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滞血瘀则黑斑生,中医这样解析黄褐斑
祝朋友们疼天天好心情,身体健康!!! 气滞血瘀则黑斑生,中医这样解析黄褐斑和淤血的关系!气与血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及其为病又常互为因果。气滞不行可致血脉瘀阻,血瘀日久又可反过来阻碍气机,影响升降。故曰:"气滞多胀,血瘀多痛。气滞之疼痛,多为胀痛,痛无定处;血瘀之疼痛,多为刺痛,痛处不移。” 放之于现代,如今的人们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缺乏运动,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气滞血瘀的发生。 气滞血瘀的表现 在中医理论中,血的流动是靠气的推动完成的。当气机阻滞,血的流动就失去了动力,血就会停滞不前,在某些地方停留下来,形成血瘀(淤血)。 气滞:是指人体内一部分或者某脏腑的经络出现了气机阻滞,运行不通畅的现象,而不通则痛,痛则说明不通,简单来说,如果出现月经不调,还伴有以胀、闷、痛为主的表现,则多有气滞。 血瘀:瘀血内阻,而致血流不畅,多会有月经呈黑色改变。 总结:总的来说,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可出现胸闷且有胀痛,小腹胀痛,舌色暗,面部色素沉着,眼圈黑,黄褐斑,痛经,经色紫暗可有血块等等。 瘀血则黑斑生: 黑斑包括老人斑、黄褐斑、雀斑等,多见于手背、脸上和身上这些斑会慢慢变大,会长。 黄褐斑 斑实际就是不断坏死细胞的堆积,堆积的越多,黑斑就会越大,我们还以为是不断长大的。 堆积的结果堵塞血管,堵塞经脉,越堵越塞,就像有一辆车出问题交通受到堵塞一样,后面的一系列的车跟着被堵,越堵越多,越堵交通越不畅通当这辆坏车被吊走(拖走)时,交通又立刻恢复了畅通,可是,斑很多人就不知道去处理它。 凡是黑斑就是瘀血的代名词,提示血脉瘀血的积滞,所以黑斑越多的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黑斑越黑越瘀,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老年人到底走哪条路,人死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但是,你可以从他身上的斑知道他多死于什么病。 中医认为“有斑必有瘀,有瘀必有斑”,黄褐斑与淤血的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那呈蝴蝶形状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就是淤血演变而成,所以在中医在治斑的方法上也是“治斑不离散瘀”。有人疑问“既然知道了黄褐斑的病因是淤血,那为什么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却不理想呢?”正如清朝医家唐宗海在《血症论》中所说:“一切不治之症,皆因不善散瘀之故”。虽说淤血是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之一,但是对于活血散瘀的方法皆有不同,对于黄褐斑的淤血之散法没有把握准确的疗法,那么效果就不理想,不善祛瘀之故嘛。 黄褐斑 所以黄褐斑患者医院接受正确的治疗,才会获得满意的祛斑效果,并且还会减少自己尝试各种祛斑治疗法和祛斑产品所花费的冤枉钱,缩短黄褐斑的整个治疗过程,令自己早日告别不受人待见的黄褐斑。 人体的经络是血液循环运行的通道,而淤血产生后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经络之内,可造成红肿痛、结节等症状;一种是离经之血,因血溢脉外,蓄于肌表,这种淤血就会导致皮肤出现斑块,抚之不碍手。《黄帝内经》言:“经络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是连接人体各部的生命线,人体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能够互相联系,皆因为经络的沟通。所以经络瘀堵,血液无法正常运转后就会产生淤血,那么人体就会百病丛生,黄褐斑也会因此而生。 大多女性黄褐斑患者都会伴有月经不调、经期血块、腹痛等症状,这些都是体内有淤血的表现。《普济方》中说道:“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凡病经多日疗治不痊,须为之调血。”所说是凡是病程缓慢,迁延日久,易反复发作的疾病,需要调其气血,散其淤血,因为人的一身离不开气血,何处离开了气血,何处便会发生疾病。当离经之淤血,阻碍了正常经络里面的气血给肌肤提供营养物质的通道,那么患处的皮肤就会因为失去气血的滋养而逐渐枯槁,离经淤血也会逐渐被人体的温度和太阳的照射而变的干涸,血液干涸后就从红色变成黄褐色沉浸在皮层中,形成黄褐斑,更有甚者颜色会变成紫黑色、黑色。所以,经过太阳晒,或是火烘烤后,黄褐斑的病情会加重。 黄褐斑 如何去除淤血? 传统的方法有:刮痧,拍打,拔罐,推腹。 刮痧,拍打,拔罐法,其实就是通血管,清除瘀滞的瘀血。