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之三)

九、理血类

不止是活血的食材,因为时间有限,把各种跟血相关的凑到一块儿,包括:清热凉血(治各种出血性性疾病,包括小孩流鼻血)、活血(治各种瘀血的,身上有疼痛,固定不移的疼痛或胀痛),所以叫理血类。老师讲的课程可能跟网上或其他地方听到的内容不是太一样,可能不一定都对,但是都是有出处的,有依据的。

油菜,经常有人说血脂高、动脉硬化,应该吃点什么,其实最应该吃的是青菜。本身就有这个功能。油菜有行瘀散血的作用,中药学和饮食营养学讲的性味、功效,很大一部分是当做中药用的时候,晒干了煮水喝,经过一定烹饪以后,它的性质未必没有变化。比如油菜辛甘凉中的“凉”,炒菜放点生姜或少量的十三香粉,它都会有变化的,所以不要太害怕食物本身的凉性。有时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现代人最不缺的就是营养,容易营养过剩,容易产生各种所谓的内热,但是很多人又是弱不禁风的,又特别容易生病,就是虚人实病,身体虚,平常运动量少,吃的又好,其实就跟清代的皇上太后王公贵族的生活状态相差不多,看看清宫医案里面太医们给皇上太后开的方子,其实好多经常用这种寒凉的药,现在中医圈里对温热的药推崇的有点太过了,对寒凉药嗤之以鼻,其实只是不对的,很多时候脾气过于急躁、烦躁、失眠、长溃疡、便秘,不管是虚热也好、实热也好,总归还是有热的,就是跟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然后吃的太好,就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热,只不过我们在治这个热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不要一味的去清热解毒,不要一味的用黄连、石膏这些东西,要讲方法,有时候气机一通畅热就没了,就像你感觉屋子里面热你开开窗户热就散开了,这样的方法才是中医的方法。就是更加有智慧的方法。我们在饮食上稍微做做调整,也能好,这些实际上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亚健康状态,不要老想着吃什么药好,或者吃点什么补补,不是那样的,就是先调理你的生活,如果长期生活压力大,紧张,情绪不好,就容易生肝经的热,肝火,这是有道理的,时间越长肝火越盛,火就开始扰你的心神,就失眠了,这个时候治失眠单独治心行吗?是没有用的,需要治肝,就是疏调肝经的气机,然后顺便稍微用一些偏凉性的药,清清肝经的热,就可以了。吃油菜,入肝,可以清肝经的热,烦躁易怒,脉弦数,多吃油菜、青菜,青菜本身就入肝,绿色的菜几乎都有这样的作用,是偏凉的。还有一些人爱长痘痘,像油菜、薤菜都入脾胃经,又可以消肿解毒,其实就是清了热以后热毒就消了,肉和青菜搭配才更健康。就像吃药,吃了偏温热的药怕上火再佐一味凉的药,这样一搭配就可以中和,整体就是平性的。油菜还入肺经,小孩子咳嗽、上火,动不动就发烧、大便干燥,肺经有热,多吃青菜,可以清肺经的热,在做的时候就不要放温热的东西,炒的火候以口感为主。还有活血的作用,

桃子,作用和桃仁差不多,甘、酸、性温,不要多吃,吃多了上火,入肺经和大肠经,虽然性温,但是作用是生津润肠,如果身体偏寒又经常口干舌燥、便秘的时候,可以吃点桃子。还有活血的作用,它是个食物,肯定不会像桃仁那么猛烈的活血作用,只是辅助作用,不能拿它真正去治大病。孕妇可以吃。

螃蟹,有很多的言论说吃螃蟹不好,甚至危言耸听,但是还是挡不住有大量的人在吃,性质:咸、寒,水里面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咸、寒,或者也有温的,像虾、海参都是温的。归肝、胃经,能清肝经的热,还可以活血,治各种瘀血症状。它的活血作用,查了很多资料,都在壳里。只要提到螃蟹壳的,只有一个作用就是活血散瘀。那么是不是有可能,他的壳是活血的,而它的肉活血作用并不强,这个就像龙眼肉和龙眼核一样,我觉得是有可能的。

很多人说孕妇不能吃螃蟹,但是也有孕妇特别爱吃螃蟹,吃了以后生下的孩子很健康。我也没办法解释,只是把看到的情况提出来,可不可以吃,一定要看个人身体情况。孕妇尽量不要尝试拿不准的食材,毕竟不是一个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所谓的知识,是古人凭经验给我们留下的,我们应该怎样去接受它,接受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带个问号?产科界最好的办法就是,如果这个东西不是像喝粥、吃馒头、包子、面条这么必须的话,那么在孕期为了保证产妇和孩子的安全,就不吃。还有利湿作用,因为性寒,所以是针对湿热的,寒湿不能吃。

