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伤科话养身补虚佳品之黄芪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疲劳过度,出现亚健康状态,而药疗、食疗经常用的当属“黄芪”。 石氏伤科非常重视黄芪的应用,石氏理伤的基本原则是气血兼顾,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石氏认为:伤科疾病,不论在脏腑、经脉,或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故伤科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气血并重”之上。黄芪与当归配伍气血并治,通补兼施,是调理气血之要药,在石氏特色方剂椎脉回春汤、益气养经汤、调中保元汤中均用到黄芪。那么黄芪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黄芪,又名绵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疮口久不愈合等。 相关应用: 1.脾气虚证 本品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或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2.肺气虚证 本品入肺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气虚自汗 脾肺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本品益卫固表,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蛎散。若因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宜与白术、防风等品同用,如玉屏风散。 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难溃难腐者,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常与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里透脓散。 5、痹证、中风后遗症等气虚而致血滞,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补气以行血。治疗风寒湿痹,宜与川乌、独活等祛风湿药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药配伍。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江建春主治医师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3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长期失眠久咳,慈禧御用古方五味子膏
- 下一篇文章: 补气必备的3味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