暑益气汤”用不同编码以示区别。同方异名的情况在此次的编码标准中也给予了统一。比如半夏厚朴汤([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厚朴汤([宋]太医院赵佶《圣济总录》)、大七气汤([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极一证方论》)、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明]王硕《易简方》[金]胡濙《卫生易简方》)、七气汤([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四七饮([明]芮经《杏苑生春》),其方剂组成均为半夏、厚朴、紫苏叶、茯苓、生姜,在本方剂编码中,其方名规范为半夏厚朴汤。按照这套编码标准,可以为每一个药材或方剂赋予一个固定的数字编码,即实现“一名、一物、一码”或“一名、一方、一码”,“名、物(方)、码”相统一,彻底规避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同方异名、同名异方。问题3:这些编码“长”什么样?廖利平:中药编码规则,采用10层结构17位阿拉伯数字,中药方剂编码规则采用7层共10位阿拉伯数字来表达中药和中药方剂的身份信息。这套编码系统选择中药、中药方剂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对中药和中药方剂的基本属性、商品属性和主要应用属性,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分类编码,并以计算机语言的形式确定和固化下来。比如中药编码体现了包括品种来源、药用部位;中药的类别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超微饮片、中药超微配方颗粒等;中药饮片切制的厚片、薄片、切断、切丝等规格,以及52种常用的和特殊的加工炮制方法、性味归经等信息。该标准共对中药材种、中药饮片味、中药配方颗粒味、中药超微饮片味、中药超微配方颗粒味等进行了分类编码。中药方剂编码,是以编码数字传输表达中药方剂信息信号的电子信息化编码体系,具有简短、安全、传输准确的特点,标准对首中药方剂进行了分类编码;对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规定了中药产品贸易项目、产地、单位、等级、生产日期、批次号、系列号、数量等产品标识内容信息的编码与表示。我们以麻黄为例来说明。麻黄分别来源于麻黄属植物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3个不同的品种;在临床应用上,又有麻黄、麻黄根和密麻黄的区别,这三者药用部位不同、炮制方法不同,临床功效不同甚至相左,不可混用。按照我们这套标准,生产、流通、应用环节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每个品规都可以有一张自己的专属身份证。具体来说,无论是哪种麻黄,其第一层编码都相同,以体现其商品名麻黄,其区别体现在编码第5、6、8、9层的不同位点的字上。我们可以对比一下,麻黄(0、6、1、、2、10、、04、00、8)、麻黄根(0、6、1、、1、03、、03、00、2)、蜜麻黄(0、6、1、、2、10、、04、35、0)。问题4:这套编码标准的亮点是什么?廖利平:在思路上,这三个标准借鉴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提出了数字化中医药编码体系,以阿拉伯数字表达中药的来源、药用部位、品种类别规格、炮制方法等特定编码技术分类及其含义,形成了中药数字编码的计算机语言,填补了中医药编码技术标准和信息化等的空白,有利于互联网+中医药服务的推广使用。在内容上,探索中药、中药方剂编码技术的分类及规律,以求形成统一的顶层设计。形成了中药和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类别及不同品种、不同饮片规格、不同炮制类别,不同功效的方剂等进行统一分类、编码。对种中药类别、首中药方剂进行分类编码,构建了常用中药类别的信息化、标准化的“字典库”。在实践上,实现中药品种的“名、物(方)、码”相统一,有利于构建中药质量认证体系、标识制度、溯源体系,形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中药管理,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在制度上,首创了中药、中药方剂、中药供应链的编码规则及编码,形成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订也正在推进当中,ISO已立项《ISO中药编码系统》。可以说,该系列标准书写并统一了全国乃至于全球的中药及方剂的“身份证”,并运用于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填补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的一项空白,帮助中医药走向世界。廖利平:广东省深圳市卫生局党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