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news.gdssnews.com/news/redianxinwen/1134.html

庚子豆蔻第期

每周一期,长伴爱好中医者

导读:产后多汗是临床中很常见的一组症候群,若及时得到补阴敛汗,预后良好,若汗出不止,日久不愈,需防他变。本文通过一临床病例,分析治疗思路。

产后多汗案例分享

李某,女,33岁,年3月5号出诊。主因易汗出伴畏风寒半月余就诊。自述现为产后1月,二胎,剖腹产,在产后10天左右便出现为畏风寒的现象,总觉身体周边有风,即使屋中的门窗都处于关闭状态,仍觉得四周有风,并易汗出,稍加活动之后,就大汗淋漓,伴气喘吁吁,少气懒言,四肢倦怠。假若出门,必须先佩戴好口罩,帽子,围巾等,只有这般武装,才敢出门,不然出门后自觉风会特别大,感觉四周被风团团围住,且自己又易出汗,汗出当风,会觉得特别冷,身体异常难受。夜间易伴有易出汗现象,有时会浸透睡衣,但夜间出汗相对于日渐出汗要少一些,时有口干、咽干,伴下肢酸软无力,其余没有明显不适。

就诊时,气候尚还寒凉,屋中有暖气,但是她却自觉暖气的风很大,而且在屋中有不明风,不时侵袭自己,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寻找风的来源。但是当时的气候也不是特别寒凉,一般已经脱掉了棉袄,穿上了褂子,但是她依然身着棉袄,而且还很怕风。其面色皓白,口唇泛淡,舌质淡,舌苔白。脉细弱。

当时辨病以产后多汗。

辨证以自汗为主,兼有盗汗。

剖腹产虽然未见明显出血,但作为一个手术来讲,对人体的气血伤害比较大,气随血耗,腠理不密,卫阳不固,故自汗伴有恶风。动则耗气,故活动后出汗加剧。气虚阳衰,所以可见患者面色皓白,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气虚之象。剖腹产可以理解成气血耗伤的过程,血伤阴损,便阴虚生内热,热迫汗出,故会出现睡中汗出,甚至会浸透睡衣的表现,醒后阳出于阴,卫表得固,故汗出可止。

治法:益气养阴,和营止汗。方药如下:

生黄芪20g白术10g防风12g羌活10g

独活10g葛根10g桂枝10g白芍10g

煅牡蛎15g熟地黄10g生甘草6g大枣9g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嘱七日后复诊。

3月12号复诊:自述出汗略微减少,但是仍时有头部不舒服,感觉四处仍然有风,穿衣不减。舌淡苔白,脉细弱。

于上方加入:

白芷9g党参10g茯苓6g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七日后复诊。

3月19号3诊:诉畏风寒现象明显减轻,四处有风的情况减轻。但是汗出还是比较偏多。并时有乏力,夜间看哄孩子,睡眠欠佳,有时候自觉手脚发热,无明显头晕耳鸣。

于上方减羌活,独活,藁本,熟地,茯苓;

加:

麻黄根9g浮小麦10g银柴胡10g胡黄连10g

4月初,医院时进来与我交谈,目前已经可以脱帽,脱围巾进行外出活动。并且自觉身体周围的风已经大不,甚至有时感觉不到风的存在。

案语:

产后多汗包括产后自汗和产后盗汗两种。产妇于产后经常会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的现象,我们统称为产后多汗。如果是日间多汗,动则加剧,这种称为产后自汗。如果睡中汗出明显,醒则汗止,为产后盗汗。无论是自汗还是盗汗,均是在产褥期表现出的汗出过多,日久不止。并且二者常同时存在。

缘何会出现产后多汗的症状。一般中医认为,产后耗气伤血,气虚,阳气不固;伤血,阴虚内热,迫汗外出。所以说气虚阴虚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气虚,卫阳不固,腠理不实,阳不敛阴,阴津外泄,是自汗不止。阴虚,生内热,夜寐时,阳乘阴分,迫津外泄,令致盗汗。

首诊中,患者既有自汗又有盗汗现象,故拟益气养阴,和营止汗之法。方中黄芪,白术,甘草,健脾补气固表;熟地,大枣,桂枝,白芍酸甘养阴敛阴;煅牡蛎固涩敛汗,防风走表,可以助黄芪,白术以益气御风,黄芪得防风,其功益彰。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和营止汗之效。

二诊中,患者仍有头部不舒服,感觉四处有风,穿衣不减。故加党参,茯苓以增强益气之功,白芷以引药上行,改善头部不适症状。

三诊,表现出的症状,说明患者气虚症状已经改善,但阴虚内热表现仍在,故在此基础上去掉祛风胜湿之品,以防辛燥伤阴,加清虚热之银柴胡、胡黄连,并佐麻黄根、浮小麦以增强止汗之功,收效良佳。

产后多汗是临床中很常见的一组症候群,若及时得到补阴敛汗,预后良好,若汗出不止,日久不愈,需防他变。

借助药物治疗同时,建议加强产后营养及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调和营卫。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