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救喘脱
年有一位病人家属找到了我的门诊,说她的老母亲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余年,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呼吸衰竭十多年,还患有高血压病,医院的“老病人”了,一直是西医治疗,近几医院抢救治疗,最近刚出院。出院前医师找家属谈话,告知病人的病情垂危,若再次急性发作的话很难挽救了,其寿命估计只有2个月。家属非常着急,通过朋友医院,请中医想想办法来救救她的母亲。 第二天,我到了病人家中。这是一个74岁的老太,鼻腔中插着氧气管,伏坐在床上,形体消瘦,呼吸急促,唇甲发绀,说话断断续续,稍一动就气急加重。咳声短促,咯痰不畅,纳差,汗多,烦热,下肢浮肿,苔少,舌质红,脉细数。中医望、闻、问、切综合分析,病情十分危重,有喘脱之象。 我从家属的眼光中读出他们又期盼又担忧的心情,期盼中医能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又担忧我会回绝他们,因为西医已经判她为“不治”了;从病人的眼光中我看到了她痛苦而又求生的心情。我答应了患者和家属的请求,用中医来治疗。 从此我每星期上门一次,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辨证论治,并与病人进行交谈,鼓励其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与家属进行交流,讲解调摄方法。我成了这位老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患者在中药治疗下,病情逐渐稳定了下来,冬去春来,日子不知不觉过去了3年,通过中医中药治疗,稳定了患者的症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减少了患者医药费用的支出。患者在此期间,医院,第二年的春节,家属还带她到外面吃了年夜饭。 3年后,当上海75岁以上老人都能享受医疗保险后,其所在的社区服务中心上门给老人做了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我也从中感受到中医中药对危重疾病治疗有确切的疗效,并有简便易廉的特点,特别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应受到重视。下面谈一下我对这个患者诊治的点滴体会。 一、症状危重,脏腑虚实须细辨 患者长期慢性咳喘已有40多年,迁延不愈,逐渐发展而来,中医辨属于“喘证”和“肺胀”。 “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为二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曰实喘,一曰虚喘也。此二证相反,不可混也”。实喘虚喘之辨对指导用药至关重要,在通常状况下并不难辨,但在重危病证中往往难以截然分开,常常虚实夹杂,上实下虚。 就患者当时的状况而言,虚像昭然,如胸闷短气不得续,身动即喘加重为肺肾两亏,肺不主气,肾不纳气;烦热汗多、舌红少苔为气阴交亏,津液亏耗;痰热内阻,肺失清肃则咯痰不畅;心血不畅,瘀血阻滞,则唇甲发绀;水湿内停则下肢浮肿;脾运失健,则纳差消瘦。证属本虚标实,肺脾心肾俱亏,痰热瘀水内阻,极易发生喘脱危象。 二、扶正祛邪,防治急性发作是关键 肺胀的形成与卫外不固,反复感邪,迁延积渐密切相关,愈发则正气愈虚,促使病情恶化,所以防治其病情急性发作是治疗关键。对于这个病人来说,治疗重点之一是预防感冒等引起急性发作的诱因,同时治疗和控制慢性炎症,减轻症状,防止病情急性发作或加重,并可以保护严重受损的脏腑。 三、辨证治疗,重在标本要兼顾 在对这个病人的治疗中,要重点观察患者咳嗽、咯痰、气喘、下肢浮肿等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分析病邪性质和脏腑的虚损状况,其标实当辨为痰浊、瘀血、水饮之偏盛,其本虚当审肺脾心肾之主次,以辨证治疗为主,在治疗上采用标本兼顾之法,益气养阴补肺肾,清肺健脾化其痰,佐以活血和胃。 处方以生脉饮、射干麻黄汤及小柴胡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 基本处方为: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9克,南沙参15克,芦根30克,射干15克,炙麻黄3克,麻黄根9克,前胡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竹沥半夏15克,紫菀15克,炙苏子9克,丹参15克,郁金9克,枳壳9克,桔梗9克,生甘草9克,全蝎粉1克(分吞)。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加减:咳嗽痰黄为痰热内蕴,加桑白皮、鱼腥草、银花、连翘清肺化痰;胸满腹胀为肺气壅滞、痰浊内困,加厚朴、大腹皮、莱菔荚理气化湿消胀;痰白清稀为痰从寒化,加细辛、泽漆温化寒饮;水肿尿少为加车前草、葶苈子;纳呆食少加谷麦芽、山楂、炙鸡内金;大便不畅加桃杏仁、枳实;夜寐不安加合欢皮、枣仁、夜交藤;汗多加煅龙骨、煅牡蛎、麻黄根。 文章节选自:《诊余心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朱抗美、蒋健,图片来源于沙沙野网,由海上杏林寻珍编辑整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6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67军训第一课中暑的
- 下一篇文章: 张伯臾临床惯用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