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攻克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al/140622/4410419.html

导读:玉屏风散,出自《医方类聚》。具备利气固表止汗之工效。主治表虚自汗证,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临床罕用于警备伤风,呼吸道一再感化、哮喘、气虚伤风、虚汗、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高发性疖肿、原发性血小板增加性紫癜、界限性面瘫、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肾炎、胃下垂、习惯性便秘、慢性结肠炎等,诸多免疫机能低下的病人(患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用黄芪可以使其免疫机能加强,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伤风而致病情一再者。

方歌玉屏风散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功,表虚汗出易外感,益气固表又祛风

构成防风一两,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

用法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后热服。当代用法:研末,逐日2次,屡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做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夺。

工效力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证。自汗恶风,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浮缓,以及虚人易感风邪者

方解

本方之自汗证是因脾肺气虚,卫表不固而至。肺气虚,则卫表不固,腠理蓬松,营阴不能内守,故自汗出,恶风易感风邪;性情虚,气血化源不够,故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浮缓。治宜益气固表,以达止汗之功。

方中黄芪表里同治为君,对内大补脾肺之气,对外固表止汗。白术为臣,健脾益气,使性情旺则土能生金,肺金足则可固表实卫。二药相须为用,负气旺表实,汗不过泄,外邪难侵。防风走表既祛风邪又抗御风邪之侵为佐使药。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恋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三药适用,补中有疏,散中有补。

其构成份量比例颇需研讨,较为紧急的有两点:

其一,防风用量要少于黄芪,这是依照东垣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之说,又因防风为分散之品,汗证不宜多用,与黄芪相配达相畏相使之方针就可;

其二,白术的量须是黄芪与防风之和,这是依照“发在芪防收在术”之意,一走一守,达表“实卫”。曾有一例自汗冷汗之患儿,治以玉屏风散,稍效,后因药房缺白术,找余磋议,因我不在,另一医意见用苍术代之,后果大汗淋漓!这是不明方义,不知苍术辛燥发汗,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之过,只走不守,散发不收,故汗水淋漓。

柯韵伯在《名医方论》中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祛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散发太甚,玄府不闭故也。

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祛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恋,终无解期矣。防风遍行混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手脚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

然卫气者,于是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唯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功同桂枝,故又能除领袖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

于是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祛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加减用药

若汗出多者,加麻黄根、浮小麦,以益气止汗;若恶风显然者,加桂枝、芍药,以和调营卫,固护肌表;若心悸显然者,加人参、五味子,以益气敛阴安神;若气虚显然者,加人参、山药,以补脾和胃益气等。

忌讳若外感自汗,阴虚冷汗,不宜运用本方。

类方对比

玉屏风散与桂枝汤均能调节自汗,玉屏风散用黄芪、白术、防风,功效是益气固表止汗,兼以祛风,调节卫气虚证或夹风寒侵蚀轻证,病机以卫气虚为主;而桂枝汤用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功效是解肌颁发,折衷营卫,调节风寒表虚证,病机以营卫浮泛,风寒侵蚀为主。

紧急文摘

《医方考》:“卫气一亏,则不够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术、黄芪于是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东垣有言,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臣也。是自汗也,与伤风自汗不同,伤风自汗责之邪气实;杂证自汗责之浩气虚,底细不同,攻补亦异。”

《古今名医方论》:“防风遍行混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手脚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于是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治领袖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于是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古方选注》:“黄芪畏防风,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气皆柔,皆主乎表,故虽畏而仍可相使。不过黄芪性钝,防风性利,钝者受利者之制耳;唯其受制,乃能随防风以周卫于身而固护表气,故曰玉屏风。”

《成便利读》:“大凡表虚不能卫外者,皆领先竖立中气,故以白术之补脾建中者为君,以脾旺则四脏之气皆得受荫,表自固而邪不干;而复以黄芪固表益卫,得防风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则黄芪自不虑其固邪,防风亦不虑其散表,此散中寓补,补内兼疏,顾名思义之妙,实后学所不及耳。”

医案精选

气肿

患儿五岁,患怪病,面肿如球,病已将月,按之浮泛,随指而起,似面皮之下充气通常,但无皮下气肿之握雪感,重新肿至颈部,舌嫩,因而思虑乃气虚而至。头为阳,面皮属表,故当以表虚论治。方用玉屏风散加五味子。

处方:黄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8克,五味子4.5克。逐日1剂,复煎。取玉屏补气固表,五味子敛其浮阳。服药九天,病霍但是愈。

咳喘

某女,63岁,教授。患气喘病多年,通常一再咳嗽,声弱不显,短气,喉间有痰,动则气喘,自汗畏风,胸闷,逢伤风上述病症加剧,甚则夜晚不能平卧。舌质淡红,脉细数。证属久咳伤肺,肺气浮泛。治宜补肺益气定喘。

