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李建民失眠难治换个角度思考,用这个方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82761.html 失眠作为临床常见病症及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困扰。 中医学将失眠称之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其病机以阳热亢盛,阴血亏虚,神失其用立论为多,但临床应用滋阴潜阳、养血安神法治疗失眠有时收效甚微。 重视阳气在睡眠中的作用,依据失眠特点,以审因论治为核心,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提升显著。 今天,小师妹分享的是李建民教授临床运用天雄散治疗阳虚失眠的经验,供大家一同参考学习。 01 阳气在睡眠中的作用 睡眠是以“四时、五脏、阴阳”为核心的周期活动,以阴阳为根本,五脏为基础,与昼夜相应。 睡眠虽与心神、营卫、五脏精气等密切相关,但却根于阴阳。 睡眠作为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受阳气的温煦与推动。 《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提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灵枢·大惑论》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以上所论阳气在睡眠中的作用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其一,阳气的温养作用。 其二,阳气的运动。 02 阳虚失眠病因病机 1.阳虚失眠病因 睡眠活动以阴阳为根本,阳入于阴是其本质,任何导致阳气亏损的因素皆可导致神失所养,卫气失于温煦,卫气昼夜运行紊乱,不循常道,阳不入于阴,而发为失眠。 老年人是阳虚失眠的主要群体,年老阳气渐衰,神失所养,卫气失于温煦,阳不入于阴,阴阳不交,导致失眠。 原因如下: 先天禀赋不足,肾精气不足,阴阳化生不足; 常饮冷食、久居寒冷潮湿之地,日久损伤阳气; 烦劳、熬夜、纵欲等损伤肾中精气,久则伤阳; 久病、重病耗伤正气,久则及阳; 某些药物的应用如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及寒凉类中药皆可导致阳虚。 2阳虚失眠病机 阳气充养精神,神安则眠可。 《景岳全书·中兴论》曰:“气为阳,阳主神也。”气以生神,气胜则神安,气衰则神败。阳入于阴则寐,阳气衰不得入阴则不得卧。 睡眠以阴阳为本,以五脏为基础,阳虚责之于五脏,主要与心、脾、肾相关。 心阳不仅能温煦血脉鼓舞血液运行,亦能温养神气,心阳虚心神失养,导致心神不安而失眠。 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肾为水脏,潜藏真阳,方有阳入于阴则寐。 肾阳虚衰,肾失闭藏,阳难入于阴,阴阳不交,导致失眠。 同时肾阳虚,不能蒸腾肾中真水于上,心失所养,心火独亢,心肾不交,不得卧。 脾胃位于中焦,升降之枢,阴阳相交之通道,中阳虚衰亦影响睡眠。 中阳不足,的中焦不能斡旋,阴阳相交道路不畅,阴阳不交致使失眠。 此外,脾胃主运化,脾胃虚衰,气血津液代谢异常,久聚成有形实邪,阻碍阴阳相交而不得眠。 同时,以卫气论失眠者亦有之,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 人与天地之气相应,日间人体阳气旺盛,卫气行于外而寤,以劳作活动; 昼夜人体阳气渐微,卫气由体表循于阴分和五脏,人倦而寐。 03 阳虚失眠辨证要点 ①彻夜不眠: 阳气虚损,不得温养神气,卫气运行不循常道,难以入于阴,可导致彻夜不眠。 阳气衰极,浮越于上,虚阳扰乱心神,心神不安亦可致失眠。 ②时睡时醒: 阳气虽衰,但未衰极,方能入于阴,但不能安潜于阴,阳气时而浮于外,导致眠浅易醒。 ③入睡可,夜半醒,醒后难以入睡。 张景岳言:“子(夜午)后气升,阳盛;午(中午)后则气降,阳衰。” 阳气渐升于子夜之时,当旺不旺,虚阳浮于外,故见入睡可,夜半醒。 值得提出的是阳虚失眠有此特点,但并非有此特点的皆可辨证为阳虚失眠。 阳虚者伴随症状纷繁复杂, 主要分为阳虚所致的冷凉的表现和阳浮所致的虚热表现: ①冷凉的表现: 阳气虚损,机体失去温煦,机能减退,表现为冷凉的特点,如畏冷肢凉、腰膝冷痛、小便清长、耳鸣耳聋、精冷、食冷腹泻、大便溏泄、五更泄, 舌脉以舌体胖大,舌质淡白或紫暗,苔白为主,亦有患者舌面有直沟,如刀被印成者。 ②虚热的表现: 阳气虚损,浮越于上,导致表现在上的虚热的征象,如胸前后背汗出、口腔溃疡,溃疡面色淡,口燥不渴饮,面色嫩红,舌质淡嫩,脉浮数,沉取无力等。 综上,临床辨证首先确定失眠特点,是否符合阳虚失眠的睡眠特点,以把握全局; 伴随症状对辨证有重要提示作用,仔细进行全面问诊,去伪存真,把握辨证方向。 舌脉是辨证精髓,最后根据舌脉确立辨证。 04 天雄散 在治疗阳虚失眠中的应用天雄散出自《金匮要略》桂枝龙骨牡蛎汤方之后 方药组成: 天雄3两(炮),白术8两 桂枝6两,龙骨3两 本方以温补脾肾之阳为主,佐以收涩潜阳之品,主治畏寒腰冷、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或不利、男子失精等。 虽未言治疗失眠,确是病机相合,阳虚不足以养神,阳不入阴,导致失眠。 天雄乃大热纯阳之品,善能助阳暖命门; 桂枝配天雄以益火之源,鼓舞肾阳之气; 龙骨涩精安神,潜上浮之阳; 白术与天雄以补后天之本,共收脾肾并补之功。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温补脾肾之阳,可补一身之阳气。 诸药合用,可补阳、温阳、助阳,潜上浮之阳,助阳入于阴,治阳虚之失眠。 05 病案举例 张某,男,56岁, 主诉:间断失眠1年,加重2个月。 于年7月12日就诊。 患者因长期失眠间断服药安定、酸枣仁胶囊等多种助眠药物,起初疗效尚可,近来疗效不佳,遂前来就诊。 患者近2个月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入睡后多于凌晨醒来,醒后难以入睡,白天头晕不适,平素容易汗出,以胸前为主,食凉后多感不适,小便可,大便每天1次,舌体胖大、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 证属阳虚失眠,治以温阳潜神为主,方以天雄散加减。 处方: 制附子、麻黄根各12g,桂枝20g 白术40g,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 黄芪各30g,醋五味子15g 每天1剂,水煎服。 服药7剂后睡眠可每天增加至6小时左右,入睡时间缩短,汗出明显好转。 坚持服药14剂后睡眠正常。 按语: 本案患者中老年男性,以失眠为主诉,失眠特点为入睡后多于凌晨醒来,醒后难以入睡,且伴有胸前汗出,食凉不适,舌体胖大、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 夜半醒,醒后难以入睡是阳虚失眠的一大特点。 阳气渐升于子夜之时,当升不升,阳气不足,虚阳不能安潜于阴,却浮于外,故夜半醒。 胸位于膈之上,为身体阳气所聚,其中心阳为阳中之阳,心阳不足,虚阳不安,上浮于外,携营阴于外而致胸前汗出。 脾阳不足,运化失常,所以常感食凉不适。 阳气失去温煦、鼓动、温化作用,见舌体胖大、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 本方以制附子温补一身之阳,桂枝鼓舞阳气,生龙骨潜上浮之阳,白术甘温助阳,加生牡蛎、黄芪、麻黄根补气敛汗,防气随汗出,醋五味子即可有助于潜上浮之虚阳,又可制附子之热。 全方集补阳、助阳、潜阳、补气敛汗为一体,疗效确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5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发汗定喘罗汉麻黄
- 下一篇文章: 初学用药必须学好的脏腑药对