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经验治咳七法附医案
赵金铎:治咳七法 赵金铎,主任医师,河北深泽县人。14岁习医,3年后悬壶故里。七七事变后参加地下党工作。业医50余年,经验丰富,尤长于肾炎、风证之治。著述有《医疗经验集》、《医案医话荟萃》等。曾任医院副院长、中医理论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学会理事。 咳嗽并非小恙,施治不妥,可缠绵不愈,甚则酿成大病。临证辨治,思路要宽,方法宜广,用药须活,但又要切中要害。临床治疗咳嗽常用宣、清、润、降、和、补、涩七法。 宣法适用于表邪未解、肺失宣和的咳嗽。此类咳嗽有两种情况: 一是风寒束表,肺失宣发,表现为咳嗽声重,鼻流清涕,身恶风寒,周身痠懒,无汗,舌淡苔白,脉浮有力。治宜辛温宣肺,成方可用三拗汤,常用药物有麻黄、苏叶、芥穗等。 二是风热束表,肺失宣和,表现为咳嗽声重,鼻塞咽干,干咳或有少量粘痰,身有微热,无汗或有微汗,脉浮数,舌质边红,苔薄白。治宜辛凉宣肺,成方可用桑菊饮变通,常用药物有竹叶、桑叶、薄荷、淡豆豉等。 病案某妇人,患咳嗽月余,曾服牛黄上清、牛黄解毒等丸药数十粒,咳嗽不减,日益加重,延余诊治。 症见咳嗽声重音哑,胸闷不舒,饮食无味,全身痠楚,苔白满布,脉见浮紧。此乃表证未除,过早过多服用寒凉药物,以致药过病所而冰伏其邪,致肺气失宣,邪不能外达,遂用宣肺解表法,以加味杏苏散3剂,服后微汗出,随之咳嗽减,周身和,饮食增,不数日而痊。 清法适用于素有内热,熏蒸于肺,或表邪入里化热的咳嗽。 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色黄而粘稠,或痰带腥味且不易咯出。常伴有口干舌燥,欲饮冷饮等症状。治宜清凉之剂,可用泻白散变通,常用药物有枇杷叶、黄芩、知母、竹茹等。清凉药物不宜过量,中病即可。因肺为娇脏,苦寒太过则易化燥伤津。但当病重之时,药量太轻,如杯水车薪,无济干事。这就要权衡病情轻重,合理地选用药物,使之恰到好处,无太过与不及之弊。 病案刘某,男,45岁,干部,年10月18日初诊。 自诉自年以来感胸闷,咳吐黄粘痰,季节变换,天气变化时尤为明显,近一年来未见减轻。四肢常见大片红色荨麻疹,大便干,小便黄。外院支气管镜检查报告为:右肺炎症,支气管内膜淋巴结核;某结核病院又报告为“过敏性肺炎”,未能确诊。 现自觉乏力,颜面蜡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右弦细而滑,左尺弱。辨为痰热交阻,兼有肺阴虚,治以清热化痰,佐以养肺阴。处方: 知母9克,瓜萎仁9克,杏仁9克,冬瓜仁12克,赤芍9克,丹皮9克,芦根20克,桑叶9克,南北沙参各12克,天冬9克,桃仁9克,甘草6克,茅根20克。 服上方药20剂,病情大减,后守方出入,调治半年而安。 润法适用于燥邪伤肺的咳嗽。 临床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有少量粘痰和痰中常带血丝,口干欲饮,手心干燥面觉热,舌苔少而无津,脉细数。多因内热久羁化燥伤其肺阴;或因在高温条件工作,汗多饮少,耗伤肺阴,酿成燥咳。治宜润肺清燥,可用清燥救肺汤或桑杏汤变适,常用药物有天冬、麦冬、沙参、贝母、梨皮等。 以上是指温燥面言,还有凉燥咳嗽证,要从病因、季节上辨识,治燥咳,不要只着眼于有无痰或痰量多少,要从四诊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曾治一老年妇女,患咳嗽数日,吐大量白色粘痰,唇干舌红、舌上无津,脉细数无力。诊为燥咳,拟桑杏汤加味,服3剂而愈。 降法适用于肺气郁闭的咳嗽。 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满,气促痰多,两胁胀痛,善太息,多因气郁上逆,肺失肃降所致。成方可用苏子降气汤,常用药物有苏子、杏仁、瓜蒌皮、莱菔子、沉香、枳壳等。必须注意,运用降气药物不可太过,否则易伤正气。 病案 刘xx,男,54岁,年9月1日初诊。 反复咳嗽咯白痰10余年,每于气候转凉时发作。近半年来咳嗽不断,咯白泡沫痰,咽痒,喉中痰鸣,口干欲饮,尿黄便于,舌暗红,脉弦滑小数。胸透示:慢性支气管炎,轻度肺气肿。治拟理肺降气,佐以清化。处方: 瓜蒌15克,杏仁9克(炒打),桑白皮5克(炙),牛蒡子5克(炒打),黄芩9克,知母9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苏叶6克,葛根9克,枳壳9克,生甘草6克。 年12月5日再诊:药后诸症好转,唯天凉时,晨起咳嗽有痰,口渴,口苦,纳食,睡眠,二便均调,舌质暗,苔薄黄,脉沉细而弦。仍守上方,去甘草,加百部9克续服,病情渐平。 和法 适用于营卫不和或少阳气郁引起的咳嗽。 