蕹菜,就是空心菜。青菜类疾病都是寒、凉,里面植物纤维丰富。入大肠经,清热凉血,痔疮出血,可以吃空心菜,入胃经,胃溃疡属热症的,也适合,如果吃完了不消化,可以煎水喝,就是煮汤喝。“肺与大肠相表里”,清了大肠的热对肺也有好处。

十、滋阴类

滋阴类也有几个明星食材,如银耳、燕窝。

滋阴类,针对的是阴虚的症。阴虚包括偏于经血不足的阴血不足(如阴虚阳亢的高血压病人、老人帕金森,可以用黑豆,黑豆衣)和偏于津液不足(体现在各种干燥,嗓子干、眼睛干、肠道干即便秘)。

阴虚,舌苔是舌红少苔或舌红无苔。

舌质可以有裂纹,也可以没有裂纹。裂纹不是必须的。

裂纹有两种,一种是因为舌头大,两边的牙齿挤舌头,中间会有一条小裂缝,它的特点:若是用手将舌头展开的话,裂缝里边是有舌苔的。这种往往是脾湿、脾气虚弱、脾虚湿盛,需要健脾利湿。另一种是阴虚,就像大地干旱了以后,出现皲裂的痕,是裂开的那种,将舌头展开,里面没有舌苔,就是鲜红的肉。

有舌苔,是脾虚,要用白术、党参、茯苓等健脾利湿,健脾的同时去除多余的水分。

无舌苔,是阴虚,要用养阴的东西补充水分,如:石斛、麦冬、沙参等这类药。

银耳,在北方秋冬季应该多吃,煲汤或炒着吃,是平性的,不寒凉,甘味,可以补肺、胃、肾的津液,偏养阴,我们最常用的是滋阴润肺,不要光想润肺就可以治咳嗽、干咳少痰的那种,那个太初级了,想的高级一些,肺主皮毛,皮肤干燥、粗糙、不润泽的时候,炖银耳喝,偏气虚、脉弱、没力气,可以加大枣,一个人量:一小块银耳、3个大枣。大枣煮的时候要掰开,去核,有效成分会出来。(核有安神的作用,要取它的作用需要砸碎了煮)特别适合美容养颜用。痰湿体质也可以少喝点,痰湿体质并不代表津液足,也会出现嗓子干的时候。要时候自己体质,阴虚体质要经常喝。

牛奶:甘、平,很多人说牛奶是凉的,大寒,不是的。可以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特别适合老年人,(痰湿体质不适合,因为水湿重,喝完会拉肚子)。特别适合瘦的、体质偏阴虚的人。对于普通人,舌苔正常,平常没什么大病,尤其老年人。女性35岁以后开始衰老,先衰的是胃,阳明,(《黄帝内经》: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牛奶益肺胃,老年人每天喝一杯是有好处的,我老师就爱喝,瘦人。我们要辩证的饮食,适合的就用,不适合的就不要用。比如阴虚体质,拉肚子舌苔厚腻的时候也不能喝。

身体阳虚最好别喝,因为功能弱了,化不动它,就特别容易拉肚子。

但想用牛奶补益的,可以喝姜汁撞奶,或者煮牛奶的时候放入热性的桂皮、荜茇,看看身体的接受程度,身体接受就喝,不接受就不喝,毕竟不伤害身体比不补益身体更重要。

酸奶,味酸,应该就入肝了,偏补肝,但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的作用是一样的。奶粉就不好说了,因为里边复杂的东西太多了,是配方粉,添加了很多东西,

牛奶含脂肪、高蛋白,营养高,不是好消化的,睡前一杯奶助睡眠,是没有道理的,不可能帮助睡眠的,“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应该胃半空或清空状态。

