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根《名医别录》

RADIXEPHEDRAE

来源及名称释义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功效及辅助记忆

收敛止汗

性能特点

甘涩收敛,性平不偏,唯入肺经,功专收敛止汗,治自汗、盗汗,既可内服,亦可研粉外扑

主治病证

自汗,盗汗

图片性状鉴别

圆柱形,略弯曲,长8~25cm,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和支根痕

外皮粗糙,易成片状剥落,根茎具节,节间长0.7~2cm,表面有横长突起的皮孔

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射线放射状,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苦

采收加工

秋末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和泥沙,干燥

用法与注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扑,功专收敛,故表邪未尽者忌服

补充

麻黄(?点击跳转至详情页面)

麻黄科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草质茎,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相关论述

“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诸症,皆可随证加而用之。”(《本草纲目》)

“麻黄发汗,而其根专于止汗,昔人每谓为物理之奇异。不知麻黄轻扬,故表而发汗,其根则深人士中,自不能同其升发之性。况苗则轻扬,根则重坠,一升一降,理有固然。然正惟其同是一本,则轻扬走表之性犹在,所以能从表分而收其散越、敛其轻浮,以还归于里。是固根收束之本性,则不特不能发汗,而并能使外发之汗敛而不出,此则麻黄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辄效者也。凡止汗如糯稻根、桃干、小麦、枣仁之类,皆取其坚凝定静之意,以收散失之气,其旨皆同,夫岂麻黄与根同出一本,而其性顾乃背道相驰那防风发汗,其根止汗,亦是此义。”(《本草正义》)

往期精彩回顾

▼熬中药的正确“姿势”,您做对了吗

读完此文,人人都会合理服用中药

玉竹、百合、旱莲草、女贞子、桑椹、楮实子、五味子、乌梅、椿皮、赤石脂、山萸肉、肉豆蔻、莲子肉、海螵蛸、诃子、芡实、覆盆子、浮小麦、五倍子

温馨提示,中药的使用请遵医嘱,勿自行服用!

中药杂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