营卫不和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上气,汗出恶风,胸闷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多因风邪伤卫所致,成方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少阳气郁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两胁胀痛,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苔薄白,舌边红,脉弦小数。多因少阳枢机不利,气逆犯肺所致,可用小柴胡汤加杏仁、桔梗、枳壳等。 曾治一壮年女性,患咳喘10余年,用定喘汤、六君子汤、郁气丸等均效不显,用小柴胡汤合橘枳姜汤,服3剂,症状大有改善。咳喘通过和解少阳,转枢气机可得以平息,看来“少阳转枢”对人体所起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补法适用于虚嗽(劳嗽)。虚嗽有肺虚、脾虚、肾虚之别,治疗则有补肺、补脾、补肾之异。 1、补肺:此法适用于肺虚咳嗽。肺气虚者,多因素体阳虚损伤肺气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声低,气短乏力,自汗,畏寒怕冷,可用保元汤变适。脾阴虚者,多因素有内热,喜喘辛燥食物,耗伤肺阴;或房事无度,耗阴伤精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骨蒸盗汗,五心烦热,可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或秦艽扶羸汤,随证投之。 2、补脾:此法适用于脾虚咳嗽。多由脾气虚弱,或因饮食不节,痰浊内生,或因久泻伤脾而使土不能生金,肺失肃降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短,腹胀纳差,痰多清稀,可用六君子汤变通。 3、补肾:此法适用于肾虚咳嗽。多因肾阳不足,肾不纳气,水湿上泛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时遗溺,痰多清稀,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腰膝痠软,亦常兼肾阴不足证,可随证选用肾气丸、纳气汤、金水六君煎。 病案赵X,男,48岁,教员。 因工作劳累,又无条件注意营养,于年患咳嗽,咯少量痰,午后低热,乏力,纳差,食后腹胀,大便稀,右胁时痛。医院检查确诊为肺结核,用抗痨药物、链雷素、雷米封等治疗,全身症状未见好转。于年春末,经xx结核病研究所拍片检查,诊为干酪性结核病灶。诊见舌体胖、质淡嫩,苔薄白,脉浮无力,此乃虚嗽也。宜用培土生金抑木法,用六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味投之。处方: 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甘草9克,陈皮9克,清半夏9克,白芍12克,防风3克,百部12克,阿胶珠9克。 连服上方药月余,诸症均减,后用本方改配丸药调理近1年。年春复查,病灶趋于钙化,症情稳定,今已痊愈。 涩法 适用于久虚欲脱之咳嗽。 多因久嗽伤肺、肺气失敛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时大汗出,气不接续,遗溺便稀,面色晄白,精疲乏力,成方可用独参汤、参附汤、诃子散加五味子等。 案例袁xx,男,48岁,农民。 年夏来信云:近患咳嗽,汗出乏力,早泄失精,县医院检查排除结核病,中医治疗效亦不显。与之复函嘱其再请当地中医诊视舌脉,复信告之。后来信称xx中医诊得脉浮无力,舌质淡,苔薄白。据此便认为乃劳累过度,肺气受损,卫外失职,长期汗出耗阴伤液,阴损及阳所效。拟用固涩法一方寄去。处方: 炙黄芪15克,桂枝9克,白芍9克,炙草9克,煅龙牡各20克,麻黄根6克,浮小麦30克,百部12克,桑螵蛸15克,益智仁6克(打),大枣8枚。 患者后函告:连服上方药20余剂,咳嗽及诸症均减,逐渐康复。 运用七法的关键是要有准确的辨证,辨证准确,论治才能恰当。辨证时,既要注意到主证,又要注意到兼夹证;既要注意到肺脏疾患,又要注意到其他脏腑的病变。论治时,既要善于运用常法,又要注意运用变法;既要抓住一法的恰当运用,又要善于根据证情的复杂性而配合运用两法或三法。选用方剂时,既要有主方,又要善于变通,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医古籍出版社,主编:史广宇,单书健)。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2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经常出虚汗吃什么好推荐这几款食疗方
- 下一篇文章: 中医贴敷中医贴敷常用中药之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