处方:炙黄芪30g,炒防风、生白术、人参、麦冬、炙紫菀、炙款冬花、炒苏子各10g,五味子5g,北沙参15g,7剂。

二诊:服前线诸症获愈,惟运动后气喘显然,嘱继服原方20剂,后服玉屏风散以固疗效。

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失所主,故见气短而急,谈话无力,咳声低弱等病症。看来本病以虚证为主,补肺益气固本是调节本病的首则,酌情合做化痰降气之品。《医宗必读·喘》云“治虚喘者补之未必即效,须长久胜利”,于是本例需永劫期投药剂可生效。

冠芥蒂

某男,53岁,工程师。患者近1月来时感心悸,心慌,左胸发闷,出微汗,乏力,头晕,寐差,手脚时有抖动,逢伤风时病症显然。舌淡,苔薄白,脉缓结。血压通常,心电图提醒:隐性冠芥蒂。证属气贫血耗,心失所养,心阳不振,气血失于调畅。治宜补益心气,兼通心阳,佐以理气活血。

处方:生炙黄芪各50g,炒白术、炒防风、麦冬、瓜蒌皮各10g,丹参、炒枣仁、人参各20g,桂枝、檀香各5g,7剂。

二诊:药后体复,病症一再不安稳,夜寐欠安。治宜原方再加远志、薤白各10g。服15剂后自感病症消逝,嘱每月按期服本方10剂,细致停顿。

《证治汇补·惊惶怔忡》云“人之所亢者心,心之所养者血。”患者日常劳心理虑太甚,斲丧血汗,贫血不能养心而致病发。方中玉屏风散、人参益气养心,健脾固表;佐以檀香、丹参、桂枝、薤白等通心阳,活血化瘀,以达气旺血生之方针。

胃黏膜脱垂征

某男,44岁。病院拟诊为“慢性胃炎”,服碱性药后痛苦无缓和,故转来诊疗。

诊见:胃脘胀痛,进食痛甚,右边卧位痛剧,左边卧位痛减,呕血,嗳气,腹胀,少气懒言,乏力,面色比白。舌质淡,脉细弱。X线胃肠钡剂搜检:幽门管增宽,个中看来脱垂黏膜皱纹,球部呈“覃状”变形,球底部展现残破暗影,胃蠢动加强。诊断为胃黏膜脱垂征。证属中气下陷,治以益气升陷止血。

处方: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水煎冲服大黄粉4g。3剂。

二诊:呕血止,胃胀痛好转,原方去大黄粉,继服1月。临床病症基础消逝。X线复查:球底部残破暗影消除,幽门管复原通常。随访1年未复发。

此案是中焦之气下陷,气虚则摄纳无力,引发结构器官机能反常,气机平衡为其首要病机。根据“虚则补之”、“异病同治”、“陷则举之”的规则,选玉屏风散加味施治。方中黄芪、白术并用,重在益气以抹正治本,浩气盛,则鞭策结构器官的生理机能通常运转,使之气机调畅,气陷之证得以改观或转愈。防风取其镇痛影响以治其标。依照兼症,加大黄止血,药证合拍,病症得除。

便秘

某男,47岁,干部。便秘10年之久,每3~4日大便1次,先硬后溏,解便乏力,强努排便促致肛裂出血,肢体疲乏,气短心慌,自汗出,面色皖白。舌淡,少苔,脉濡而缓。证属脾肺气虚,健运渎职。治以益气助阳,扶健脾胃。

处方:生黄芪12g,炒白术、防风、白芍、鸡内金各10g,升麻、柴胡各5g,当归、肉苁蓉各12g,熟大黄6g,3剂,水煎服。另配地丁、白茅根各10g,3剂外洗。

二诊:服上药6剂,大便逐日1行,已不硬,出血亦止,仍觉肢体乏力。守上方增炙黄芪15g,桂枝5g,党参10g,鸡血藤12g,继进6剂,再以安坤赞育丸善后告愈。

本例便秘,皆因肺性情虚,起落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传导渎职而至。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不得肃降,”则大肠津液不布,再则大肠鞭策无力,残存久停肠道,必致便秘。故以玉屏风散合柴胡补气、提气,以复性情主升之职;又合枳、杏补气、降气,以复肺气主降之职;山药、鸡内金健胃运脾;肉苁蓉、当归、白芍润肠通便。诸药同用,恰合病机,起落通常,腑气得通,便秘可除。

注文中所载药剂和调节法子请在中医生教导下操纵。如照方缮写服药,恶果自夸。

预览时标签不行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1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