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作者:痛经医生,不太正常的痛经终结者,你可以为他点赞或者打电话给最好闺蜜举报。反正有了他也就没有痛经啥事儿了。

产妇于产后涔涔汗出,持续不止,动则益甚者,称为“产后自汗”;若寐中汗出湿衣,醒来自止者,为“产后盗汗”,统称为产后汗证。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已有“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的论述,并把多汗视为产后三病的病因病机之一。《诸病源候论》中首立“产后汗出不止候”,指出其发病主要为产时伤血致“阴气虚而阳气加之,里虚表实,阳气独发于外”。《经效产宝`产后汗不止方论》以玉屏风散加味治疗,为后世奠定了治疗产后汗证的方药基础。《校注妇人良方`产后门》明确提出“产后自汗、盗汗”病名。有些产妇在新产后汗出较平时为多,尤以进食、活动后或睡眠时为著,此因产后气血骤虚,腠理不密所致,可在数天后营卫自调而缓解,不作病论。

病因病机

气虛、阴虚为本病主因。多由素体虚弱,产后耗气伤血,气虚腠理不密;或阴血骤虚,阳气外越,迫津外泄而致。

1气虚

素体虚弱,复因产时伤气耗血,气虚益甚,卫阳不固,腠理不实,阳不敛阴,阴津外泄,乃致自汗不止。

2阴虚

营阴素亏,加之因产失血伤津,阴血益虚,阴虚内热,寐时阳乘阴分,迫津外泄,致令盗汗。醒后阳气卫外,充腠理,实皮毛而汗自止。亦有因气随血伤,醒后卫阳仍不固而自汗不止者。

诊断1病史

注意询问患者平素体质情况,有无结核、贫血等慢性病史。

2症状

产后出汗量过多或持续时间长。产后自汗者,白昼汗多,动则益甚;产后盗汗者,寐中汗出,醒后自止。

3检查产后盗汗疑有肺结核者,应进行肺部X线检查。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产后发热、中暑等所致的出汗相鉴别,应结合病史、病情缓急、有无发热等做出鉴别诊断。

1产后发热

高热多汗,汗出热退为特征,起病急,病程短。产后自汗、盗汗为汗出过多而无发热。

2产后中暑

产时正值炎热酷暑之季,感染暑邪,以骤然高热、汗出、神昏,甚则躁扰抽搐为特征。产后自汗、盗汗无明显季节性,无发热及神志改变。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

本病以产后出汗量多和持续时间长为特点。根据出汗发生时间之不同分自汗和盗汗。白昼汗多,动则尤甚为气虚自汗;寐中出汗,醒后即止为阴虚盗汗。

2治疗原则

治疗产后自汗、盗汗,气虚者,治以益气固表,和营止汗;阴虚者,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敛汗。

3分型论治气虚证

主要证候:产后汗出过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有恶风身冷,气短懒言,面色晄白,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产后伤血,气随血耗,腠理不密,卫阳不固,故自汗,恶风;动则耗气,故动则汗出加剧;气虚阳衰,故气短懒言,面色晄白,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气虚之象。

治法:益气固表,和营止汗。

方药:黄芪汤(《济阴纲目》)。

黄芪汤:黄芪、白术、防风、熟地黄、煅牡蛎、茯苓、麦冬、大枣、甘草。

黄芪汤主治卫气不固自汗证。方中黄芪益气固表为君;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气为臣;熟地黄、麦冬、大枣养血滋阴,锻牡蛎固涩敛汗,防风走表,助黄芪、白术以益气御风,共为佐药。全方共奏补气固表止汗之效。

若汗出过多,可加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固涩敛汗;若头晕心悸,唇甲苍白者,加党参、何首乌、阿胶益气养血。

阴虚证

主要证候:产后睡中汗出,甚则湿透衣衫,醒后即止;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口燥咽干,渴不思饮;或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因产伤血,营阴耗损,阴虚生内热,热迫汗出,故产后睡中汗出,甚则湿透衣衫;醒后阳出于阴,卫表得固,故汗出可止;阴虚阳浮于上,故面色潮红,头晕耳鸣;虚热灼阴,津不上乘,故口燥咽干,渴不思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为阴虚及肝肾所致。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法:益气养阴,生津敛汗。

方药:生脉散(方见妊娠恶阻)加煅牡蛎、浮小麦、山茱萸、糯稻根。

若口燥咽干甚者,加石斛、玉竹生津滋液;五心烦热甚者,加白薇、地骨皮、生地黄、栀子滋阴清热除烦。

临证要点

产后自汗、盗汗因虚所致,前者主要责之于气虚,后者主要责之于阴虚。临床辨证时,除根据出汗时间在昼、在夜外,尚须结合兼症及舌脉进行分析。治疗时,针对病因或补气或滋阴,并宜酌加敛汗之品,标本兼治,方收良效。基于气与津互根互生的生理关系,治疗自汗时,勿忘佐以补津化气之品;治疗盗汗时,勿忘佐以补气生津之物。如此,“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相得益彰,其效更佳

预后与转归

产后自汗、盗汗,有气虚和阴虚之分。但临床上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故自汗、盗汗并非绝对的分属气虚、阴虚。正如《景岳全书?汗证》云:“诸古法云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产后自汗、盗汗及时治以补虚敛汗,预后良好。但若汗出不止,日久不瘥者应预防气随津脱,变生他疾。对于长期盗汗者,应借助胸部X线摄片等检查,除外结核病变。

案例

陆某,女,24岁,已婚,工人。

患者第一胎产后流血较多,体虚自汗,胸闷头眩,肢体酸楚,夜寐不安,故来就诊。现产后第25日,恶露未净,自汗涔涔,睡不能安,乳水缺少,头眩神疲,脉象虚细,舌质绛苔薄。

诊断:产后自汗。

中医辨证:证属新生产伤,产后伤血,血虚则无所依归,阴虚阳越,引起自汗。

治法:养血固表。

方药:炒归身15g,黄芪25g,五味子6g,阿胶10g,白术15g,白芍15g,枸杞子15g,陈皮6g,通草6g,浮小麦30g,糯稻根_12g。

二诊:诉服药后自汗减轻,恶露亦止,夜寐尚安,仍胸脘不宽,腿膝酸软。治宜补气益血,调和阴阳。处方:党参15g,黄芪20g,远志9g,麦冬12g,炒归身15g,大熟地黄9g,砂仁6g,嫩桑枝9g,木瓜9g,白芍15g,通草6g,炙甘草6g。

服药7剂后自汗止,诸症明显改善。此后随症调理,未再发作。

识别下方







































白癜风好的医院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