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咳嗽医案一则
有治好白癜风的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郑某某,男,30岁。年11月17日初诊。 主诉:反复咳嗽月余。 病史:患者缘于月余前福州气温忽冷忽热添衣不及而受凉染疾,初起畏寒、身痛、咳嗽、痰白质稀,自服“感冒灵颗粒”效果不佳,未经治疗,迁延不愈,遂来求诊。辰下:反复咳嗽,痰黄,咽痛,鼻塞流涕,纳寐尚可,舌尖红苔白,脉沉。 处方:麻黄汤加减。 炙麻黄12g五味子12g杏仁12g 前胡15g太子参20g白鲜皮20g 地肤子15g姜半夏12g连翘15g 银花15g陈皮12g谷麦芽各12g 七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11.24):患者药后咳缓,咽痛、鼻塞流涕减轻,纳寐尚可,舌淡苔白,脉沉。予上方加杷叶15g、紫菀15g,继进7剂后,咳嗽已止,诸症悉除。 按语: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易受内外之邪侵袭。本案患者寒温失宜,外感风寒,邪气从皮毛或口鼻而入,侵袭肺系,而致宣降失司,肺气上逆而发咳嗽。诚如《医学三字经·咳嗽》所言:“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风寒久郁化热,风热熏蒸,肺津不布,津聚成痰,故见痰黄;肺经上连气道循喉咙,开窍于鼻,风热上扰,鼻窍、咽喉不利,故见鼻塞流涕、咽痛;结合舌脉,四诊合参,此乃风邪外袭、肺气失宣、郁久化热之证。 故吾师治以祛风清热,宣肺止咳,方投麻黄汤加减。方中麻黄辛散苦泄,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宣畅肺气,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正如《本草正义》言:“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外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五味子乃五味咸备,而酸独胜,在上能收敛肺气,在下能摄气归元;麻黄配五味子,一宣散一收敛,散收并用,使鬼门开合有度,散邪而不伤正,敛肺而不留邪。杏仁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本草拾遗》言其可“润五脏,去痰嗽”,研究亦表明其含有的苦杏仁苷能产生微量的氢氰酸和苯甲醛,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可镇咳平喘;以麻黄配伍杏仁,一宣发一肃降,宣降相合,顺乎肺性,使肺气升降有序则咳自止。风邪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外感咳嗽多以风邪为先导伤于上焦之肺,故配伍使用祛风之白鲜皮、地肤子,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神农本草经》言白鲜皮“止咳逆”,《兵部手集方》指出:“疗肺咳,有白鲜皮汤,甚妙”,吾师在风邪为患中稍佐之效如桴鼓。咳嗽伴有咳痰,故配以姜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前胡疏散风热、宣发肺气、化痰止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以谷麦芽、陈皮理气健脾,培土生金;太子参健脾润肺,同时养阴生津又能制姜半夏、麻黄之燥,使得燥湿而不伤阴,润肺而不助痰,燥润得宜。外感咳嗽风邪外束兼化火郁热,故以银花、连翘清肺散热,配合辛温之麻黄,寒热同举,外散内清,既无伤阴之虞,又无内陷之患。纵观全方,散收并用,宣降相合,润燥得宜,寒热同举,脾肺兼顾,则咳止痰消。 二诊患者诉咳嗽缓解,咽痛、鼻塞等症亦减轻,知肺宣降得宜,遂效不更方,予上方加杷叶清肺止咳,紫菀润肺下气消痰,加强顺气止咳之力。故续服药七剂,咳嗽止,余症亦除,病告痊愈。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8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痹症风湿性关节病
- 下一篇文章: 止疼秘方一个ldquo万能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