这种方法可以将粘着在血管壁的瘀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后再经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经过全身循环,将废物从尿液排除。 推腹(安全可靠的清肠排毒),就是推肚子,它能清除我们体内的三浊,即浊气、浊水和宿便,身无三浊一身轻。 拔罐刮痧 更好的方法有:排瘀疗法 排瘀疗法又叫刺络疗法,是针灸疗法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植根于中国传统的经络学、针灸学、气血学。《黄帝内经》云:“万病之源在于瘀。”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说的就是“瘀”与病痛的关系。《黄帝内经》及《金匮要略》中都有关于瘀血致病的精湛论述。瘀血所阻塞的经络不通,则由其引发的病症相应不同。排瘀疗法即根据上述病理,采用专业技术和专业工具以排出瘀血、疏通经络,恢复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排瘀疗法自古有之,而今更为医学界、养生界广大有识之士所认同、所接受和竭力推行,是为国内外大量临床经验所证明了的一种疗效神奇的自然疗法。 古人云:“体诊没有面诊快,面诊没有骨诊快”古人云:“体诊没有面诊快,面诊没有骨诊快”,一个人身体好不好,只要摸摸第2掌骨立马就知道。因为第2掌骨就是整个人体的缩影。 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第2掌骨都有相应的全息点。当摸到第2掌骨的时候,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就全面、清晰地显现出来。 虽然摸第2掌骨能迅速检查出人的健康,但是一定要掌握摸骨的一些诀窍,才能一摸就知道。 ”“ 第2掌骨在哪?如何判断健康情况? 位置:当沿着第2掌骨头的部位,轻轻往下推至靠近腕部的时候,能非常清晰地摸到一根比较硬的骨头。 1如果这根骨头上没有赘肉,也没有疙疙瘩瘩的凸起与凹陷,就说明这个人非常健康,而且不缺钙,骨质很硬朗。说明他小的时候营养全面、均衡,身体锻炼得不错,到现在身体素质还很棒。
如果这种人出现了身体不适,说明他并不是身体不好,而是由于外在因素对身体的干扰造成的。比如说,是不是抽烟、喝酒,生活没有规律?是不是最近比较忙,严重缺少睡眠?是不是心情不好,事业、家庭不顺?这个时候只要提醒他排除外部事情的干扰、多到室外运动,再教给他一些饮食、按摩和保健的方法,他的身体就会很快恢复。 如果骨质摸上去较软,肉和骨头含含糊糊地连在一起,骨头上到处疙疙瘩瘩的,就说明此人从小就生病,一直病病歪歪走到今天。
这种人自己就能说出他身上的好多毛病来。遇到这类人时,你不要管他现在哪个病重,哪个病轻,只要去调理他的脾胃,告诉他不仅要安排好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还要将食物尽量做的软、细、烂,以便于消化吸收,并嘱咐他每天晚上临睡前要用热水泡脚,以增加血液循环,并通过饮食及时地补足血液。
这种人千万别让他多锻炼身体,散散步就可以了。另外,在睡觉前做一些利于睡眠的简单按摩,如耳部按摩、梳头、拍肩等,对身体虚弱的人很实用。时间一长,血补足了,睡眠好了。许多的毛病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消失。并没有单独去治哪个病,可是整体提高了身体素质,增强了抵抗力。 不过,这种人身体不适的消失只是暂时的,他的身体底子差,只有靠每天的精心照顾和维护,才能不生病。但是只要将有利于身体的饮食和按摩常年坚持下去,他同样能够健康地过好每一天,活到百岁。 3骨头摸上去还算清晰,但仍会摸到一处或几处的凸起,这时根据第二掌骨图中所标明的位置去找相对应的脏器。 如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为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为肺心穴;肺心穴与头穴的连线分三等分,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两个分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份,从胃穴端算起的五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而且在这些凸起的地方你一用力按压,马上会感到非常疼痛。还有的比较轻、患病时间短的。骨头上的凸起不明显,就一点点地一边按压一边往下走。 如果某处有明显的麻、胀、酸、痛的感觉,都代表此部位对应的脏器有病。另外,两个手的第2掌骨都要摸,当左手第2掌骨穴位的压痛反应比右手的同名穴位强时,表明左侧病重或病在左侧;当右手第2掌骨穴位的压痛反应比左手的同名穴位强时,表明右侧的病重或病在右侧。 第2掌骨软硬与什么有关? 第2掌骨骨质的软硬,与人在骨骼发育时期(7~20岁之间)的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关系。那些爱运动的人,骨质都很硬。此外,不同地域的人的第2掌骨也有大区别。 南方人的骨质一般比较软,而在北方,骨质硬的人比较多,这与当地水质及日照时间有关系。南方阴雨连绵的天气比较多,日照时间短,不利于钙的吸收;而北方则长年日照充足,利于钙的吸收,从而使骨骼强壮。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还有一点,骨质的软硬与性格也有部分关系。骨质较硬的人,性格一般刚毅、倔强;而骨质较软的人,性格一般比较随和、内向。 刚学骨诊如何找感觉? 就是刚学摸掌骨诊断时,可以先找一个身体棒的年轻小伙或姑娘,摸一下第2掌骨,再摸老人的,然后再去找体弱多病的人去摸,慢慢地就能体会到不同的体质特点。