鸡蛋,真正养心安神的是鸡蛋黄,鸡蛋黄比鸡蛋清偏于安神,鸡蛋清偏于肺,清肺利咽,清热解毒。凤凰衣(煮熟鸡蛋外面的一层膜)也是清肺利咽,慢性咽炎,嗓子不舒服,因为取材不方便现在没有了。鸡蛋黄,中药叫鸡子黄,《伤寒论》里面有“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心肾不交,肾阴不足,然后心火亢盛的失眠,效果特别好(特别难喝,鸡蛋黄生的趁热兑到熬好的汤药里搅开)。用对了,当天用,当天见效。平时煮鸡蛋的鸡蛋黄也有用。很多人误认为水煮鸡蛋最好消化,其实不是这样的,水煮蛋特别不容易消化,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吃水煮蛋、茶鸡蛋,特别是早晨。可以蒸鸡蛋羹,或水泼蛋,好消化。不是鸡蛋不好消化,而是做的方式不对。鸡蛋要比牛奶好消化多了。

鸭肉也是养阴的,很多人说鸭肉是寒的,不是的,鸭肉是甘、咸、平的,它是养阴,正因为养阴,所以被认为是寒的。如果吃鸭肉的时候怕寒,加姜,福建有姜母鸭。因为咸味,入肾经,补脾、胃、肺、肾,滋阴养胃、利水消肿、健脾补虚。适合秋冬两季比较干燥的季节。

十一、补阳类

补阳类:适合虚证,虚、寒。虚是身体乏力,没精神,精力不济。寒症是怕冷、恶寒,在同样的温度下,别人觉得合适他却觉得冷,或者别人觉得热你还觉得冷,如果没发高烧,基本就是偏虚寒。但是也不能单纯的以怕冷就判断是否虚寒,还要看面色,阳虚的人不会面色红润的,心脏属火,打血的动作也是属阳,阳虚的时候,往上打血的功能就弱一些,脉象又沉又弱,就是非常的微弱的脉象,是阳虚的脉象。面色偏苍白,甚至还会发暗,是因为血液供应不上去。根据阳虚的部位不同,症状有些区别:如果心阳虚,会出现心慌、心悸;如果是脾阳虚,是以腹泻、怕吃凉为主,喝水多也不舒服;如果是肾阳虚,那就是生殖系统的问题,男性精子成活率低,女性产科的内分泌五项检查出现异常,有很多都是阳虚的,容易不孕不育,症状是性冷淡,男子阳痿早泄,同时伴有脉微弱、细,才能判断阳。

核桃,性味:甘,温。归经:肾,肺经。功效: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核桃能填补精血,性味偏温,不是大热,比韭菜还平和,先走肾,因为里面含大量油脂,所以能润肠通便,芝麻,杏仁同样可以,当精血亏虚的时候可以吃一些。老年人会出现自然的肾精不足的状态,每天吃1-2个,吃多了会上火。所有补的东西都难消化,当消化不好的时候,就不要再吃了。炒了更好吃。补泻也是要看情况的,当舌苔特别厚,同时又食欲不太好的时候,说明胃的消化功能很弱,这时候不要吃任何补品。不管补阴的、补阳的、补气的,吃山楂丸、吃萝卜、或消积的那些食物。

阴阳气血都虚的人很少,可以吃十全大补汤。补气的,四君子汤;补血的,四物汤;阳,加了黄芪、肉桂;阴,熟地、白芍。

韭菜,性味:辛,温。归经:肝,胃,肾经。功效:温阳行水,宣痹止痛,散血,解毒。

偏温通,适合阳虚体质,又有气血不通畅的情况。因为它是辛味,容易宣散淤血。所谓的宣痹止痛,是建立在散淤血的基础上,气血通畅以后就可以了。韭菜补肾的作用很小,真正补肾阳的是韭菜籽。韭菜花可以按韭菜那样吃。

用于寒性瘀血证时,韭菜可与当归配合使用。

羊肉,性味:甘、温,归脾、肾经,益气养血,温中补肾(温脾胃,补肾精)。凡是血肉有情之品都是补肾精的,它补益的作用属于峻补,还有狗肉,平时不要吃的特别多。身体特别虚弱、面色苍白、身体瘦弱,弱不禁风的,可以吃当归生姜羊肉汤,(一个人量生姜3片,当归3—6克,不要用多了,当归用多了味道不好,就是辛味)。

淡菜,就是海红,性味:甘、咸、温,归经:肝、肾经,在名医施今默的医案里看到药方里有,用的是淡菜干,打成粉,跟其他药一起做成药丸,是治虚症的,补身体虚弱、罹弱。补肝肾、益精血,同仁堂有防衰益寿丸,是施今默生前组的方子,有两个,一个补阳,一个补阴,补阳的方子里面就有淡菜。还有一个作用消瘿瘤,就是甲状腺肿大,淡菜含碘丰富,现在医学认为甲亢甲状腺肿大不要用碘含量多的,实际的情况是未必,还是中医的辩证更合适一些。如果是甲亢,可以用海带,尤其是表现为痰火的时候,脉跳的特别快,滑数脉,用3—6克海带,心率很快降下来,降下来就不要再用了。(因为海带也是含碘丰富,但性味咸寒),甲减的时候用淡菜,结节的话,从肝治,疏肝,一般都是情绪的问题。

十二、养血类

就是精血不足,血虚,有好多种,要看症状表现在哪一部分,心血虚、肝血虚、肝脾两虚,心血虚表现为心脏那一部分症状,心悸、心慌、怔忡(老觉得害怕,类似于早搏,还有刚睡着突然被吓醒),心悸,有可能心脏真有问题,也有可能神经衰弱;心脾两虚,在心血虚的基础上,又加了个脾虚,脾胃虚弱,吃饭不香,脘腹胀满,肚子容易胀,大便偏稀,或者脾气虚弱而出现各种出血的症状,脾不统血症,心脾两虚吃“归脾丸”。归脾丸中补血的除了当归,还有一个入脾经的——龙眼。肝血虚,表现为贫血,月经量少、头晕、眼睛干涩、看东西看不清、模糊,这些是肝经的血少了,肝血虚还能引起爪甲不荣,指甲或凹下去一个坑,也是贫血的一些迹象,(指甲上有竖纹、白点、黑线都没有问题,不要听信网上瞎说),还有指甲、眼睑苍白,表现在脉上是细脉。杵状指是因为肺功能差、肺结核、肺气肿引起的。

胡萝卜,性味:甘、平。归经:肺、脾经、肝经。肝血虚,吃胡萝卜,还可以吃西红柿,酸的。有滋肝明目作用,实际上就是滋养肝气,化痰止咳、清热解毒应该是生用。跟肉一起炒熟了,或炖羊肉胡萝卜是绝配,补精血的作用会加强,现代营养学认为,里面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是脂溶性的,不遇见油的话进入人体会吸收不了,所以必须和油脂类的食物一块烹饪,才能达到补养肝血的作用。最简单的就是炒胡萝卜丝。小孩上学经常用眼睛,多炒胡萝卜丝吃,这就是食疗。熬粥时放点黑芝麻,也是走肝经的。

花生,学名叫落花生,性味甘、平。入脾经、肺经。也是有补益作用,如果身体不虚,或者消化不好,或舌苔厚腻时,不要多吃,消化特别不好时就不要吃了。花生可以润肺、和胃,民间有一种说法生吃可以治胃疼,我认为还是煮一下吃,非生吃不可就多嚼一会。润肺止咳,适合干燥的咳嗽,阴液不足,秋燥的咳嗽,可以煮花生米,喝点汤。下乳,是花生最强的作用,产妇下奶最常见的炖猪蹄、鲫鱼汤,其实炖猪蹄不如煮花生米,因为刚开始产后气血比较弱,肠胃功能比较差,身体的各个脏腑、甚至皮肤都靠气血来滋养,才能正常运行,气血不足消化功能会减弱,这时候大鱼大肉的吃就不好了,应该以植物性蛋白去补它。奶水里面主要成分是水分、脂肪、蛋白质,花生是补充蛋白质的,也可以补充脂肪。花生米一两连皮煮水,多煮一会,花生米要煮的特别的烂,吃花生米喝汤,这是一天的量。要多喝水多喝汤,乳汁里最多的是水,另外喝水少了,乳汁变稠容易堵,会引起乳腺炎。用花生米下奶是施今默医案里面提到过,下奶极速。

花生衣是涩的,有止血的作用,涩性的药都是治虚性的出血,就是虚症的出血性疾病,就是气虚、气不统血的时候出血的各种出血性疾病,不光是孕期,还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可以在任何部位,没有规律、说出就出,可怕)。比如虚症的出汗用涩的,煅龙骨、煅牡蛎、乌梅,酸味的、涩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实证就应当清了。