摸完骨之后再去问他们有什么病,去找到第2掌骨的压痛点,不断实践。如果结合手诊、耳诊、面诊等,综合判断起来就更准确。 “ 这些常见病可以通过按压第2掌骨来进行调理 第2掌骨不但能用来诊病,还能用来治病。若摸到第2掌骨处有压痛或有凸起,就说明身体相应的部位可能有病,就经常按按、揉揉。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不要用拇指的指腹去按压,因为这个穴位的区域比较小,用手按压时不容易准确。要用拇指的关节处运按,这样刺激的力度大。还可用笔、梳子等硬物的钝处去按压痛点的部位,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突然胃疼:在第2掌骨的中点按压下,左右手都要按,很快胃痛就会缓解。 2、颈椎不舒服:常用电脑的人颈椎不舒服,随时点压2掌骨对应颈椎的穴位,就能放松和缓解。 3、头痛:直接按压第2掌骨对应头部的穴位 4、妇科病:按压第2掌骨上腰、下腹的穴位,每次最少也要上百次,要有足够的刺激量。每天2~3次,同时配合食疗,常年坚持也能明显缓解症状。 5、血压高:在第2掌骨处从头穴往足穴推,两只手各推次.。但此方法不能常用。只能用在应急上。如突然感到血压高了,头晕了,就赶紧推,慢慢地就能感觉到头渐渐地轻松了,心里不躁了。 6、胸闷、心痛:按压心、肺对应的穴位。 7、胃肠难受:吃了不舒服的东西后,胃肠难受,从第2掌骨胃穴往下推至足部,推几分钟后,胃难受、作呕的感觉就会减轻。继续推,一边推一边用力按,两只手都各推几分钟后,很快就有要排便的感觉。 8、临时性便秘 可用推第2掌骨的胃穴至足穴这个区域的方法来促进排便。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同样不能经常使用,多用会泄气。 盗汗非小事,根源在哪里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常常在晚上入睡后感觉全身出很多汗黏糊糊的,但是在睡醒后汗有自动消失了,我们就称这种现象为盗汗。那么盗汗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盗汗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内容吧。 盗汗的原因是什么呢? 以中医观点来看,夜间盗汗的原因夜间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又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但仍建议由中医师鉴别诊断后,再服药改善。 盗汗分为两种,一种是属生理性的;一种属病理性的。现代医学认为,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属生理现象。证名,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多属虚劳之症,尤以阴虚者多见。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中医的说法是“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 睡夜间盗汗的原因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金匮要略·水气篇》中“食已汗出,又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另外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汗证》里还有“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且临床尚有因阴虚而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由血瘀而致水湿内停的血瘀与水湿并见等等,辨证时更需详审,所以又细分为:阴虚盗汗、阳虚盗汗、气虚盗汗、血瘀盗汗、血虚盗汗、湿阻盗汗、外感盗汗。 盗汗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食疗方法 1、芪二蜜饮 黄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黄根15克,蜂蜜30克。将上述三味药同放锅内,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时,捞去药渣,加入蜂蜜溶化后分2次饮用,每日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2、百合莲子饮 百合20克,莲子30克,冰糖30克。先将百合、莲子洗净,放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慢慢炖至百合、莲子烂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每天一次,连服数天,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3、龙眼人参饮 取龙眼肉30克、人参6克、冰糖30克。先将龙眼肉洗净,人参切薄片,然后与冰糖共放碗内,加水适量,置蒸锅内蒸一小时左右,取出后待凉即可食用,一天内分2次吃完,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4、黑豆浮麦汤 取黑豆50克、浮小麦30克、莲米15克、红枣10枚、冰糖30克。先将黑豆、浮小麦分别淘洗干净,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后用上述药汁煮洗净的莲米和红枣,煮至莲米烂熟时放入冰糖溶化,起锅后即可食用。每天一剂,分2次吃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5、银耳红枣汤 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6、参苓粥 取人参1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克,食盐、味精适量。先将人参、茯苓、生姜加适量水煎熬后,去汁取渣待用,然后将粳米淘洗干净,下入药汁内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时加入食盐、味精调匀,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中药方剂 1、杜仲腰花: 取杜仲、川断各15克,猪腰子1对,白酒25毫升,葱、味精、酱油、大蒜、姜、盐、白糖各适量。制法:先将猪腰洗净切成腰花放碗内,加白糖、盐、酒;另将杜仲、川断煎取浓汁后加入腰花中。用武火烧热锅,倒入腰花速炒熟,然后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每日1次。 2、归脾汤: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木香五分,甘草(炙)各三分,人参一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3、加减六味地黄丸: 熟地6两,山药4两,茯苓2两,丹皮2两,莲须1两,龙骨3两(生研,水飞),芡实2两,萸肉4两,鱼鳔胶(蛤粉炒成珠)4两。早、晚各服3钱。 4、加减补中益气汤: 人参6克黄耆6克广皮3克炙甘草3克归身6克炒白芍9克防风1.5克升麻0.9克。用水毫升,煮取毫升,分三次温服。 5、茴香炖煮肾: 取小茴香20克,猪腰1对,葱、姜、盐、酒各适量。制法:先将猪腰(即猪肾)洗净后,在凹处剖一口子,将茴香、盐装入猪腰剖口内。用白线缝合剖口后,放入锅内,加葱、姜、酒、清水适量,用文火炖熟后食用。此法适用于偏肾阳虚的肾虚腰痛。 6、杞地山药粥: 取生地黄20克,山药、杞果各50克,大米克。制法:将生地黄切碎,山药捣碎,和杞果、大米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粥,代早餐食。每日1次。此法适用于偏肾阴虚的肾虚腰痛。 治疗自汗、盗汗小验方 乌梅大枣汤 制法:乌梅10克,生黄芪20克,大枣10克,用凉水洗净浸泡半日,武火烧开,文火慢煮约半小时以上,最后浓煎约毫升。 服法:每日分2~3次口服。 功效:益气固表。用于因肺、脾气虚引起的自汗、盗汗,少气懒言、苍白乏力等。 小麦止汗饮 制法:浮小麦50克,五味子10克(中药店有售)。用凉水淘净后浸泡半日,加水毫升,慢火煮开半小时以上,最后浓煎约毫升。 服法:稍加冰糖调味,每日口服2次,每次50毫升。 功效:养阴固表。用于因阴虚体弱引起的盗汗、自汗,入夜加重、汗出涔涔,气短神疲、面色无华等症。 专家提示 患者每餐饮食口味不可太清淡,以补充足够的盐分。 对盗汗的治疗,除了中药(中药需要咨询当地中医大夫,根据体质用药,万莫随意服用)和食疗外,还要加强锻炼,多运动。健康无小事,请认真对待。 一、分享中医医道,分享传统和经典,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传播中医。 二、传播中医学习课程,让更多中医爱好者能走入中医大门; 三、举办行业交流,推广中医治法。 四、最专业的广州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多少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1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黄芪,补气固表中药材
- 下一篇文章: 什么是产后自汗盗汗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