辩证为虚症时,在黄芪、大枣这些基础上,再加花生衣,效果会更好。西医现在也这样用,看见患者血小板减少,就让用花生衣。只用一种泡水喝。

龙眼肉,性味:甘、温,吃多了也上火。就是提供的能量比较多。入心、脾经,归脾丸,龙眼肉是主药,甜的,入脾经,不入肝经,肝血不足时吃它没有用,可能还会上肝火。可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因为能补血,所以能安神,说它补脾,实际上是补脾气,可以补气养血。适合人特别瘦、脸蜡黄、睡不好觉又贫血,出现芤(kōu)脉,就是出血了,重度贫血,一般是妇科问题,像子宫功能性出血、子宫肌瘤引起的出血,出血量大,就是气虚、气不统血症,也叫不摄血,就应该补气,重用黄芪、人参或党参,再加龙眼肉,大枣,最后加止血药仙鹤草,相当于归脾丸变化的,在家里,可以用黄芪、龙眼肉、大枣炖水喝,可以少加点仙鹤草,(放多了很难喝)。

黑芝麻,也是甘、平的,入肝、肾、大肠经。能补肝肾的精血,肝血不足的时候,可以用胡萝卜、花生、黑芝麻和枸杞子,用当归味道比较重,入肝肾,补精血,老年人出现阴虚阳亢、内风,像帕金森、或者高血压的头晕,舌红苔少或没有苔的,经常吃一些黑芝麻、黑豆,都有好处。关于“九蒸九晒”,古人留下的东西要带着思考去看,不一定都对。熟地、黄精很难煎透,经过九蒸九晒就透了,再煮它的作用更容易发挥出来,甚至在九制的过程中加了黄酒,反复的蒸和晒,它的本质发生了变化。黑芝麻这么小,九蒸九晒后就剩下壳了,效果存疑。

黑芝麻入大肠经,润肠燥,适合阴虚便秘的人,舌苔有的会厚,因为肠道里面有积滞,不管胃里还是肠道里,只要有积滞,舌苔就会厚。看体质,瘦人。舌苔厚并不一定是积食,有的孩子舌苔很厚,家长给吃山楂丸,越吃食欲越好,就越来越容易感冒发烧,这是消谷善饥,阳明经有热,应该泻一泻了,药的话用大黄。

如果是食积,会有胃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最直接的是有病史,上一顿一定吃多了。

十三、安神类

安神类,就是治各种睡不着,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

小麦,性味:甘,凉;(米类的主食都偏凉)归经:心,脾,肾经;功效:健脾和中,养心益肾,除热止渴。

小麦可以和大米、小米煮粥。去掉外面黄色的皮,就是麦仁。

小麦性凉归心经,治心经虚热失眠,舌尖红用小麦,舌红苔少用鸡蛋黄。舌两边红清肝胆。

小麦最主要的作用是养心安神,其作用强大到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张仲景的经典名方——“麦枣甘草汤”即小麦、大枣、甘草三味药。小麦一把(清心经虚热,安神宁心),大枣(3—6个)补益脾气、心气,炙甘草入心,治心慌心悸。脏燥症。这类病最好话疗配合药物治疗。

小麦偏凉,痰湿重或阴寒体质的人要少吃。

浮小麦,治虚汗。固表止汗,甘凉入心,能益心气,敛心液;轻浮走表,能实腠理,固皮毛、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凡自汗盗汗者均可应用,可单用炒焦研末,米汤调服。治气虚自汗者,可与黄芪、煅牡蛎、麻黄根等同用;治阴虚盗汗者,可与五味子、麦冬、地骨皮等药同用。

小麦性味甘凉,痰湿、阴寒的人少吃面食。食以养阴(形),饮以养阳(功能)。吃东西是养阴,瘦人多吃点可以变胖。形体是阴,功能是阳,形体不足的时候阴血不足,如果功能不足的时候是阳气不足。任何东西过量就不好,食物也是一样,正常的吃对身体是有益的,太过了就有危害了。喝温水最好,喝冷水易水饮停滞,喝热水易得食道癌、胃癌、萎缩性胃炎。

百合:性味甘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干燥咳嗽、皮肤干燥),清心安神,轻的治烦躁失眠多梦(阴虛心阴不足心血不足),重的治精神分裂、癔病、《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病。阴虛型的痛风可加百合治疗,湿热型的没有用。百合常和生地或者知母配合成汤药用。还有养阴润肺作用,秋冬季北方特别干燥,容易口鼻、咽喉干燥,如果有嗓子干想咳嗽,又与感冒关系不大,舌苔偏少,可以用百合煮水或煮粥,百合常与银耳一起煲汤,调理肺阴虛、津液不足引起的咳嗽,和肺结核的病人瘦、盗汗、潮热,也是肺阴虚的。百合经常用来治疗肺结核。阳虚的人不要吃百合。现代研究百合能够治痛风,需要辩证,偏阴虚同时又痛风的,食疗可以用百合。湿热型痛风不可以用百合。

莲子心:性味苦、寒,归心肾经,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清心经的热,心经有热的失眠,心烦易醒梦多,舌尖红舌苔黄,用莲子心3克泡水喝(不要放糖)。涩精止血,肾经有热表现小便黄、少年遗精、尿血也可用莲子心泡水喝。

柏子仁:是侧柏的种仁。性味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可止汗(心肾问题的盗汗、更年期一阵出汗然后又冷)。柏子仁、炒枣仁、五味子都可以治虚汗,舌红苔少或细数脉的时候,比大量熟地补肾养血来治虚汗效果好,应该从心治,“汗为心之液”,养心安神,汗就止了。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解释,是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出汗,出虚汗的人夜里一定睡不好。所以用这些既安神养心又止汗的药,治虚汗效果是最好的。但加上补肾养血也会锦上添花。入大肠经,就可以润肠。黑芝麻、松子仁也可以润肠,都是因为里面含有油脂。

十四、固涩类

固涩类的食物,基本都有一个涩,治的是不固,不固→虚,不固,一定是虚的,尤其是气虚,虚了才会产生不固的结果。实证出现的所谓的不固,那个不是不固,比如出汗是热蒸津液外出才出的汗,就直接清热就行了,没必要加止汗的、固涩的。热盛的时候用固涩的方法会把邪气收在里面,结果会更糟糕。

如果是脾气虚弱或中气虚弱,会出现拉肚子、大便稀、腹泻、便溏,白带异常(量大清稀),可以用补脾又固涩的,山药,再加上固涩的东西。用药是炒山药,食疗时炒山药不好吃。

如果肾气虚,可以出现遗精,也可以出现白带量大,用山药。(生山药入肾、入肺)

肾气虚、脾气虚出现的各种精气外泻的症状,包括腹泻,是非正常的排便,也是精气外泻。还有尿频,是肾气虚。心气虚、气阴两虚时会出虚汗,在用党参、黄芪的基础上加点炒枣仁和柏子仁、五味子这种固涩的,还可以加浮小麦可以止汗。

固涩类食物除了山药,最常用的食疗的是白果和芡实。

白果:有毒必须煮熟了吃,小孩尽量别吃,成人少量吃。壳和外衣去掉吃。作用主要在肺经,敛肺定喘,对于虚证的痰多咳喘、带下白浊、遗尿尿频有效。“完带汤”(白带量大清晰):白果5-6个+山药+排骨煲汤喝。

医院对于小孩咳嗽爱用白果,是不对的。小孩咳嗽有很多种原因:受了风寒,风寒就会束缚肺气,导致肺气不宣,这时候用白果会加重病情的,应该宣散风寒,用苏叶、麻黄之类,食疗用紫苏叶,可以加点荆芥;如果是肺经有热,用直接请肺热的药,食疗可以用萝卜、油菜、空心菜等,清肺、清大肠。白果主要对虚症的咳喘,肺气虚弱、脾肺虚弱,同时有咳喘,可以稍微用点。

一般用白果都是慢性病,如老慢支出现咳喘,表现为脉象虚弱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治白带,在“傅青主女科”里用过,“完带汤”,白带清、稀,量又特别大,反反复复老是不好的时候,可以用白果。成人每次最多用10克(5-6个),与山药+排骨煲汤喝,可以治白带,还可以健脾。

白果还可以治尿频,遗尿,虚症,肾气虚弱晚上总是起夜,小便特别多,小朋友虚症的遗尿(实证的不能用,舌头特别红的)

芡实:南方人叫鸡头米。苏州“水八仙”之一,新鲜的煲汤特别好喝。芡实特别硬,

头天晚上泡水里然后多煮才能煮烂。调理脾肾虚引起的久泻、遗精、尿频、带下,可以用白果、山药、芡实煮粥或煲汤吃。便秘的人可以只喝汤。月经量多此方法没用,得补气,黄带要加黄柏这种清热的药。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是直接固涩的。赵文魁(医院院长)医案中有治脚跟疼的,年高精损,肾经不足了,重用芡实,取补肾、固涩精气的作用。

要多了解食物的四气五味的性味,其他的可以灵活去用。还有一期时中药学里面的四气五味,要多学习。

注:以上内容根据王志强老师讲课视频整理

江山如画

赞赏

长按







































如何防止白癜风复发
中科白殿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